每次考试结束,鲁晨总会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破题思路存在偏差,这次会试过后,他依旧被这种苦恼的情绪所笼罩。
肖庄等同乡在李铭家一同探讨考题。
肖庄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可在这次会试后,他也感觉发挥得不尽人意,于是,他试图安慰大家:“既然考试已经结束,就别再纠结了,要是这次不行,大不了等三年再来考一次。”
鲁晨听了这话,眉头却皱得更紧了,他看向一旁神色淡定的李铭,眼中满是羡慕,说道:“你乡试时自创的那种写作文体特别新颖,我估计这次会试阅卷官看到也会眼前一亮。”
李铭在乡试时独创了一种新型文体,当时看过他答卷的人无不惊叹,毕竟在如此年纪就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文风,实在是令人钦佩,在赶来参加会试的路上,不少考生都在仔细研究李铭的乡试文章,想着在会试里能不能借鉴这种新文体来写文章 。
李铭没有提及自己更换了文风,只是带着笑意轻轻摇头:“我也不确定,等成绩公布再说吧。”
“可能这次的阅卷老师并不喜欢我现在的写作风格呢?”
李铭的话并非毫无根据。在阅卷过程中,通常是由其他考官先进行初步审阅,筛选出大致排名的文章后,才会交到主考官手中。
听到李铭这样说,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是学霸特有的谦虚态度。
高老头收徒的事情并没有对外隐瞒,大家都知道这位新弟子参加了这次会试。
陈于陛心中盘算着,如果自己恰好负责批改这个人的试卷,至少也要假装不认识他,并且找些小毛病来扣分。
毕竟,高拱要回来了,而徐阶已经告老还乡,到时候政治格局肯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是徐阶一派的。
因为徐阶是告老还乡,不是被清算,所以徐阶一派的人还在,他们都不想自己的利益这么轻易地被夺去。
师傅的因果,似乎应该让徒弟先承担一部分责任。
要找到高拱徒弟的试卷并不难,虽然字迹已经被重新誊写,无法辨认,但文章的风格却很容易识别出来,尤其是在乡试时,那位年轻人就曾创造过一种新的文体形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注那师徒二人的人,大多都看过李铭的试卷。
果不其然,很快有阅卷官发现了一份相似的试卷,他朝陈于陛使了个眼色。
陈于陛回了个眼神,阅卷官便把这份试卷放在了自己那一沓试卷中间的位置。
试卷是按照成绩优劣,从上到下排列的,放在中间位置,不太容易引起他人怀疑。
等主考官高仪翻阅时,自己再顺势和他一起讨论这篇文章,挑出点毛病来。
陈于陛的打算挺不错的。
看着手中答卷,他发现自己这一沓里也有一份文风类似的试卷。
“这是……”
陈于陛愣了一下。
粗略看一遍,发现这份试卷虽然用词精巧,讲究对仗,但内容空洞,实在算不上是一篇好文章。
按常理,这样的文章大概率会在会试中被黜落。
“难道这份才是高拱弟子的答卷?”
所以刚才那个眼色,是和自己一伙的人看错了?
陈于陛微微皱起了眉头。
陈于陛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他盯着手中这份答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轻声说道:“这文章写成这样,我倒要看看你高拱怎么处理。”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份疑似高拱弟子的答卷放到了中间的位置,他心里暗暗盘算着,若是高仪敢明目张胆地取中这种卷子,那到时候可就有好戏看了。
放好答卷后,陈于陛的心情莫名地畅快起来,他轻轻抖了抖精神,又重新投入到阅卷工作中。
此时,周围时不时传来其他阅卷官低声交谈的声音,在这种紧张的阅卷氛围中,一般只有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还没有出现那种特别令人惊喜的好文章,所以这些交谈声也都只是小声地嘀咕着。
对于陈于陛来说,今天似乎是喜事成双的日子,刚刚才阅到高拱弟子的文章,说不定能借此机会好好坑高拱一把,这边他又在自己负责的答卷中发现了一份令人惊艳的卷子。
他仔细地看着这份卷子,不禁低声赞叹道:“用词平易朴实,却丝毫不影响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内容环环相扣,论点、论据、论证相互配合,相辅相,。起承转合之间衔接得极为顺畅,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就像一座精心构建的堡垒。”
他一边看着,一边微微点头,继续喃喃自语道:“这论证足够周密,这论据……”说着,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嘶~我都看不出是出自哪部经书史册……”
“此考生,定是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人!”陈于陛满心欢喜,立刻带着这份答卷去找主考官高仪。
“高大人,下官发现了一篇极为出色的文章,请大人看看!”
高仪作为此次的主考官,端坐在阅卷室的主位上,听到陈于陛那带着惊喜的声音,他也不禁心生期待。
好长时间没关注科举之事了,真想知道现在这些年轻人的学识究竟如何。
高仪接过陈于陛递来的卷子,仔细阅读起来,这一看,他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这篇文章一开篇就通过引经据典来阐述观点,精准地切中要害,文风质朴自然,以散行单句为主,丝毫不受格式的限制,让人一眼就能明白考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简直是返璞归真啊……”
文章看起来像是最初的古文,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文章内容充实,考证严谨,各种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可谓炉火纯青。
“这种文风,在众多讲究词藻、格律的文章里,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高仪说完,其余人纷纷放下手中答卷,聚拢过来。
“这文风有点类似古文体。”有人分析道。
“不过比古文体更通俗易懂,内容还十分充实。”另一人补充。
“没错,这篇文章破题虽不新颖,但论证时频繁用典,总结方式也别出心裁。”其他阅卷官看过后,都忍不住赞叹。
陈于陛满脸自豪,本想挑高拱弟子文章的毛病,可其他优秀考生是无辜的,而且这些被他初步选中的考生,日后大概率与他同属一派,所以,自己看中的好文章得到主考官认可,能取得好名次,他自然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