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仪阅到了一篇极为难得的好文章,心情相当不错,这篇文章即便进不了前三,入围也是毫无悬念的。
随后,又有两位阅卷官呈上了几篇不错的文章,然而,里面并没有熟悉的影子,高仪倒也不着急,耐着性子继续仔细阅卷。
到了后面,他总算看到了两篇文风有些相似的文章,虽说用的是之前李铭参加乡试时差不多的文体,但明眼一看就是模仿之作,并非出自李铭本人之手。
陈于陛同伴手中的那沓试卷,以及高仪自己刚刚阅过的那沓,他都已经全部看过,见高仪脸色平静,没有否定他们此前排好的顺序,原本想顺势找茬的陈于陛,也没了发作的借口。
其实,不止陈于陛关注此事,其他人也都在留意着。
让高仪感到意外的是,直到把所有试卷都阅完,他好像都没看到李铭的答卷。
毕竟高拱的弟子,他还是颇为好奇的,大家日后还要共事,彼此又没有什么矛盾。
“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高仪疑惑。
难不成先前那几份相似的答卷里,真有李铭的一份?
随着阅卷工作接近尾声,接下来众人需要对挑选出来的答卷进行初步的名次排序。
陈于陛仔细查看后发现,在前二十能进入内圈的答卷中,没有一份是与高拱那个弟子乡试文章风格相同的。
“此次前二十名的答卷,就先暂定为这些。”高仪说道。
高仪接着表示:“会元将会在这五魁首的答卷中评选出来。”
答卷被分成了五大份,每一份选出一个第一名,便是所谓的五魁,。而最终的会元,会在这五魁首之中产生。
其中一份五魁首的答卷,就是陈于陛之前给众人看过的那份。
陈于陛说道:“赵大人,下官认为这份答卷比其他的更为出色。”
“此考生文风质朴,表面看去好似不拘泥于格式,但实际上都在文章框架之内,而且他的文章观点清晰鲜明,论据十分有力,论证过程一气呵成。”
“文章能够做到如此纵横捭阖、引经据典且收放自如,这绝不是其他考生所能相比的。”
陈于陛对这份文章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在这份答卷上,除了圈案之外,竟还出现了三四行评语,由此可见,这份答卷深得众人认可与推崇,而在场的其他人,也纷纷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陈大人所言极是。”有人附和道。
“能在会试这般重要的场合,返璞归真,采用如此质朴的文风,仅此一点,便足以证明这名考生功底深厚。”又有人接着说道。
“下官等也认为,会元之位当属这份答卷。”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高仪看着这份备受众人赞誉的答卷,心中已然有了定断,这种才华出众的考生,确实配得上会元之名。
不过,高仪还是谨慎地提议道:“不如我们先拆开弥封,之后再确定最终的排名如何?”
陈于陛一听这话,顿时就急,他心中暗自盘算,自己取中的这份卷子,眼看着就能摘得头名,可要是拆了弥封,万一发现这考生有些许不良记录或者污点,那这第一名岂不是就要拱手让人了?这可怎么行!
于是,陈于陛赶忙说道:“赵大人,下官觉得还是先确定好名次,再拆开弥封为宜。”
“毕竟此次会试备受天下瞩目,咱们理应依据答卷本身的质量来排名,以确保绝对的公平公正。”陈于陛进一步解释道,希望能够说服高仪。
高仪听了陈于陛的话,仔细想了想,觉得所言确实有道理,毕竟此次会试关系重大,容不得丝毫闪失,确保公平公正才是首要之事。
经过一番思索,高仪最终决定,先按照答卷的质量排好名次,之后再拆开弥封,公布考生的具体信息,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评选过程的公正性,又能避免因考生个人情况而对评选结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众人对此安排也均无异议,接下来,众人便开始依照这个既定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后续的工作,准备先根据答卷确定好名次,再揭开那份神秘答卷背后的考生之谜。
确定第一名后,后续的排名便轻松搞定,众人迅速敲定了会试的最终名次,答卷也依序摆放整齐。
陈于陛选中的那份答卷,稳稳地位居榜首,无疑就是这次的会元。
陈于陛满心欢喜,暗自盘算着会试结束后,很可能会收获一个前途无量的优秀弟子,毕竟自己力排众议,坚持将他定为会元,这份知遇之恩,足以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喊一声“恩师”。
想到未来能有这样一位会元出身的好帮手,陈于陛不禁喜上眉梢。
接下来,便是拆封弥封,制作黄榜,呈递给隆庆帝审阅。
第一名的弥封率先被揭开,在众人的期盼中,卷头上的字迹逐渐清晰:“苏州府举人,李铭……”
陈于陛见状,先是一愣,随即仿佛想起了什么,瞪大眼睛,脱口而出:“怎么会是他!”
这一幕让陈于陛瞬间呆若木鸡,他原本只是想利用高拱弟子的答卷,给那弟子一点颜色看看,没想到……
好不容易,他阅到了一份颇具会元之姿的答卷。
急切之下,他都顾不上先拆弥封确认考生信息,就赶忙让高仪确定名分,待弥封拆开,看到名字的那一刻,他愣住了。
回想起最初,自己还打算给高拱弟子的答卷挑毛病,让众人对高拱产生不满。可如今,却是自己对高仪弟子的答卷最为推崇。
想到刚刚自己那迫不及待确定名次的模样,陈于陛只觉得脸上一阵发烫,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
这时,旁边同样看到名字的其他阅卷官也不禁发出惊叹:“李铭……这是高拱大人的弟子?”高仪听闻,也愣住了。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拿起那份答卷又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名字不可能是假的,高仪无奈地憋出一句:“这小子,怎么这次考试又换了一种文体?”
当众人皆以为李铭会沿用乡试时自创的那套讲究对仗、音律优美且极为注重文字的文体来撰写此次会试文章时,却未曾料到他竟又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文体。
“这份答卷起初是被陈大人选中的,陈大人可真是慧眼识珠啊,恭喜陈大人。”
听闻此言,其余众人纷纷开口道贺。
那一声声的恭喜,传入耳中,陈于陛却感觉喉头仿佛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就连咽口水都变得有些艰难。
按常理来说,他本应与高拱存在矛盾,可如今,自己却坚持取中了高拱的弟子。
这算怎么回事呢?
这不是等同于自己和高拱站到了一伙吗?
自己这般行事,又如何对得起一路提拔自己的徐阶呢?
陈于陛只觉得此刻自己的脑子乱糟糟的,思绪仿佛缠绕成了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