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君,曾在商业舞台上风光无限,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商业触觉,他在金属市场上纵横捭阖,如入无人之境,短短十年间,便积累了高达几千万的巨额财富。工厂、名车、豪宅、商铺,应有尽有,可谓富甲一方。用老百姓的话说,哪怕是断了双腿,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然而,人生境遇犹如过山车般起伏跌宕,恰似古人所云:“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近两年来,A 君却在转瞬之间,从财富的巅峰跌落至破产的谷底,之前积累的一切财富如梦幻泡影,瞬间化为乌有。
究其根源,A 君觉得经营实业既劳心费力,盈利又颇为缓慢。于是,他自认为找到了一条 “聪明” 的捷径 —— 投身民间借贷。他满心以为自己已然拥有了 “老母鸡”,到了 “借鸡生蛋” 的绝佳时机。却全然忽视了民间借贷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对亲朋好友的忠言劝告更是充耳不闻。
民间借贷者的信誉参差不齐,而追讨债务又不能逾越国家法律法规,采取暴力手段。如此一来,A 君放贷出去的大量资金如同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由于他抽调了工厂的资金用于放贷,资金无法回笼,致使工厂资金链轰然断裂。无奈之下,他只能变卖手头的物业以解燃眉之急。但物业变卖所得,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工厂陷入资金荒,物业也所剩无几,A 君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最终,不到两年便宣告破产,恰似做了一场黄粱美梦,梦醒时分,又再度一无所有。
B 君与 C 君携手合开了一家高档酒楼,凭借出色的经营策略,酒楼生意异常红火,每日宾客如云,高朋满座,盈利颇丰,可谓日进斗金。然而,一场桃色风波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将这一切美好摧毁。
原来,B 君与 C 君年轻时曾是一对恋人,后因种种缘由未能终成眷属。各自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谁能料到,十多年后,人到中年的他们鬼使神差地合作经商。
起初,二人皆恪守本分,将彼此视作纯粹的生意伙伴,不敢有丝毫逾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情悄然复燃,他们背着各自的伴侣,偷偷发展起了地下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的私情很快便被伴侣察觉。倘若此时他们能及时悬崖勒马,或许还能挽回岌岌可危的婚姻与声誉。然而,他们却执迷不悟,宁愿选择离婚,也要维系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
B 君家中因此战火纷飞,夫妻间争吵不断;C 君的丈夫更是果断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净身出户的 C 君愈发肆无忌惮,俨然以 B 君 “合法妻子” 自居。
这段桃色新闻如燎原之火,迅速传得街知巷闻,闹得沸沸扬扬。这本是他们的私人情感纠葛,可奇怪的是,自新闻传出后,酒楼的生意便急转直下,逐渐冷清,最终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两人也因钱财分割问题,矛盾激化,反目成仇,曾经的合作伙伴关系彻底破裂。
D 君原本拥有光明远大的前程。他的叔叔婶婶皆是银行界的翘楚,家境殷实富足。由于夫妇二人仅有一女,便将 D 君过继为干儿子。倘若 D 君能够安分守己、诚实守信、勤奋上进,借助干爸的资源平台,干出一番事业并非难事。
可令人惋惜的是,D 君却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将干爹干妈的宠爱肆意挥霍,最终沦为人人唾弃的白眼狼。原来,他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起初,他将干爹干妈给予的创业基金输得精光,接着,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能哀求干爹干妈帮忙偿还。
这还不算,为了骗取干爹干妈的钱财还债,他竟自编自导了一场绑架干妈、勒索干爹钱财的闹剧。最终,骗局被识破。尽管干爹干妈念及亲情,不忍心将他送进监狱,但从此与他恩断义绝,D 君也亲手葬送了自己原本美好的未来。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在此阐述了富贵与道的辩证关系。只要追求富贵的方式合乎道义,那么即便从事卑微的工作去获取,也在所不惜;倘若不合乎道义,便应坚守本心,去做自己真正喜爱之事。由此可见,孔子并非反对追求富贵与仕途,只是强调必须以道义为准则。
其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如上述几位主人公,他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并未将根基筑牢在正道之上,最终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