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见岳父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782字 发布时间:2025-07-28


  在前院的门房处,李铭静静地等候着张居正的召见。
  就在这时,几个年轻人迈着快步从院子中走了进来。
  “啊,果然是李兄!”原来是张居正的大公子张敬修,他的身后还跟着弟弟嗣修和懋修。
  李铭见状,也起身微笑着与他们四人行礼打招呼,接着,他微微招手,齐二郎便赶忙走上前去,递上了几个制作精致的小盒子。
  “初次登门拜访,总不能空着手来,这些小玩意儿就送给你们吧。”李铭一边说着,一边将盒子分给每人一个,就连暂时没露面的简修和允修也都有一份。
  “多谢李兄!”张敬修连忙道谢并收下礼物。
  “来京之后住得可还好?”张敬修初次见面就表现出了超出陌生人的关心。
  “一切都好。”
  张敬修迟疑了一会儿,又接着问道:“令妻课安好。”
  “安好,若是有机会可以一起出去游玩。”李铭有些疑惑,张敬修虽然在问张安然,但一直是在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似乎不打算相认。
  张敬修满脸兴致地问道:“我一直都想带着弟弟们出去玩玩。”
  “最近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估计得等到下个月才有时间。”李铭微笑着说道,这段时间要应付不断上门的客人,还要准备让安明书屋在京城扎根是有些忙。
  “好啊,好啊!”嗣修和懋修一听,高兴得直拍手,然而,过了一会儿,懋修又有些沮丧地说道:“只是恐怕我们功课太紧了,根本没有时间出门啊……”
  “是啊,待会儿就得回去上课了。”嗣修也跟着叹了口气。
  张居正对儿子们寄予厚望,特聘请名师悉心教导,孩子们休息时间甚少。
  “清明时节也得上课吗?”李铭笑着发问。
  “那天可是能休息的!”张家三兄弟听闻,顿时欢呼雀跃,“到时候一定要一起出去。”
  到目前为止所有人都非常有默契地没有提张安然的事。
  就在这时,门子进来通报,老爷请李公子前去。
  于是,几人簇拥着李铭,一路谈笑风生,往后宅书房走去。
  那门子在旁暗自诧异,心中琢磨:“这李公子究竟是哪家权贵之子?不知老爷请这位晚辈到家中所为何事。”
  四人将李铭送至书房门口,便止步不前。
  待李铭进入书房后,兄弟三人按捺不住好奇,赶忙打开礼物盒,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把玩起来。
  每个盒子里,李铭都细心地配备了说明书。
  对照着说明书,他们这才明白,那些精巧的小物件竟是别有妙处,有能够凭借念力改变转动方向的竹蜻蜓;有会持续点头、仿佛喝水不止的手工小鸟;还有四叶回旋镖、旋转磁力陀螺等等,这些玩意儿,即便在四百年后,也依然是风靡全球的科学小玩具。
  李铭只需把大致原理描绘清楚,大明的工匠就能将其造出来,且造好后的物品不仅精致,每一样都被精心打磨抛光、上漆装饰,犹如艺术品一般。
  去别人家做客,就拿这些东西当礼物,既稀罕又节省成本,还能宣传科学知识,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为日后大规模宣传新思想做准备。
  李铭走进书房,惊讶地发现两位偶像都在,他原本以为戚继光已经离开了。
  看到李铭进来,张居正站起身来,打算为两人做引见。
  李铭向张居正恭敬地行了一礼,微笑着说:“相公不必麻烦了,晚生在门房已经见过戚将军了。”
  “是啊,真没想到本届状元郎竟然如此年轻。”戚继光此时已将心中的悲痛隐藏起来,又变得开朗起来。
  “哦,那太好了,二位请快坐吧。”张居正吩咐管家重新换上新茶,然后对着李铭微微露出笑容,说道:
  “本来想你到京城的时候就见一面的,可惜事务繁多一直未能如愿。”
  “相公日理万机,哪像我这般闲人,时间多得是。”李铭善解人意地笑笑,李铭其实也不闲,之前忙着备考,现在忙着应酬和兴建书屋。
  张居正无心闲聊,立刻切入正题:“大明国事已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再如此束手旁观,不久便将彻底无救!”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乃周文王对殷商的批评。下一句是“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意为国家各方面皆已败坏,而君王官员仍我行我素,毫无危机感。
  张居正用这八字形容大明,可见其心急如焚。
  戚继光适时露出震惊、钦佩与决然之色,将他的态度层层传递给张相公。
  李铭在心中暗自叹息,大明朝的问题其实很多人的清楚,只是都不愿意说。
  唯有这位长相帅气且实力出众的张相公,不惜豁出一切,试图力挽狂澜,挽救大明的颓势。
  可叹的是,他最终的结局却是那般悲惨,想到这里,李铭心中涌起一股冲动,真恨不得立刻冲进宫里,狠狠揍那小胖子一顿,好发泄心中的愤恨,那小胖子竟敢如此对待自己的偶像张相公,也难怪几百年后,他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不过想到张家的未来,再看现在张居正依旧没有相认的意思,李铭似乎明白了张居正的想法,大概他也猜到了自己的未来会如何,改革是要得罪人的,所以才拒绝相认,这样未来出了事也好划清界限保下他和张安然。
  李铭和张居正的关系,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查是能查得到的,不公开效果有,但不大,完全取决于到了危急时刻那些人想不想斩草除根,以及李铭自己是否识时务,如果李铭和张安然识时务且他们不打算斩草除根,到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
  张居正缓缓端起茶盏,轻呷一口,而后神情严肃地说道:“当下最紧要的事,就是少些无谓的议论,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只要是能够为大明解决问题的人,哪怕他只是职位卑微的小吏,甚至是被刺配的军汉,我都会选择任用。”
  李铭听后,不禁在心底暗暗点头。
  张居正向来言出必行,在那另一个时空里,当他掌握大权时,在选人用人方面打破了所谓君子与小人的传统界限,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重用那些务实的循吏,而对于清流之士则格外谨慎地任用。
  在官场之中,有两类官员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一类是循吏,他们心思单纯,一心只想把事务处理妥当,将事情的结果放在首要位置,不太会受到所谓道德观念的过多束缚;
  另一类则是清流,他们总是把道德准则摆在第一位,往往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行动却少得可怜,不仅成事的能力不足,还常常坏事。
  就如张居正主政的十年间,官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在传统眼光中被视为偏途浊流的官员得到了重用,一些小吏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实干精神,竟能做到三品高官之位,就连小小的驿丞也能位列侍郎这样的高位。
  而那些一直以道德标榜自己的清流官员,却纷纷被贬抑,一时间,朝堂之中的风气为之大变,务实干事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令人惋惜的是,张居正一旦离世,他所推行的政令便难以为继,大明朝廷又变本加厉地强调起道德来,仿佛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戚继光在得知张居正的一番作为后,内心深受触动,眼眶泛红,热泪盈眶,他在心中暗暗思忖,跟着这样一位宰相做事,才能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做出一番了不起的功业啊!
  张居正看着两人,神情庄重地说道:“戚将军自然无需多言,那绝对是踏踏实实做实事的杰出人才。”
  说着,他带着赞许的目光看了戚继光一眼,接着说道:“像这样的人才,必须要予以重用,要竭尽全力为他创造有利条件,为他的事业保驾护航!”
  戚继光听闻此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他忙别过头去,偷偷地抹掉眼泪,不想让人看到自己如此动情的一面。
  一旁的李铭在心中暗自思忖,估计戚大帅现在对张相公是满心感激,哪怕是为了张相公去赴汤蹈火、付出生命,恐怕也在所不辞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