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提出的发展与贸易构想虽美好且令皇帝心动,但隆庆帝面临财政困境,无法提供启动资金,得知安明书屋为李铭所创且盈利后,皇帝询问其筹款之法,然而,即便安明书屋收益颇丰,也难以支撑庞大的海洋贸易所需资金,皇帝因此要求李铭探寻更多财源。
李铭确有良策,以此为由巧妙摆脱了海瑞的纠缠,声称要全力为皇上分忧解难。
另一边,陈山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李铭用铅笔在纸上绘制草图,耳朵竖得老高,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李铭开始讲解:“这个装置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一个无底的圆筒,内部装有十二根手指粗细的圆棍,其次是一个能套在这些圆棍上,并在圆筒内自由滑动的藕片状部件,最后,是通过圆筒上的小孔与藕片相连的一根三尺长的杆子……”
随着讲解,李铭完成了最后的笔画,展示出图纸:“大致就是这样设计的。”
“是这样,这样吗?”陈山的领悟能力着实惊人,他不仅能看懂听懂,还完全理解了要求,并且重新绘制出了极为标准的设计图。
“对就是这玩意儿!”看着图纸上熟悉的蜂窝煤模具,李铭赞道:“是个天才!”
不过,考虑到手工铸造的实际情况,李铭决定省略掉长杆外的套筒,如此一来,虽然打煤饼时会稍显麻烦,但成品质量并不会受到影响。
“这看起来像是打糕用的模子。”陈山仔细端详着那图纸说道,他接着提出可以先做个木头的出来,让李铭看看效果。
“行,就是这个意思。”李铭笑着点头表示认可。
陈山干活十分麻利,当晚便忙活了一整宿。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将做好的木头模具拿给叔父过目。
李铭试着拉动木柄,见其伸缩自如,不禁欣喜地夸赞道:“厉害!”
陈山听了叔父的夸奖,腼腆地笑开了花。
紫菱在旁侍奉着,目光好奇地落在那木头模具上,心里直嘀咕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用的。
“想知道啊,都跟我到后院来。”李铭说着,兴致颇高地穿上鞋下了地。
来到后院,只见齐二郎早就按李铭的吩咐,推了一车煤粉堆在那儿,煤粉边上,还整整齐齐地放着一盆黄土、一盆消石灰以及一盆锯末。
李铭开始指挥护卫干活,用铁锨挖了四盆煤粉出来,接着加水,再把消石灰和黄土加进去,一番搅拌,让它们均匀混合在一起。
等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赵公子这才亲自上手,只见他先把那模具筒在水里蘸了蘸,然后迅速扣在拌好的煤浆里头,双手用力压实之后,李铭把模具提了起来,转到一块干净的地方放好,随后,他用腹部顶着杆子,双手把圆筒一提,一个碗口大小、形状好似超大藕段的蜂窝煤就制作完成了。
李铭又吩咐齐二郎,往剩下的一点煤浆里掺入锯末,之后再把制好的煤饼抬到伙房去,放到灶台上烘烤,这样一来,煤饼明天早上就能干透,不然正常晒干的话得花两三天时间,赵公子可没那份耐心等那么久。
此时正值清晨,李铭时间紧迫,一刻也不敢耽搁,他让陈山带上做好的模具,去找长公主安排的铁匠。
这件事皇帝也有参与,但隆庆帝事务繁忙,无法事事亲力亲为,便委托亲妹妹宁安公主负责,而宁安公主向来帮着打理皇家生意,对这方面颇为熟悉。
在长公主侍从姬司正的带领下,两人来到姓林的匠人家,说明来意后,林匠人听了直咧嘴,向姬司正叫苦:“大人,我是个银匠,这粗苯的铁匠活儿我可不干啊……”
姬司正和气却不容分说地笑道:“皇家又不开铁匠铺子,你做精细活儿的,这事儿非你莫属,银器都能打造,铁器又有何难?”
林银匠还想争辩:“公公,这真不是一码事儿啊……”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只能无奈应下:“那小人试试吧。”
几天后天刚蒙蒙亮,李铭就往后院的伙房走去,想看看蜂窝煤烤干得怎么样了,等一家人吃完早饭,宁安公主的长子李承恩也来到了这里。
按照科学实验的严谨要求,李铭让下人们准备了三间屋子,还有三个炭盆。
一切准备就绪,弟子们先将炭盆都集中在第一间屋里。
随后,李铭对着李承恩耐心解释道:“这三个盆里装的东西不一样,一个盆里装的是普通散煤,另一个盆里装的是用普通散煤制成的煤藕,还有一个盆里装的是质量上乘的无烟煤。”
“嗯。”李承恩露出了好奇的神情,心里琢磨着李铭接下来要做什么。
年轻人嘛,本就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哪有不对这从未见过的科学实验感兴趣的呢?
“来,咱们分别把它们点燃。”李铭轻轻打了个响指。
齐二郎和紫菱便走上前去,分别去点那两盆散煤。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两位,也得先把木炭点燃,才能引着盆里的煤,而旁边的陈山只用了取灯儿的火绒,就轻松将一块煤藕点着了。
小爵爷吃了一惊,在他看来,石炭很难点着,通常得像齐二郎他们那样,先用木炭引火才行,他虽是个不通俗务的公子哥,但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李铭淡淡一笑道:“因为这块煤藕里掺了锯末,所以好点着,其余两块普通的煤藕没这么容易点,不过这一块着了,它们也会跟着燃起来。”
李承恩不禁赞叹道:“妙啊。”
等另外两盆也都点着了,李铭让齐二郎把盆端进另两个屋里。
随后,众人跟着李铭走进烧普通煤的屋子。不一会儿,就被滚滚浓烟呛了出来。
“咳咳咳……”一阵又一阵的咳嗽声在空气中回荡,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公子,此刻深切地感受到了,为何京师的百姓守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却只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才会用煤来做饭、取暖。
这煤燃烧产生的烟,实在是太可怕了,只要把煤炉子点着,没一会儿,屋里就会被浓烟填满,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李铭带着众人走进烧无烟煤的房间,这里面的情况果然好了很多,至少没有了那种让人烦恼的烟尘。
“这种白煤还不错,我听说好多人家都用它来代替柴禾呢。”白闵颇为接地气地说道,“不过还是有点呛人,所以有钱人家还是更愿意烧木炭。”
“嗯嗯。”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这种所谓的“无烟煤”,燃烧的时候确实看不到明显的烟,但是在旁邊待久了,还是会让人觉得呛得难受。
他们来到了烧着蜂窝煤的屋子。
人们惊讶地看到,这种由寻常煤炭制成的煤藕,历经长时间燃烧,竟无烟雾产生,也没有丝毫刺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