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改造方案更具说服力,林小满开始了详细的调研。她走访了学校的后勤部门,查阅了跑道的设计图纸,发现这个台阶是当初施工时为了排水而设置的。但她也注意到,整个操场没有一处无障碍通道,对于残疾同学来说,这里几乎是一个无法涉足的禁地。林小满意识到,无障碍设施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残疾同学的日常生活,也限制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改造跑道的决心。
她还在校园论坛上发起了问卷调查,询问其他残疾同学的需求。一条条回复让她既心疼又感动:有的同学因为台阶无法使用操场,只能在宿舍里做简单的运动;有的同学渴望像正常人一样参加体育课,却只能在一旁默默观看…… 这些文字像重锤一样敲击着林小满的心,让她更加迫切地想要完成跑道的改造。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跑道的问题,更是关乎平等与包容的社会议题。
然而,当她拿着方案找到学校领导时,却遭遇了重重阻力。“改造跑道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学校目前没有这个预算。” 领导的话让林小满如坠冰窟。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开始思考新的办法。她知道,只有找到更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说服学校领导支持改造计划。
就在林小满感到无助时,一个意外的支持出现了。体育委员陈默找到她,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我查了一些无障碍跑道的设计案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原来,陈默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林小满的努力,被她的坚持所打动。他相信,通过团队合作,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陈默的帮助下,林小满重新修改了方案。他们不仅考虑了跑道的无障碍改造,还加入了一些创意设计,让跑道更加美观和实用。同时,陈默还发动了体育生们,一起为改造跑道出谋划策。他们提出了多种方案,从简单的坡道设计到高科技的自动升降设施,每一个想法都旨在让跑道更加人性化。
美术班的同学听说后,也主动加入了进来。他们提出可以在无障碍通道上绘制星空涂鸦,让跑道变得更加梦幻。他们相信,艺术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让空间更加生动和有趣。AI 社的大佬则表示,可以利用 3D 建模技术,制作跑道改造的模拟模型,让方案更加直观。他们计划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校领导和师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改造后的跑道。
有了大家的支持,林小满的信心倍增。她和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体育生们负责实地测量,记录跑道的各项数据;AI 社的成员们在电脑前日夜奋战,制作 3D 模型;美术班的同学则准备好颜料和画笔,构思着星空涂鸦的图案。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跑道的改造贡献着力量。
林小满每天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协调工作进度。虽然忙碌,但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就在一切顺利进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校通知他们,由于近期的预算紧张,即使是最经济的改造方案,也难以获得批准。面对这一挑战,林小满和她的团队必须找到新的解决途径,继续他们的跑道改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