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众多家长心中,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的命运里程碑,是决定子女前途命运的关键隘口。每年高考放榜之时,那场面犹如一幅众生相的斑斓画卷,有人喜笑颜开,眼中闪烁着成功的喜悦泪花;有人黯然神伤,泪水在脸颊肆意流淌。
真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家长们往往将考上大学的层次高低,与子女未来的命运轨迹紧紧捆绑,仿佛读大学是孩子通向光明未来的唯一通衢大道,抱定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
随着中考分流政策的落地生根,高考决定命运的 “战线” 悄然前移,家长们如梦初醒,惊觉中考才是真正的人生分水岭。
在他们看来,考上高中,即便成绩稍逊,也能叩开大专院校的大门;反之,若与高中失之交臂,只能踏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门,连获取大专毕业证书的机会都将化为泡影。
长久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仿佛被贴上了 “学渣收容所” 的标签,在许多人眼中,孩子一旦踏入其中,想要出人头地,简直比登天还难,未来的前途似乎也将被阴霾笼罩,黯淡无光。正因如此,中职学校一直遭受家长和孩子们的轻视,仿佛就读其中便低人一等。
笔者今年就有三位朋友,他们的孩子中考成绩不尽如人意,无奈只能选择入读中职学校。
中考成绩公布的那天,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击中他们,三人皆呆若木鸡,仿佛灵魂出窍一般。
为了排遣内心的忧愁与失落,他们聚在一起,试图借酒消愁,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抱团取暖,仿佛世界末日已然降临。
其实,这绝非个例,相信这也是众多子女就读职中的家长们的真实写照。然而,孩子读职中,就真的注定前途黯淡,未来只能屈居人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理应坚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与投入,会让职业学校蓬勃发展,日益完善。
国家设立职业学校,绝非为了收容所谓的 “学渣”,任他们在时光中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职业学校以较低的准入门槛,为众多成绩欠佳的学子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人生赛道。
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学重点侧重于专业技能的传授,而非单纯的文化科目学习。所以,学生从中职学校毕业后,虽学历或许不高,但身怀一技之长,缺的只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假以时日,经过经验的沉淀与打磨,他们同样能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翘楚。
毕竟,读大学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既然高考之路不通,那直接选择一所中职学校,专心掌握一门技术,不失为明智之举。
再者,作为家长,需及时转变传统的成才观念。许多家长简单粗暴地将考入好大学与孩子的成才划上等号,这种观念实则短视且功利。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 学霸自有其优势与光芒,但所谓的 “学渣” 也绝非一无所长。上天是公平的,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其打开一扇窗。
每个孩子都如同独一无二的螺丝钉,在社会这架庞大的机器中,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遵守法律法规,凭借自身努力自食其力,这难道不也是成才的重要标准吗?毕竟,人中龙凤只是凤毛麟角,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平凡普通。
2017 年,在第 44 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一全球瞩目的舞台上,年仅 19 岁的广东小伙梁智滨凭借卓越的表现,一举夺得砌筑项目的冠军,为中国赢得了在该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成绩的取得,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中职学子前行的道路。
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初中毕业后,梁智滨毅然选择进入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攻读施工专业。他时常自我调侃:“读这个专业,以后怕是要跟搬砖打交道咯。”
入学一年后,梁智滨才初次接触砌筑课程,在为期一周的砌砖实操体验课上,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吸引了教练林晓滨的目光。
2015 年,学校举办砌筑项目竞赛以选拔人才,梁智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赛。起初,报名人数近 200 人,大家在没有电扇和空调的大铁棚里进行集训,炎炎夏日,闷热难耐,不少学生因吃不了这份苦纷纷选择放弃。仅仅一个月后,集训队伍便只剩下几十人。
梁智滨自幼便帮着家里干农活,吃苦耐劳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每天,他都要蹲上蹲下 1000 多次,即便腰酸腿痛,也咬牙坚持。
一铲灰、一块砖、一挤压,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 300 多遍,砌墙、推倒、再砌,他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操作,只为将每块砖砌得又快又好,将每条砖缝都处理得干净利落。
为了训练出精准的手感,梁智滨训练时从不戴手套,久而久之,10 个手指上结满了血泡。有时血泡破裂,一碰到泥浆便钻心地疼,他就贴上一片创可贴,若疼痛依旧,便再贴一片,直至十个指头都贴满了创可贴,可他依旧没有停下训练的脚步。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不好我就推倒重来。” 梁智滨坚定地说。在砌墙过程中,无论是水平测量,还是垂直方向和角度测量,都绝不允许出现 1 毫米的误差。
白天,梁智滨全身心投入训练;晚上回到宿舍,他便静下心来总结当天训练的得失,避免重复犯错。
在两年的时间里,梁智滨砌出了 400 多面墙,其专业能力也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不断提升。
凭借着扎实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他一路过关斩将,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
世界技能大赛,堪称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 “奥林匹克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技能高手。
在这场高手如云的比赛中,梁智滨熟练运用多达 20 多种工具,砌出了三堵美轮美奂的墙面,征服了评委,一举夺得冠军。
在接受采访时,梁智滨感慨地说:“成功源于平日的点滴积累。若没有之前无数次的重复训练,绝不可能捧得世界冠军的荣誉。”
年纪轻轻的梁智滨,成功实现了从一名看似平凡的 “搬砖” 中专生到令人敬仰的 “大国工匠” 的华丽转身。
他的经历无疑向世人证明,成功的道路绝非只有考上名校这一条,只要怀揣梦想,肯于努力,愿意付出,中职生同样能够收获成功的硕果,所谓的 “学渣” 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