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船娘张秋荷
书名:柳畔情牵 作者:水月 本章字数:2199字 发布时间:2025-06-20

张秋荷是已故地下党交通员林远山的女儿。

 

张奶奶真名叫张秋荷,当时的地下党交通员林远山是她父亲,他曾是太湖上的老艄公。船头常年挂着紫菱花编织的斗笠,表面以「摆渡载客」为营生,实则为新四军搭建水上情报线,母亲陈阿莲同样在协助地下工作。

 

1936 年深冬,他在运送药品时被日伪特务识破身份,为保护情报箱落入敌手,毅然抱着箱子沉入太湖芦苇荡,临终前将刻有「云河三号」暗码的铜哨塞进女儿秋荷掌心。

 

秋荷遗传了父亲的水性与机敏,十三岁便能独自驾船穿越太湖七十二溇港。母亲陈阿莲表面是卖菱角的船妇,实则接替丈夫成为交通站联络人,常以「补渔网」为名,用不同颜色的渔线在船头编织摩斯密码:红线代表「危险」,蓝线代表「情报已收」,黄线则指向云河渡口第三棵老槐树上的树洞——那是他们与绣庄、药铺联络的中转点。

 

这个渔家女的斗笠下藏着双重秘密:笠沿内侧用鱼鳞胶写着太湖水下暗礁图,笠顶夹层缝着半张《论持久战》油印本,纸页间夹着的紫菱花瓣早已干枯,却始终保持着刺入日军布防图时的尖锐形状。当她划着乌篷船穿过云河迷雾时,船头敲击的桨声看似是惊鱼的响动,实则是向芦苇丛中的游击队传递「三长两短」的安全信号。

 

正如太湖儿女把热血融进浪花,秋荷的船桨每一次划破水面,都在为旧时代的崩塌与新世界的诞生谱写注脚——她既是父亲遗志的摆渡人,也是云河之上永不沉没的活航标。

 

 1937 年白露,太湖的雾气漫过云河渡口。17 岁的林秋荷蹲在船头补渔网,斗笠边缘滴落的水珠,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圆斑。

远处传来汽笛声,三艘挂着膏药旗的巡逻艇劈开芦苇,惊飞一群白鹭。


「秋荷,把这篮菱角送去绣庄。」母亲掀开舱帘,竹篮底层压着用油纸包好的《论持久战》。

「记住,看见船头挂着紫菱花的乌篷船,就唱《采菱曲》第三段。」木桨划开镜面般的湖面,秋荷的斗笠阴影里,藏着去年父亲沉湖前塞给她的铜哨——那是地下党交通站的暗号。

云河两岸,粉墙黛瓦的绣庄与药铺在雾中若隐若现,她想起父亲说过:「太湖的每朵浪花,都能藏住枪声。」 绣庄里,身穿白旗袍的叶绣娘正在绣一幅《太湖泛舟图》,针尖在波纹处停顿,露出藏在丝线里的细铁丝。秋荷递上菱角篮,指尖触到篮底的凸点, 


「菱角鲜嫩,可惜云河的鳜鱼越来越难捕了。」绣娘忽然用苏州评弹的调子唱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秋荷心头一震,这是父亲教过的接头暗号。她掀开斗笠边缘,露出耳后新点的朱砂痣——三个小点排成斜线,正是太湖游击队的联络标记。

窗外突然传来日军巡逻艇的轰鸣,绣娘猛地将《太湖泛舟图》塞进衣柜,柜门合上的瞬间,秋荷看见画中芦苇丛里,藏着支拆成零件的勃朗宁手枪。

「太君们爱买绣品赏樱花。」绣娘低声说,指尖划过画中「泛舟人」的斗笠,「明晚子时,云河第三道湾,紫菱花船头。」 秋荷刚要开口,纱帘外传来皮靴声。三个日军士兵闯进来,为首的伍长盯着秋荷的斗笠:

「花姑娘,大大的漂亮!」 她攥紧铜哨后退,却被绣娘不动声色地挡在身后。绣娘展开一幅《樱花鲤鱼图》,用日语笑道:

「太君,这鲤鱼跃龙门,是大日本帝国的吉兆啊。」伍长的目光被绣品吸引,秋荷趁机将菱角篮踢到桌底,篮底的《论持久战》滑进绣娘的绣架抽屉。 

 

第二章:太湖冰裂·绣娘的银针冬至夜,太湖结了薄冰。绣娘坐在绣庄阁楼,煤油灯将她的影子投在窗纸上,宛如一幅会动的剪影画。她拆开袖口,取出半片从日军司令部「顺」来的作战地图,用银针在《太湖泛舟图》的芦苇荡里刺出红点——那是日军新建的水上碉堡。

「绣娘,药铺的李阿婆要换伤药。」秋荷的声音从楼下传来,带着刺骨的寒气。绣娘赶紧将地图塞进绣绷,表面仍是那幅波澜不惊的《太湖泛舟图》,只是泛舟人的斗笠方向,从朝西改成了朝东。

 云河  岸边,李阿婆的药铺亮着昏黄的灯。秋荷掀开棉门帘,看见穿粗布棉袄的春桃正在捣药——她是药铺老板的养女,真实身份是太湖游击队的交通员。春桃往药罐里撒了把紫苏叶,低声说:

「后巷第三棵槐树,树洞有信。」雪粒子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秋荷摸到树洞里的油纸包,里面是新四军需要的消炎药清单,还有张字条:

「腊月廿三,渔船借道云河口。」她将字条塞进斗笠,转身时看见河面上漂着盏荷花灯——那是日军搜查的信号。 绣庄里,叶绣娘正在赶制一批「樱花手帕」。

每朵樱花的花蕊处,都用金线绣了个极小的「忍」字——这是用日文反写的「刃」,暗指「以忍为刃」。


她不知道,此刻秋荷正划着乌篷船,将消炎药藏在菱角筐底部,斗笠边缘的铜哨裹着红布,那是游击队约定的「安全」信号。

 突然,前方芦苇丛中传来枪声。秋荷猛拉船桨躲进芦苇荡,看见三艘日军巡逻艇正在追击一艘渔船。

渔船上的中年人举着船桨搏斗,眉心赫然有颗黑痣——是父亲生前的战友老陈! 「砰!」子弹击中老陈的肩膀,他踉跄着跌入水中。


秋荷本能地吹响铜哨,尖锐的哨声划破夜空。巡逻艇的探照灯扫来,她猛地将菱角筐扣在头上,冰凉的湖水灌进衣领,却死死护住筐底的消炎药。

 枪响渐歇,湖面重归寂静。秋荷摸出老陈沉入水底前塞给她的铁皮盒,里面是半张太湖水下地形图,图上用红笔圈着「云河闸口」。

她抬头望向绣庄方向,阁楼的煤油灯忽然灭了又亮三次——那是「速归」的暗号。


雪越下越大,秋荷划着空船返回渡口,斗笠上的雪化成水,沿着铜哨往下滴,在冰面上砸出一个个小坑,宛如太湖流下的眼泪。

绣庄阁楼里,叶秀娘正在重新绣制《太湖泛舟图》,泛舟人的手中多了支船桨,桨尖划破冰面,露出下面暗蓝色的湖水——那是即将苏醒的春天。 



【求点赞,求评论,求打赏,求一切!水月给大家磕破头了!】










船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柳畔情牵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