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的微光中,操场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笼罩,二十余辆轮椅整齐地排列在跑道旁。这些轮椅是体育生们从各个角落搜集来的,他们不仅带来了这些闲置的器材,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满腔的热情和对改善轮椅使用体验的热忱。陈默,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将一辆轮椅推至新改造的坡道前,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特意借来了不同型号的轮椅,从轻便型到承重款,目的就是为了模拟出最真实的使用场景,以便更好地进行改造。
林小满紧紧握着轮椅的扶手,全神贯注地感受着橡胶滚轮与坡道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当轮椅平稳地滑下坡道时,围观的同学们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然而,林小满很快就皱起了眉头,她发现弯道处的弧度还是太急,这使得轮椅在通过时容易发生侧翻。她的话音刚落,几个男生已经迅速掏出卷尺,在地面上标记出新的改造数据。粉笔灰与晨露混合在一起,在地面上画出了希望的轮廓,预示着他们即将开始新一轮的改造工作。
在AI 社活动室里,屏幕上的蓝光不断闪烁,社长陆远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在他的操作下,3D 建模软件里的跑道模型正在以 0.1 毫米的精度不断进行优化。他提出了一个建议:“把坡道夹角从 15 度调整到 13.5 度,这样可以减少 27% 的摩擦力。” 为了支持他的观点,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并调出了力学分析图。他继续解释道:“不过,这样的调整需要增加防滑涂层的厚度,以确保安全。”
林小满凑近屏幕,仔细观察着那些跳动的数据,她突然发现每个参数旁边都细心地标注了备注:“适合假肢用户”、“轮椅转弯安全值”。她意识到,陆远不仅仅在进行技术分析,他还在用心考虑每一个细节,确保改造后的跑道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当第一版动态模拟视频生成时,画面中的轮椅能够顺畅地通过每一个障碍,林小满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她被这份细致和关怀深深打动。
在美术班的画架沿着无障碍通道排开,颜料盘里的荧光色在暮色中泛着微光。苏晴,一位扎着双马尾的女生,举起她的画板,上面的猎户座腰带被巧妙地设计成了跑道的形状。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松节油气息的颜料还未完全干透,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在通道上进行创作。
有人跪在地上,专注地描绘着银河的轮廓,有人踩着梯子,细致地绘制着行星的细节。林小满转动着轮椅穿梭在他们之间,她惊喜地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北斗七星被画在了坡道的顶端,勺柄延伸出的星光恰好指向了终点线。当第一盏路灯亮起,荧光颜料吸收了足够的光线,整个通道瞬间化作了一片流动的星空。这一幕美丽得让人窒息,连路过的老师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