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地垄沟里遇知己
书名:自传体小说《郭银珍》 作者:银杏硕硕 本章字数:2624字 发布时间:2025-06-21

第八章:豆垄沟里遇知己


我的家,“床”,是我们主要的“家具”。它承载着我的梦境。


东北这里,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火炕”,是土坯砌成,也是我所说的“床”。烧火做饭的烟气,都是通过炕道排出在外,这样,炕就热乎。


千万不能慢待这个“家具”,如果冷淡它,它会让你日子不好,它会让你做不成梦,冷淡它,就等于冷淡自己,所以,必须给它足够的“关爱”,它才能让你暖乎起来,它才能让你躺在被窝里做好自己的梦。这叫“爱出者爱返”。


我们天天出去拾柴火,拾来足够的柴火,才能保证有烧的,这里到处都是干树枝,凡是能燃烧的统统收入囊中,一条小溪,足够烧煮。


一把豆杆,送进灶坑,用木棍挑起来烧,红红的火苗,乎乎地跳跃着,忽然,一个黄豆粒,滚了出来,我惊喜地欢呼,娘拿来碗,一个一个捡起来,放在碗面,生怕它跑了似的。


哈哈,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


捡柴火带来了粮食,一举两得,意外惊喜。


在我们眼里,一粒米大于须弥山。


在那个秋天,我和弟弟捡柴,娘刨穿地龙,娘看到别人家院子里,晒着各种山货,有种弯曲柳勾的东西,经询问,才知道叫“穿地龙”,是一种药材,晒干可换钱。


从此,娘借来一把镐头,一个背筐,开始上山刨穿地龙,我和弟弟在不远处,捡柴火。


有一次,我背着柴,路过黄豆地,发现被割过的豆茬上,挂着零星豆荚,就放下柴,蹲在地上揪豆荚,一会儿,揪了两把豆荚,豆荚已干透,一碰就炸裂,黄豆粒就滚了出来,黄橙橙,金灿灿,一种窃喜在心头。


正在庆幸自己的收获,忽然窜出来一条大狗,冲着我“汪汪”地叫。我一紧张,一个趔趄,手里的黄豆撒了一地。


“大黄,大黄,过来”,它摇头摆尾地去找主人了撒欢去了,我松了一口气。


“没咬到你吧?”此时,走过来一位女孩儿问我。我摇摇头说“没有”。她说着,蹲下来帮助我捡豆子。“那一定也吓到你了,捡了点豆子,撒了一地”。她边说边抓了几把连豆带土,放在她的三角兜里,递给我,说:“对不起啊”。“没事没事”我说。


回家的路上,我们继续聊着,彼此报了姓名,年龄,住址,原来她家住我家的西边,隔着几丛灌木,就是她家,我们是邻居。


她大我两岁,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颊,梳着两条粗辫子,眉宇间透出纯真与和善。她的两个哥哥走在前面,大黄屁颠屁颠地跑在前面,原来,她们上山去打松树塔回来,一人一背筐满载而归。


她跟我说:“咱们两个离得很近,常来玩啊”。我点点头,“嗯”。然后,我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从此,我有了一个好朋友—孙福珍。


很快进入冬天,人们开始“猫冬”。


一天,福珍姐站在她家门前喊我:“郭银珍,来我家玩,我家烧土豆了”。我闻声便跑了过去,大黄看到我,又“汪汪”两声,被福珍姐一顿教训:“去,大黄,这是我朋友,不许咬,再咬,踢你”。大黄哼唧两声就去一边了。在福珍姐的保护下我飞快地钻进屋。


她家屋里真宽敞,东西两屋,中间过道与厨房,东屋是福珍姐与孙妈,孙奶奶住的,南北炕,西屋是她小哥住的,炕上吊着一个娃,我跑去仔细看看,一个能游动的笸箩里装着一个小男孩儿,正在睡觉,这是东北人哄娃睡觉的一种方式,感觉很新鲜。


福珍姐把我带到东屋,与孙家长辈打过招呼,看到靠墙角的桌子上,有一堆小人书,我就兴致勃勃地翻看起来。


孙妈热情好客,说:“银珍,上炕坐,炕上热乎”。孙家的炕,长长的,暖暖的,炕上铺着芦苇席,花纹错落有致,炕梢放着一个烟笸箩,里面装着碎烟叶,和剪好的纸条,孙奶奶盘腿坐在炕上正吸烟。


一个大大的火盆,放在东屋的正中央,散发着热气,里面埋了一堆土豆。


“谢孙妈”,我拿了几本小人书,坐在炕尾看起来。

“银珍,你来这里多少天了,这里好不好?”“孙妈,我来这里好像三个月了,这里好,山上有那么多好东西,还没有来得及捡,就下雪盖住了,太可惜了”。


孙妈看我穿的衣服和鞋子,说:“你穿的鞋,这么矮帮,走在雪地里,灌雪,哪能行啊?”“没事的孙妈”。


“银珍,你说山上有那么多好东西,是吧?确实是,山上的宝贝多着呢,我家就挖过最好的宝贝”。“什么宝贝?”我睁大眼睛望着孙妈。


孙妈翻动一下火盆里烧着的土豆,坐在炕沿上,为我讲起他们家挖宝贝的故事。


大概十年前,孙爷爷进山挖药材:柴胡,党参,防风,黄芪,百合,五味子,穿地龙……,孙妈一口气说出那么多种药名,最主要的一种是人参。“人参?”“嗯”。


孙妈继续讲:“但是人参很少见,它可是山上的宝儿”。“孙妈,人参什么样啊?”我禁不住插上一问。“人参,有胳膊,有腿,有胡须,像人”。


福珍姐在屋里走动着,时不时的到西屋去看看她的小侄儿。


孙妈继续说:“她爷爷挖了一筐药材,往回走着,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一棵大人参,他紧走几步,没站稳,就“扑通”一下摔倒了,那块是一个小陡坡……


我凝神静气,紧盯着孙妈说下文:“背筐里的药撒了一地,他不管,急急忙忙去找那棵人参,你猜怎么着?”“啊?”我摇摇头。“那棵人参,它跑了”。孙妈两手一摊,遗憾表情尽显。


我正惊讶,孙妈又说:“银珍,你知道吗?,山上的人参是有灵气的”。


此时,孙奶奶已吸烟完毕,她半坐半卧在炕头说:“人参,年头越长,越值钱,越能成精”。“啊?成精,就是成了妖精了吗?”我疑惑地问孙奶奶。却惹来一阵笑声。


孙妈又说:“过了二年,她爷爷又想起来那棵人参,又去那块看看,找了很长时间长找到,它又长出来了,更高了,村里人说,那是我家的财……”我的神经随着她们的话起起伏伏。


福珍姐抢着说:“爷爷准备好的红绳,悄悄地拴住了人参,然后,磕头作揖,拜山神,再小心翼翼挖,根须要保护完整,用红布把它包着,请回家……”“当时,村子里来了几个人观看,山里人有一种说法,上山遇人参,家里人不生病”孙奶奶补充道。


太精彩了,神话一般的故事,比小人书吸引人。


“孙妈,人参长出来是什么样子?我也想挖一棵”。


“人参,得去山里边找,得走出很远很远的山里,”孙奶奶最有发言权,她说:“一年参,二年参,都不要挖,还太嫩,最好是八,九年的参才算长成,葶子上有一朵小红花,后来就是一团小红豆,那是人参籽,那时候就可以挖了”。


人参,是东北“三宝”当中的一宝,人人向往。


孙家人讲述的事,是我闻所未闻的事,心里感叹:黑土地,真神奇!这地下不知道还藏着多少宝贝。


“土豆烧好了,都来吃来”,孙妈递给我一个大的,轻轻地剥下一层外皮,一股热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香香糯糯,真好吃,大家吃着,说着,笑着,屋里弥漫着一派欢乐气氛。


回家的路上,心想:黑土地是块宝藏,孙家人散发着青山绿水般的素香,蓝天白云般的敞亮,是可亲可敬的人。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与善良,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宝藏?


2025年6月21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