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记的考校
书名:殡葬风云之青川之下 作者:海棠蝈蝈 本章字数:2457字 发布时间:2025-06-23

        笃,笃,笃。

  “进来。”

  陈默拧动把手,推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正的办公室。

  周正就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面。

  他看起来五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鬓角已染上明显的霜色。一张国字脸,线条刚硬,如同斧凿刀刻。

  听到开门声,他并未立刻抬头,只是用夹着烟的手,朝办公桌对面的一张木椅子随意地指了一下,动作幅度很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陈默会意,轻轻带上门,放轻脚步走到椅子前坐下。

  那支烟燃到了尽头。

  “陈默?”周正开口,声音不高,带着一点因吸烟而特有的沙哑。

  “是,周书记。我是陈默,今天来报到。”陈默的声音尽量平稳。

  周正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他掐灭烟蒂,动作利落。然后,身体微微后靠,倚在宽大的椅背上。

  “省报的大记者,文章写得不错。有棱角。不过,绿水不是省城。这里的水,看着浅,底下石头多。”

  “看看这个。”周正将卷宗隔着宽大的桌面,推了过来。

  “邻县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烧了乡政府,砸了警车,伤了人。”

  陈默强压下心头的震动,一行行看下去。报告写得极其详尽:

  起因是邻县某乡强行征收一片山林,补偿款远低于市场价且迟迟不到位,村民多次上访无果。

  矛盾积累到临界点,终于在一次乡干部带人强行推平村民祖坟的导火索下彻底爆发。愤怒的村民冲击乡政府,与工作人员发生激烈冲突,酿成流血事件。

  报告的最后,是长长的伤亡名单和初步的财产损失统计,数字冰冷得刺眼。

  “看完了?”

  “看完了。”

  “有什么想法?”周正问,身体微微前倾,“结合我们绿水的情况,你觉得,根源在哪里?怎么防?”

  “周书记,”陈默感觉喉咙有些发紧,大脑飞速运转,但语速比平时慢了一些。

  “邻县这件事,表面看是补偿款不公和强征强拆引发的导火索。但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几个方面的积弊叠加,最终突破了临界点。”

  周正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第一,是源头预防的缺失,或者说,失效。”

  “矛盾不是一天爆发的。村民多次上访,说明问题早就存在,预警信号已经非常清晰。但为什么层层上报,最终却石沉大海?是信息渠道阻塞,还是基层干部选择性上报,或者…是更高层面有意无意的忽视?”

  “在绿水,我们需要建立更敏感、更畅通的基层信息直报和预警机制,让矛盾在萌芽状态就能被捕捉、被重视,而不是等到积重难返。”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周正的反应。周正依旧面无表情,只是交叉的手指,食指似乎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第二,是化解矛盾的手段过于单一,甚至粗暴。”

  “报告里提到,前期处置就是靠‘压’和‘堵’,靠公安力量威慑。对于村民的核心诉求,缺乏有效的疏导和回应。”

  “无视村民对祖坟被毁的愤怒和屈辱感,这已经不是工作方法问题,这是对村民情感和尊严的彻底践踏!”

  “我们处理矛盾纠纷,必须坚持法治底线,但更要注重情理法的结合。要建立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引入乡贤、族老、法律明白人等力量,真正去倾听诉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以‘维稳’之名行‘压制’之实。”

  “第三,”陈默的声音沉了下来,“也是最根本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补偿标准不透明,承诺不兑现,强征强拆,推平祖坟…这一系列行为,本质上都是公权力的滥用。”

  “当群众不再相信政府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不再相信规则能保护他们的利益,甚至认为规则本身就是用来压迫他们的工具时,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爆积累的绝望和戾气。”

  “绿水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把重建基层政府公信力放在首位。公平、公开、公正,不是口号,必须是每一次决策、每一次执行的具体体现。要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陈默说完,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一片沉寂。窗外的雨声似乎又清晰起来,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

  周正没有说话,拿起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支,点燃。

  时间,在烟雾缭绕中缓慢流淌。

  终于,周正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他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在陈默刚才看的那份邻县事件报告的封面空白处,轻轻写下了几个遒劲有力的字。

  陈默的角度,只能勉强辨认出似乎是“源头”、“疏导”、“公信”几个词。

  “想法不错。”周正开口了,听不出波澜,“有高度,也点到了痛处。”

  他顿了顿,手指夹着烟,烟灰积了长长一截,似乎随时会掉落。“特别是这个‘公信力’,说到了根子上。”

  陈默的心稍稍落下一点。

  但紧接着,周正话锋一转,“不过啊,陈默,想法虽好,落地不易。”

  “源头预防,信息畅通,谈何容易!基层报喜不报忧是常态,层层过滤,到你这里的,还能剩几分真?几分急?”

  “疏导化解,情理法结合,说起来容易。有些矛盾,是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积攒下来的死结,是盘根错节的利益纠缠。”

  “光靠嘴皮子,靠几个乡贤族老,能解开?有时候,快刀斩乱麻是不得已,也是必须。至于公信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起来难如登天,垮下去…却在一夕之间。一次不公,一次失信,就可能前功尽弃。”

  “绿水的情况,比邻县更复杂。”周正将烟蒂用力摁灭在烟灰缸里,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像某种终结的信号。

  “山多地少,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历史遗留问题一堆。矛盾不少,都像这山里的雾,看着轻飘飘,底下藏着什么,谁也不知道。”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陈默,伸手将那条绒布窗帘拉开了一些。

  “光有想法,不够。还要有办法,能落地的办法,能在泥地里踩出路来的办法。”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在陈默身上。

  “这份报告,你带回去。结合你刚才的思路,再想想,针对我们绿水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特别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写个东西给我。不用多,要实。三天时间。”

  他走回办公桌,拿起那份邻县事件的蓝色卷宗,递给陈默。

  陈默连忙起身,双手接过,“是,周书记。”

  周正挥了挥手,没再看他,重新坐回那张宽大的椅子,拿起桌上另一份文件,目光沉入其中。

  陈默拿着卷宗,微微欠身,转身退了出去,再将门轻轻带上。

  在靠近楼梯口的一间办公室门缝下,透出一点微弱的光线。

  陈默的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了一下,一种莫名的直觉驱使着他,朝那扇虚掩的门靠近了一步。

  透过门缝,他看到了里面。

  正是昨天那个年轻人,他呆呆地坐着,对着面前一堵同样灰扑扑的墙,一只手正无意识地、一遍又一遍地,用指尖在落满灰尘的桌面上划拉着什么。

  动作很轻,很慢,带着一种近乎病态的专注和绝望的重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