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
马丁·斯科塞斯(美国),1976年
观片指数:★★★★★
说实话本人对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一直都谈不上真正的喜欢,尤其是他近些年的那几部作品。我一直觉得大众对他的评价有点过高,他的作品往往工整得就如教科书一般,但工整之下却难免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东西,故事如此,故事所传达的情感也是如此。他的电影往往让人觉得并非是在表达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而是在表达观众想看的东西,而且对于观众想看的东西他也往往有着理解上的偏差。细数一下他近些年的那几部作品(《花月杀手》、《爱尔兰人》、《无间风云》),这样的作品说它们不好显然有欠公正,但总难免让人感觉像是缺了灵魂的好皮囊一样无法对之产生共情。
最近接连看了好几部他早些年的片子(《出租车司机》、《好家伙》、《纯真年代》),对他的印象可以说是稍有改观,但却还是没有达到彻底令我折服的程度,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认为马丁·斯科塞斯算得上是一位一流的工匠,但离真正的大师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至于他那为数众多的作品,目前为止个人认为最出色的就是今天要说的这部《出租车司机》,这部作品完全有着一流的视听效果,也同样有着一流的气氛营造,甚至也可以说有着一流的故事呈现。
关于这部影片,相当值得一提的是一起著名的政治事件。1981年3月30日(也就是影片上映差不多事隔五年之后)一位名叫约翰·辛克利的美国青年因刺杀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未遂而轰动全球,而他在被捕后的审讯中声称自己的这一行为居然仅仅是因为观看这部影片后疯狂迷恋上了片中饰演雏妓的朱迪·福斯特,在数度追求未果之下他受电影情节的启发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于是就跑去刺杀里根总统。电影中虚构的故事竟然会以如此一种方式在现实中上演真人版,这简直令人无法想像。
回过头来继续说这部电影,简单概括来讲,马丁·斯科塞斯的这部电影向我们呈现了非正常社会之下的一个非正常之人的经典形象。影片的主角特拉维斯(罗伯特·德尼罗饰)是一个越战退伍老兵,战争的经历扭曲了他的人格也好,或者他本身的性格就是如此也好,又或者是爱情受挫才让他变成了这样也好,不满社会现状而又自我迷失的他开始走上一条极端之路。他先是筹划刺杀一位总统候选人,行动失败后他转而为了救一个雏妓于水火之中(根本不管人家要不要他救)而独闯虎穴火拼黑帮,最终他自己不但没死反而却出人意外地成了一个受人追捧的孤胆英雄。
“暴力是特拉维斯表达自己的唯一方式,他无法跨越那些阻止他观察与感知的障碍。当他爆发的时候,这种爆发已经是他唯一能够向这个城市表述自身存在的方式。……,这部影片的立足点,并不是针对特拉维斯的所作所为进行的道德审判。与此相反,它是在吸纳我们进入他的旋涡,让我们理解那些安静的男孩,体认他们走向疯狂的心理过程。”著名影评人保利娜·凯尔对这部影片不乏溢美之词,对于影片中罗伯特·德尼罗所扮演的这一人物形象保利娜·凯尔的这个评价的确十分的精准到位。
我想这也正是这部影片这么多年来一直受到肯定和追捧的最主要原因,但严苛点来讲,个人认为这部影片其实算不上是一部完美之作,它明显还能做得更好,或者也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故事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呈现。
就如前面所说,这部影片的主题所想要呈现的是非正常社会之下的一个非正常的人,这就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这个非正常社会的描述;二是对这个非正常个人的刻画;三是这两者之间内在的对应关联。那么这些东西这部影片有没有做到完美呈现呢?我觉得显然是有所欠缺的。
不难理解,这部影片所要呈现的是一个政治腐败、罪恶横行、底层人民的生存空间明显受到严重挤压的社会。但作为观众,我们能不能通过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这些内容感受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显然是不够的,这部影片对社会现状的呈现完全是一些浮光掠影的表相,根本淡不上有什么深入的刻画。这个社会具体腐败堕落到什么程度,又是如何的罪恶横行,而生活其间的人民又是怎样的一种境况?这些东西影片本身并没有很好的揭示,甚至可以说都没有很好的触及。影片所展现的几乎仅仅是一些阴暗混乱的城市夜景,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
而至于人物的刻画,这部电影显然是相当成功的,当然这主要归功于罗伯特·德尼罗的精湛演绎,他把一个麻木、迷惘、自我迷失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定心理障碍的普通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影片后半段他为刺杀行动做准备时的那些表现,尤其是最后孤身一人独闯虎穴火拼黑帮并且成功干掉所有人后的反应,罗伯特·德尼罗的演绎完全是现象级的。从他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看似安静但实际上内心却早已扭曲的人,长期压抑的暴力终于得到彻底的释放,为此他甚至根本不在乎自我的毁灭。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主要的不足还是在于人物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内在对应关联上。什么原因导致主角想要去刺杀总统候选人(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前后矛盾的,从主角在出租车上与总统候选人那番对话来看他并不反感这位候选人,而且影片后面也没交代这位候选人有做过什么让他失望的事情)?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行动失败后转而独闯虎穴想要救那个少女脱离苦海?这样的行为背后有明确的动机吗,需要那么明显的导火线吗?难道一切仅仅是因为一次爱情受挫?一个身处底层没多少文化对社会现状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深刻认知的人,难道就非得强行为他加上如此重大的使命感?就这部分内容而言,个人认为影片的内在逻辑十分牵强,明显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个人想要对抗什么改变什么,估计连他自己都根本毫无所知,就更别说他会产生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改变社会现状的觉悟了。
从根本上讲,马丁·斯科塞斯还是太执着于对社会现状和人性的解剖,他明显试图为主角的行为找深层次的原因。但也许是他的认知不足,也许是他的能力不足,又或者是他没办法从那套学院派的叙事中跳离出来,总之这些东西呈现得并不完美,从逻辑上很难看出必然的内在关联,因此也就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明显缺乏该有的信服力。
其实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换个思路,就像加缪的《局外人》或者拉斯·冯·提尔的那部《此房是我造》那样把故事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完全留白给观众(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次根源观众自然会用自己的认知去填满它),根本无需那么多的剖析,影片只要精准地呈现出人物当下的状态就可以了。如果这样的话,这部影片也许反而倒会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