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着就向瞰胜楼走去,共七层,楼梯转着圈的往上走,两人的目标显然是最高层,当然,中途也在某层停一停,走出去往外看一看。
这楼实际是塔,不是圆形,是方形的,每一层的外面都像一圈阳台,可以四个方向通走一圈,他们俩在这层只是看一看,然后再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最终上到了顶,放眼看出去,天有点雾蒙蒙的样子,往下看,最多的是房子等各种建筑物,和其他城市一个样,不过,重庆是山城,地势有起伏,这些建筑物就有一种错落有致还是无致的错落感。
两边分别是长江和嘉陵江,冯经理问:“不是分两种颜色吗?现在看着好像差不多。”
胡问答回答说:“一般来说,和季节有关,春夏两季容易看到两江分色,朝天门最能看清楚那条明显的分界线,主要是看哪边下雨,一般是长江浑一些,冬天,嘉陵江是青色的,青绿青绿的样子。”
胡问答指了指下面,说道:“那里就是轻轨穿楼,我们刚才就是从那里穿过的。”
冯经理扭头一看,说道:“哦,还真是,哦,那里来了,马上就穿。”
对于平原地区的人来说,站在山顶的楼上往下看,这景肯定有吸引力,冯经理看得很入迷,再加上他对重庆历史有一些研究,诗兴就又来了。
登瞰胜楼
山不在高倚青云,
瞰览两江波粼粼。
嘉陵贯川贯渝都,
长江通蜀通东吴。
青狮白象锁大江,
鹅颈长岭观水廊。
太白快舟穿山下,
三苏同船过高峡。
子美沉沉志顿顿,
诗篇萧萧浪滚滚。
义山夜雨寄北思,
梦得吟起竹枝词。
秦仪筑墙立江城,
宋雅扩垣起新镇。
蔓子护国予人头,
钓鱼城下留蒙首。
东边枇杷西边李,
佛图关外望蜀地。
城里城外塔林林,
文峰唤起文风兴。
金碧流香繁华市,
洪崖滴翠夜景时。
盆谷笼屉生水汽,
夏日挥汗势如雨。
解暑御寒寻药引,
麻辣生津可清心。
闲闲空聊巴渝史,
细细道来母城事。
巴江渝恭皆是名,
双喜之城最重庆。
鹅岭是重庆母城之巅,南缓北陡,山并不高,登上瞰胜楼,也能产生云端平视的感觉,山下的两江夹岭而行,泛起微微的波涛。
嘉陵江穿过四川,又穿过重庆,长江连接起了上游川渝和下游吴地。
青狮白象分居长江两岸,锁住江水不得泛滥,洪水季节,鹅岭那鹅脖子般的长岭就是天然的观水长廊。
李白曾经从这江上坐船顺江而下,去体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同船从这里去穿越三峡。
杜甫以悲沉而激情的文风和气节,述说着如萧萧落叶和滚滚长江的现实。
李商隐思念家乡和亲人,巴山夜雨时独自北望,写下《夜雨寄北》,刘禹锡吟起了具有巴渝民歌特色的《竹枝词》。
秦国张仪为江州城建起了城墙,南宋彭大雅加固并扩建了重庆城。
巴国将军蔓子以自己的头换得国家的完整,身体留在巴国,头让楚国拿去,蒙古大军的统帅蒙哥在钓鱼城下被石炮打死。
站在瞰胜楼,一边是枇杷山,一边是李子坝,枇杷还有,李子没有了,旁边的佛图关,在以前,去成都就是从这里出关西行。
重庆人喜欢把进入渝中半岛称为进城,重庆城里城外有好多座塔,塔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塔都是一段文化史,就像每座文峰塔都是文风的体现。
只是重庆的塔和碑在时间上大多比较近代,可能是重庆人近代才开始补文化吧。
金碧流香的解放碑步行街,当年还要往上行一段,那地方叫金碧山,那段路叫大梁子,靠长江一边叫小梁子,那里才是当年最繁华的街市,现在有点背街小巷的感觉了,洪崖滴翠就是指现在的洪崖洞那地方,依山而建,夜景美翻。
重庆城四周都是山,水气像是困在蒸笼里不容易出去,这就使得重庆的夏天非常闷热,挥汗如雨。
在重庆,热了冷了都可以用同一种办法来对付,那就是麻辣,重庆的特点就是麻和辣,既增加食欲,又具有喝茶那样的清心功能,重庆的麻辣最著名的莫过于麻辣烫火锅。
闲来无事聊聊重庆的历史,坊间野史也可以用来吹吹牛。
巴州、江州、渝州、恭州都是曾经的名称,双喜之城才是重庆的本意。
冯经理借这首诗与胡问答在瞰胜楼上闲吹重庆往事,如果旁边有外地人,估计是听不明白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外地人都像冯经理这样对重庆的历史有过研究。
冯经理也请胡问答来一首,此时的胡问答也是有了兴致,来了一首《水调歌头 瞰重庆》
水调歌头 瞰重庆
拾级瞰胜楼,意在邀明月。
不料微酒上头,阳光正当烈。
欲观天地一线,奈何雾似尘雪,收眸两江接。
挥手示偏舟,似与太白别。
作穿越,白临阁,当题写。
不见崔郎,谪仙下笔定成绝。
逛市井豪爽起,游江湖斯文缺,渝城渝人野。
四海民风异,存异共相学。
一级一级的登上瞰胜楼,想邀明月为伴。
不想酒意上头,这还是白天,阳光正照出影子。
想看看远方天地相接的景象,不巧天气不太好,雾蒙蒙的,只好收回目光,看看两江交汇的地方,那是朝天门。
向长江上的一只小船挥挥手,感觉当年李白就是乘那只船从这里顺江而下,这挥手是在送别李白。
假如穿越了,李白来到瞰胜楼,他肯定会题诗。
崔颢没有来,李白就可以写,而且一写就将是天下名作。
逛逛街市,人们都显得很豪爽,和当地人交流就会发现,似乎少了点文化味,重庆的民风直白、野道。
不同地方文化有差异,正好相互学习。
冯经理愣住了,他一定在想,这小子是当地人,却在批评当地的文化,自己这是要赞成还是反对呢?
这时胡问答说话了,“重庆这地方,总的来说,睛空万里的天不算多,周围都是山,不开阔,人口又多,工厂也多,多少都有点空气污染,也就不太容易看得远,也许就是因为看不远,灵感也受到影响。”
冯经理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胡问答的意思,所以,他还是没有说话,他是在等胡问答继续说,胡问答也就继续说道:“但是,搞技术就不一样,重庆搞技术还是可以的,因为搞技术不需要仰望星空,只需要低头看手上活就可以了。”
冯经理开始提问,“搞技术只需要看手上活就行了?”
胡问答:“哦,技术和科学不完全一样嘛,搞科学同样需要仰望星空,搞技术可以不。”
冯经理好像有一点明白了,说道:“好像重庆人说话是声音大,嘿嘿,是显得不那么斯文。”
胡问答笑了,说道:“重庆的民风比较野,不像是读书的料,你们苏杭江浙一带的人比较适合读书。”
冯经理好像终于明白了胡问答的意思,放声大笑起来,“明白了,明白了,你的思想很强大。”
冯经理又收起笑容继续说道:“确实,一个国家内,特别是一个大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不可能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国家需要在相同基本文化的前提下有不同的地方文化,这样才能相互的学习,相互提高。”
胡问答马上接过话来,说道:“对,试想,一个国家的人全都是文人,或者全都是武人,这个国家肯定快速完蛋,各地文化、风格不同,文化需要多样性才能相互烘托。”
冯经理来扩展一下,说道:“对,就像我们要战胜西方文化,但我们需要先学习西方文化,留下他的优秀之处,也就是说,西方文化对我们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胡问答一笑,说道:“哈哈,说得对,沿海地区在思想上是要西化一些,内地在文化上是要保守一些,其实这样也好。”
胡问答指了指冯经理,此时,两人完全没有经理和员工的感觉,而是真正的朋友感觉,胡问答说:“你们尽管西化,我们来保持传统,这样,你们也不能无障碍的西化,我们也能更辩证的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而不至于太死板。”
冯经理先是一愣,然后想明白了,应该是同意胡问答的意见,于是,冯经理重复了最后那句,“四海民风异,存异共相学。”
胡问答一笑,说道:“哈哈,相比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本质上比较野,比重庆野多了,但是西方却表现得文质彬彬的样子。”
胡问答想了一下,接着又说道:“不说外国了,重庆的文化是比较野,但是,这野文化也是有作用的。”
“哈哈。”
“哈哈。”
冯经理也投入了,说道:“有道理,有道理,你看啊,我们那边,历史上就是偏安文化。”
胡问答接过话说道:“额,吴越那阵就不说了,那地方本来就不是中国的中心地带,偏安在地理上也是合理的,但是,南宋那阵,他要是把都城建在重庆,说不定打回去了。”
冯经理像是开玩笑似的说:“哎呀,还真是,幸好抗战的时候把陪都选在重庆,不然……”
“哈哈。”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