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意外的橄榄枝
书名:殡葬风云之青川之下 作者:海棠蝈蝈 本章字数:2166字 发布时间:2025-07-07

  王秀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再看任何人,只是低下头,颤抖着手指,摸索着拿起王学明递过来的笔。

  笔尖悬在承诺书签名处,抖得厉害,墨水滴落,在纸上洇开一个小黑点。

  她用尽全身力气,控制住颤抖,在那片空白处,极其缓慢极其艰难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王秀英。

  三个字,歪歪扭扭,却重逾千斤。

  写完,她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身体一软,几乎要从床沿滑落。

  旁边的老李支书眼疾手快,赶紧扶住了她。

  王秀英靠在老李身上,闭上眼,大颗大颗的泪水,依旧不断地从紧闭的眼角滚落。

  她没有嚎啕,只是无声地流泪,那泪水仿佛流不尽,冲刷着她脸上积压了二十年的尘垢和悲苦。

  孙国富看着这一幕,无声地叹了口气,对陈默和老李点点头,示意他们照顾好老人,便和王学明默默地退出了这间弥漫着巨大悲伤的小屋。

  陈默没有立刻离开。

  他走到墙角那个蒙尘的樟木箱子前,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

  箱盖没有锁,他迟疑了一下,小心地掀开。

  里面没有多少东西,几件叠得整整齐齐、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箱子最底层,压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的书本大小的硬物。

  他轻轻拿出来,解开红布,里面是一个老旧的刷着清漆的木制相框。

  相框里,嵌着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那个年代流行的工装,戴着工帽的年轻小伙子。

  他站在一台巨大的机器旁,脸上带着有些拘谨却充满朝气的笑容,眼睛明亮,仿佛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

  照片右下角,用钢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卫东,1998年秋,于农机厂留念”。

  照片保存得很好,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显然是被主人无数次地抚摸。

  照片里的李卫东,笑容定格在二十二岁,青春正好。

  王秀英不知何时睁开了眼,她看着照片里儿子的笑脸,浑浊的泪水流得更凶了,喉咙里发出压抑不住的呜咽。

  她伸出枯瘦的手,颤抖着,想要去触摸那冰冷的玻璃。

  陈默默默地将相框递到她手中。

  王秀英紧紧抱住儿子的遗像,布满皱纹的脸深深埋进那冰冷的玻璃上,瘦弱的肩膀剧烈地耸动着,终于发出了压抑了二十年的撕心裂肺的痛哭。

  陈默站在一旁,看着老人抱着儿子遗像痛哭的背影。

  公道的天平,在迟到了二十年后,终于带着诸多妥协,艰难地向着微弱的光明倾斜了一丝。

  但压在王秀英心头的,那座名为“丧子之痛”的大山,却永远不会真正移开。

  这迟来的公道,对一位母亲而言,终究是太轻,太迟了。

  王秀英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似乎带走了白云乡入冬以来最后一点暖意。

  陈默的日子,仿佛也被这寒意浸透,回到了某种紧绷的平静。

  他依旧穿梭在乡政府略显空旷的走廊里,处理着分管领域那些似乎永无止境的琐碎事务。

  邻村两户因宅基地边界吵得面红耳赤,他得去调解。

  乡中心小学的围墙被风掀掉一角,得协调资金尽快修缮。

  年底的综治考核材料堆积如山,需要逐项核对、补充、签字上报。

  他像一枚精准的齿轮,在庞大而滞重的乡村治理机器里,沉默地转动着。

  然而,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吴大勇乡长那张圆脸上的笑容,似乎更“和煦”了,碰面时主动打招呼的次数也多了,只是那镜片后的目光,却像蒙上了一层薄冰。

  人大主席王学明则更直接,在需要陈默签字的文件上,语气变得异常“规范”和“公事公办”,仿佛两人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鸿沟。

  偶尔在食堂吃饭,陈默也能感觉到周围刻意压低的声音,还有无处不在的含义复杂的目光。

  王秀英事件的解决,像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的不仅是水花,还有水底沉积已久的淤泥。

  ……

  这天下午,陈默正在办公室埋头整理一份通知草稿,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陈书记?”进来的是党委办公室的小王,“县里的通知,急件!”

  陈默接过传真。抬头是醒目的红头:“中共绿水县委组织部通知”。

  内容简洁,却字字千钧:

  “兹定于12月20日(星期三),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建同志带队,赴你乡开展年度科级干部考察工作。重点考察对象:陈默同志。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落款是鲜红的组织部印章。

  陈默的目光在“重点考察对象:陈默同志”那几个字上停留了几秒。

  考察?

  而且是组织部副部长亲自带队?

  重点对象?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让他想起林薇曾半开玩笑说过的“树大招风”,想起孙书记在解决王秀英事件后那意味深长的“风头正劲”,也想起吴大勇镜片后那冰凉的审视。

  这突如其来的“橄榄枝”,带着组织部特有的的权威,也带着令人心悸的不确定性。

  “知道了。”陈默将传真轻轻放在桌上,“按通知要求准备吧。考察组来了,及时通知我。”

  小王应声退下,关门时动作都轻了几分,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三天后,考察组如期而至。

  两辆半旧的黑色桑塔纳轿车,裹挟着一路风尘,碾过坑洼不平的乡道,稳稳地停在了白云乡政府简陋的大院门口。

  车门打开,当先下来的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建。

  四十多岁年纪,身材不高,穿着合体的深色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组织部干部特有的,既不过分亲热也不显得疏离的平和表情。

  他身后跟着两名年轻干部,一男一女,提着公文包,神情严肃干练。

  乡党委书记孙国富,早已率领全体班子成员在楼前迎候。

  寒暄握手,笑容满面,气氛热烈而官方。

  陈默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与杨建副部长握手时,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目光中那份锐利的审视。

  考察工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程序严谨而刻板:

  先是召开乡机关全体干部及部分村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民主测评大会。

  杨建副部长简短讲话,阐明考察目的、程序和纪律要求。

  然后是分发测评表,表格设计得密密麻麻,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分若干小项进行打分评价。

  最后还有一大块空白处,用于填写“主要优缺点及使用建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