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嵩山坳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山间小溪水长长,青青河边草”,电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久唱不衰。暮春三月,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又一次登上嵩山,耳边不禁再次响起这首歌。
少林寺就位于中岳嵩山脚下, 嵩山就在郑州。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源自初中时观看电影《少林寺》。“南北半球同时展映,少林功夫震惊世界。”《少林寺》当时引起观影狂潮,我家在农村,跟着公社的电影队走村串街,看了12遍之多。电影中嵩山的明山秀水过目难忘。当时心头骤起一个愿望:一定到嵩山看看!
有梦就会实现。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考到郑州,大一的第一次老乡会就在嵩山召集。10多个外校的老乡也欣然加入。畅游嵩山,寄托乡愁,老乡会热闹非凡。
赶往嵩山最高处的观星台,要过山涧中的一个独木桥,走到中间,我才第一次知道恐高,脚下就是万丈悬崖。我惊吓的脸色煞白,迈不动步。突然,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传来:“爬下,爬下,爬过来。”我顾不得体面,战战兢兢爬过了独木桥,长长吁了一口气,紧紧握着喊话姑娘的手,一个劲说“谢谢”。姑娘脸红了,迅速挣脱。下山的路上,我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她叫小敏,是外校的。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不久,我们恋爱了。小敏的父亲是老家的副县长,母亲是县妇联的干部,在县里是妥妥的“高干子女”。恋爱时,小敏比我主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更知道吃苦,也更勤奋。我就是爱这样的人。我父母那里我去解释。”
嵩山成了我们卿卿我我的佳处,小敏特喜欢嵩山的红叶,几次到嵩山,都摘了红叶带回来,插在宿舍瓶子里,满屋香气。
我们的初吻就在一片红叶树下。小敏吃苹果,娇嗔着非要喂我。我凑过去,小敏迅速吐掉苹果,冷不防地把嘴唇压在我的嘴唇上。我把她深深抱在怀里——
那一刻,我觉得嵩山美不胜收,小敏就是电影中挥鞭唱歌的秀丽的牧羊女。
没有想到,电影中“觉远”和“牧羊女”的感情悲剧在我们身上重现!
大三的暑假,我们一起回老家,小敏非要拉我见她父母。我忐忑不安去了,一见面,没谈几句话,就感到了小敏父母的冷淡。我急忙汗流浃背地告辞,一出门就听到里面传出激烈的争吵声。
她的父母托人带话:“小敏毕业准备送出国留学,我们死也不同意,你们断了吧。”我父母都是农民,但都有起码的尊严,严厉要求我“别高攀”。看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累弯了腰的父母,我只好违心地点点头。
开学了,小敏约我到嵩山。在一片红叶林下,欲语泪先流:“我想的太简单了,没想到阻力这么大,都怨我,对不起。”说着,她开始解扣子:“我们不能在一起,但我爱你是真诚的,我想好了,什么都给你。”我也流泪了,但赶紧抓住她的手,强压住情欲,阻止她:“敏,一点都不怨你,你是个好姑娘,我没有爱错,但我不能。让我们为爱保留一份纯洁吧。”
毕业后,我回到老家教书,小敏去了英国留学,后来嫁到韩国,我也有了幸福的家庭。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今天,我又一次站在嵩山顶上,极目远望,红叶正在次第开放,不知道远在异国他乡的小敏可否又想起了嵩山的红叶,又想起了那首《牧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