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事之秋(14)
书名:小学校长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2971字 发布时间:2025-06-28

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引导老师们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着实考验着每一位管理者的智慧。

孩子,不仅是父母血脉的延续,更是家庭的希望与精神支柱。常言说得好:“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自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无尽的担忧:担忧孩子的健康,忧虑孩子的安全,操心孩子的学业,挂心孩子的工作,还为孩子的婚姻大事牵肠挂肚……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父母在世一日,对子女的牵挂便一刻也不会停歇,这便是父爱与母爱的伟大之处。

在教师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便教书育人取得再大的成就,也难以弥补育儿失败带来的遗憾。”

这话虽有些极端,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表明,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会让教书育人这项事业更具意义。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所谓把孩子 “教育好”,并非苛求孩子一定要出类拔萃,考上顶尖大学,觅得高薪工作,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成为人中龙凤。

这里的 “好”,其实很简单,最起码孩子要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能够自食其力。这,便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然而,倘若连这些做人的基本底线,有些孩子都无法坚守,为人父母又怎能不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呢?

尤其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父母,更会感到惭愧与内疚。这仿佛孩子狠狠打了他们的脸,让他们如何还有信心做好教书育人的事业?

在教师队伍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张丽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张丽老师年届五十,再过几年便将光荣退休,安享晚年。按常理,到了这般乐天知命的年纪,面对荣誉名利、得失成败,都会看得云淡风轻,心态愈发平和,心胸也愈发宽广,甚至能达到波澜不惊、云卷云舒的境界。

不少临近退休的老教师,秉持着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的心态,期望职业生涯的尾声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也是人之常情,大众皆能理解。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张丽老师的孩子出了问题,麻烦接踵而至。

为了帮儿子纠正人生航向,张丽老师可谓呕心沥血,竭尽全力,然而,这一切却给她的职业生涯终章留下了不和谐的音符。

张丽老师的儿子刘钢,今年二十六岁。虽说没能考上本科院校,只是大专毕业,但从小到大,他一直比较听话乖巧,尊师守纪,自理能力也强,基本没让父母操过太多心。

大专毕业后,刘钢在城里谋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虽说收入不高,但足以自给自足。

儿子工作后,张丽老师帮他在城里购置了一套婚房,此时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刘钢只要觅得女友,便可成家立业,张丽老师也算基本完成了为人父母的责任。

刘钢倒也懂事,不久便找到了女朋友,并于两年多前与女友喜结连理,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看着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张丽老师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她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期盼着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生活。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张丽老师接到一系列莫名其妙的电话后,瞬间烟消云散。

那日上午,张丽老师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陌生电话突然打来。

“您好,请问您是张丽老师吗?”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

“是的,请问您是哪位?” 张丽老师回应道。

“我是小明网贷公司的,请问刘钢是您的儿子吗?”

“对,请问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他在我们公司平台借贷了 10 万元,现已到期,但尚未还款。我们打他电话,他不接。烦请您转告他,让他及时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什么?他向你们公司借了 10 万元?” 张丽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请您通知他尽快还款。”

“好…… 好……”

放下电话,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听得见张丽老师急促的呼吸声,她像木雕般呆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乱成了一团麻:“儿子怎么会借网贷呢?他不是一直有工作,收入也稳定吗?他借这么多钱做什么?会不会是诈骗电话……”

张丽老师赶忙拨通儿子的电话,她决定问个明白。她关切地问道:“钢,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没有啊!妈,您怎么突然这么问?” 儿子语气中透着奇怪。

“是这样的,刚才有个小明网贷公司的业务员打电话给我,说你借了他们公司 10 万元,现在已经到期,还没还款。我想问,这是真的吗?”

“唔……” 刘钢犹豫起来。

“儿子,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妈,是真的,我确实借了他们平台的钱。”

“啊!你借这么多钱干什么?为什么不还?”

刘钢再次陷入沉默。

“钢,你快跟妈说。借网贷可不是小事,一来利滚利,债务会越滚越大;二来一旦上了征信黑名单,失去诚信,以后你可就寸步难行了。” 张丽老师焦急地催促着。

刘钢被逼得实在无法隐瞒,只好如实道出实情。原来,他的妻子罗子月,出嫁前家境优渥。

父母秉持 “女孩子要富养” 的观念,对她百般娇宠,尤其是在金钱方面,几乎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她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她对穿衣打扮极为痴迷,狂热地追逐时尚,醉心于享乐之中。眼中唯有名牌服装能入其法眼,非名牌化妆品不屑一顾,非名贵首饰难动其心。

除了爱美爱化妆,她在生活上极度奢侈,对生活品质和享受的追求极高。

她对饮食要求苛刻,顿顿皆需价格不菲的食材,山珍海味、人参燕窝几乎每餐必备。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出入高档酒楼,点菜从不手软,尽选价格昂贵的特色菜肴。

此外,她酷爱夜生活,频繁流连于高档娱乐场所,夜夜笙歌,沉醉在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之中。

罗子月不过是大专毕业,打着一份普通薪水的工,如此大手大脚的消费,仅靠她的工资收入,根本难以维系。好在婚前有父母的支持,才未出现透支的情况。

可婚后,她总不好意思动辄向父母伸手要钱。而她和刘钢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足一万元,在物价水平不高的城市,勉强能维持生计。

若是节俭之人,且无需考虑房贷,小日子倒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但偏偏罗子月早已养成花钱如流水的恶习,夫妻俩这点微薄收入,在她毫无节制的消费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原本,刘钢一直是个勤俭节约的孩子,消费向来理性、有节制,深知量入为出、未雨绸缪的道理。

然而,正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妻子罗子月的耳濡目染下,刘钢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初,他只是浅尝辄止,小心翼翼地融入妻子的生活圈,体验这种疯狂生活方式带来的感官愉悦。

但久而久之,他竟完全接受了妻子的人生观,陷入欲罢不能的境地。

他偏执地认为,生命短暂,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行乐,否则便是白活一场。

刘钢接受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的人生观念后,渐渐变得疯狂起来,整日陪着妻子过着毫无节制、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

为了满足他们的高消费,罗子月竟怂恿刘钢向他父母打主意。

她对刘钢说道:“你是家里的独生子,你爸妈将来的家产还不都是你的?你妈妈有稳定工作,你爸爸也做点小生意,我看他们肯定存了不少钱。

反正迟早都是你的,为什么不让他们早点把钱给你?”

刘钢犹豫道:“这样不太好吧!道理虽如此,但这毕竟是他们养老的钱。现在我们都有工作了,还向他们伸手要钱,实在说不过去。”

“傻瓜!他们要那么多钱干嘛?放在银行里吃那点利息,多可惜!你想想,就我们这点工资,怎么够潇洒享受?

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没钱谁会看得起我们?谁还会跟我们玩?到时候我们不就成孤家寡人了?想想都可怕!”

“月,我觉得我们还是节制点吧,爸妈赚钱也不容易,我不想对不起他们。”

“你呀,就是死脑筋!现在这社会,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你不打扮得风风光光,不舍得请客吃饭,谁会瞧得起你?

再说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什么时代了,思想别那么保守,学学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好吗?

人家不都是月光族?这才叫享受人生,多洒脱!”

在妻子的一番 “洗脑” 之下,刘钢很快便将顾虑抛诸脑后。于是,他便与妻子合谋,想着用什么借口向爸妈要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小学校长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