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楼的暖气开得很足,将冬日的严寒牢牢挡在厚重的玻璃窗外。
陈默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棵被强行移栽进温室的树。
桌上摊开的是一份长达三十七页的《绿水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初稿)》。
纸页散发着油墨和胶水混合的气味,上面密密麻麻的铅字如同无数只细小的蚂蚁,爬满了县域经济的各项指标:
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每一个抽象的数字背后,似乎都关联着无数个白云乡那样的田野、工厂、街巷,关联着无数张或饱经风霜或充满期盼的脸。
可在这里,它们被高度凝练、抽象,如同实验室里冰冷的标本。
他需要做的,是根据最新的市里会议精神,特别是雷明书记在最近一次常委会上强调的“聚焦高质量发展短板,力戒虚浮”的要求,对这份报告进行“瘦身”和“聚焦”,剔除空话套话,挤干水分,突出问题和务实举措。
同时,还要为雷书记提炼出几个能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叫得响”的关键点。
钢笔尖悬在稿纸上方,墨水滴落,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那一行字旁边,洇开一个小小的黑点。
陈默的眉头紧锁着。
“陈主任,这儿,这一段关于产业转型的论述,雷书记上次旁听市里视频会时,对邻县那个‘腾笼换鸟’的提法挺感兴趣,您看…咱们是不是也借鉴一下?加几句?”
老赵走过来,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报告中的某一段落。
“腾笼换鸟?”陈默看着那四个字,眼前浮现的却是白云乡农机厂破败的厂房和王秀英佝偻的背影。
他沉吟片刻,“赵老师,这个比喻很形象。但具体到我们县,旧动能是什么?新动能又是什么?‘笼’怎么腾?‘鸟’往哪引?是不是需要结合我们现有的几个重点培育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说得更实一些?”
“比如,传统纺织业向高端面料转型遇到的技改瓶颈,或者新兴电子产业招工难的问题…这样可能更有针对性?”
老赵厚厚的镜片后,那双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习惯性地眯起。
“嗯…有道理。是该更实。不过…篇幅有限,领导也强调要精简。这样,我先把‘腾笼换鸟’这个点加个引子,后面具体问题…您看能不能在给雷书记提炼的关键点里,用一两个短句点出来?既突出亮点,又不显得报告冗长?”
“好。”陈默点点头。
这种在高度概括与具体落点之间反复权衡,在领导意图与基层实情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走钢丝”感,是他过去在乡里从未有过的体验。
刚理清一点思路,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孙哲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头发有些凌乱,眼镜滑到了鼻尖,手里挥舞着一份传真件,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和焦虑的神情。
“陈主任,老赵,紧急任务!”
“市委政研室刚发来的通知,省委主要领导下周要到咱们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行程可能临时增加绿水县!”
“市委要求我们县,最晚明天中午前,报一份关于我县乡村振兴特色做法和突出亮点的汇报材料提纲上去!”
“要求重点突出产业兴农、乡村治理和农民增收实效!要精炼!要有干货!要有数据支撑!”
“明天中午?!”老赵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手里的搪瓷缸子重重顿在桌上,发出“哐当”一声闷响,“催命呢!这材料哪是拍脑袋能拍出来的?”
“谁说不是呢!”孙哲一脸苦相,“我刚从统计局那边要了一圈基础数据,都还在整理!各乡报上来的典型材料,也是七零八碎,良莠不齐!这怎么弄?”
陈默的心也沉了一下。
这种突如其来的、时间紧迫的“命题作文”,是研究室的家常便饭,却也是最考验功底和急智的硬仗。
他迅速冷静下来:“孙哲,农工部那边谁在对接?基础数据大概什么时候能汇总过来?”
“跟小王对接的,他说最快也要下午三点。”
“典型材料呢?报上来的都有哪些乡镇?有没有白云乡的?”
“有!刚传过来,还没来得及细看。”孙哲连忙在一堆文件里翻找。
“好。”陈默当机立断。
“这样分工:孙哲,你主攻数据部分,拿到基础数据后,重点筛选能支撑‘产业兴农’和‘农民增收’的核心指标,比如特色产业规模、带动农户数、户均增收额,一定要实!”
“老赵,您经验丰富,麻烦您快速梳理各乡报上来的典型材料,重点看有没有契合‘乡村治理’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做法、好故事,挑最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心的两三个点。”
“我负责搭框架,提炼核心观点和亮点表述,整合你们提供的素材。”
他的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带着一种在基层处理突发事件时磨砺出的沉稳。老赵和孙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安定。
“行!听陈主任的!”
老赵抓起自己的老花镜戴上,立刻扑向那堆乡镇报送的材料。
孙哲也像打了鸡血,冲到电脑前开始疯狂敲击键盘,联系农工部催促数据。
办公室的气氛,瞬间从沉闷转为高压。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点,纸张翻动的哗啦声不绝于耳,老赵不时发出“啧”声或低声的嘀咕。
陈默铺开一张白纸,钢笔在纸上快速划动,列出提纲骨架:
一、强基固本,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产业兴农)
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布局与实效(需数据支撑)
重点案例?(需老赵提供)
二、三治融合,构建共建共享善治新格局(乡村治理)
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与村民自治实践(需具体做法)
重点案例?(需老赵提供)
三、富民为本,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
突出产业带动、就业帮扶、改革赋能(需数据支撑)
体现农民获得感、幸福感(需鲜活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