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宇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超市,店内员工足有七八人。步入超市,货柜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犹如繁星罗列,应有尽有。
凭借这般经营,他少说月收入也有好几万。平日里,他开着一辆皇冠牌小车,这辆座驾少说也值二三十万。
在县城,他还坐拥一套面积超百平的豪宅,市价少说都在一两百万。
不仅如此,他全身上下名牌服饰加身,金项链、金戒指闪耀夺目,手中握着的也是品牌手机,这身行头,妥妥一副成功大老板的派头。
这般高额的利息回报,搭配上那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恰似无形的磁石,怎能不让债主们如飞蛾扑火般趋之若鹜?
有些人甚至主动提出借钱给他,更有甚者,还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借钱给他。可谁能料到,这一切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听闻债主们的哭诉,李宏毅心中既觉可笑又满是恨意。他讥笑这些债主,贪婪之心作祟,竟被金钱与外表蒙蔽双眼,上当受骗实属活该。
同时,他也憎恶他们的唯利是图,若不是他们将钱借给林定宇,林定宇也不至于走上绝路。
在清点完手握真凭实据的债主后,李宏毅便着手清查林定宇欠网贷公司的债务。
除了网贷平台打给李紫的催债电话,他们将林定宇手机上的所有信息翻了个遍,逐一核对后发现,竟涉及六七家网贷公司,欠款加起来高达七八十万。
紧接着,他们马不停蹄地清查银行负债,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林定宇不仅刷爆了几大国有银行的信用卡,欠下四五十万的债务,还在工商银行背负着一百多万的房贷。如今,光每月偿还银行的房贷就高达一万多元。
经过一番刨根问底式的清查,林定宇生前欠下的债务总算基本厘清,居然高达三百多万。至于那些没有借据可能漏网的债务,众人已无心再查究。
望着这笔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债务,李宏毅忍不住又抱怨起妹妹:“你这个当老婆的是怎么回事?丈夫欠了这么多债,你居然不闻不问?有些还是用你的身份证借的款,你怎么能如此粗心大意?这可是严重的失职啊!”
李紫呜呜咽咽地说道:“哥哥,我怎么能想到他会如此疯狂呢?他一直跟我说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让我别担心钱的问题。谁知道……”
事已至此,再多的埋怨、指责、哭泣与后悔都已无济于事,这不过是在李紫本就鲜血淋漓的伤口上撒盐罢了。
当下,唯有想方设法处理好债务,安排好妹妹和两个外甥日后的生活,才是燃眉之急。
于是,兄弟姐妹们展开了一场各抒己见的大讨论。在征得李紫同意后,终于达成了处理债务的共识。
县城的房子早已抵押给银行,谁也动不了。由于李紫根本无力承担每月一万多元的房贷,众人决定断供,坐等银行收房。
紧接着,他们立刻对林定宇留下的超市进行清货,变卖他的小车、金器以及名下所有值钱的物件,所得款项分毫不留,按比例全部用于偿还有借据的债主。
同时向债主们声明:能卖多少就还多少,实在还不上的只能拖着。倘若他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偿还便偿还。
若实在无能为力,那也只能当作做善事了。毕竟 “父债子还” 的观念早已不合时宜。
至于欠网贷公司及银行信用卡的钱,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对方想告就告吧!反正人已离世,名下物业也已变卖殆尽。
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债不及妻儿。反正已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要债就去黄泉找他吧!
最后便是李紫和孩子今后的住房与生活问题。房子没了,只能回乡下住那破旧老宅。
若孩子需要交学费,兄弟姐妹们承诺会鼎力相助。众人拾柴火焰高,绝不会让孩子失学。至于生活方面,倒也不难解决。
李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母子俩的生活基本不成问题。
债务一事终于告一段落,生活也渐渐恢复平静。李紫和兄弟姐妹们开始细细梳理林定宇走上绝路的原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大致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 —— 都是自尊心惹的祸。
林定宇自幼家庭环境欠佳,常常遭受村里人和同学的嘲笑与捉弄,这使得他性格变得敏感多疑,自尊心极强。
他极为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小到大,总是想方设法往自己脸上贴金,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外界,而对自身不足则极力掩饰,固执到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地步。
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后,他称得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与父亲。
他一心想着挣钱,只为给妻儿更好的生活。他并无不良嗜好,不赌不嫖不酗酒,一直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然而,他自幼形成的极度敏感的自尊心,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膨胀。
为了不让别人小瞧自己和家人,他全然不顾实际收入,但凡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对外展示的事物,全都追求上档次。
他将此视为必要的包装,偏执地认定这些皆是门面,必须富丽堂皇、光彩照人,绝不容许在人前显得低人一等。
但他和李紫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这般高消费,常常入不敷出。
李紫也曾劝丈夫切勿追求奢华,凡事量力而行,切莫打肿脸充胖子。
可林定宇却充耳不闻,偏执地认为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坚决不肯低头。
为维持高消费,他只能不断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让李紫找各种借口向娘家借钱。
起初,李紫的娘家人以为她遇到困难,都愿意施以援手。但后来发现他们把借来的钱都用于消费,并非应急或做生意,便渐渐不愿再借。
这导致李紫和丈夫误以为是哥哥李宏毅在背后捣鬼,觉得他们冷酷无情,有钱也不帮自己,于是公然与哥哥反目,兄妹俩因此好几年不相往来,直至林定宇去世。
后来,林定宇开了一家超市,起初生意颇为不错,让他过了几年无需欠债的安稳日子。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以其便捷、价格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周边居民购物习惯逐渐改变,越来越少人光顾林定宇的超市。超市生意开始江河日下,渐渐出现亏损。
本来到此及时止损还来得及,可林定宇一方面认为超市亏损只是暂时的,电商的繁华不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坚信自己的超市定能重新崛起、重现辉煌;
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就此认输、关门停业,觉得这样做会让自己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
正是抱着这种固执心态,他最终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维持超市正常运营,他只能不断借新债还旧债。然而,高额的利息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使他的还款压力与日俱增,逐渐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
即便如此,他还是不计后果地利用高息吸引借款,而这些借来的钱,全都投入到了超市运作以及家人的消费当中。
李紫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和工作上,根本无暇关注丈夫的所作所为。
她只知道丈夫开了家超市,具体运营情况也只是偶尔听听丈夫的片面之词。
林定宇向来报喜不报忧,致使她一直误以为丈夫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完全没料到丈夫已渐渐走上不归路。
超市经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毫无好转迹象,仿佛一只欲壑难填的巨型怪兽,无论怎么填补都无法满足。
林定宇则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发誓一定要扭转乾坤,绝不认输,只能不断借债。
除了高息借款,他还不断用借来的钱装点自己,又是买房又是买豪车,妄图给外界营造一种自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片歌舞升平的假象。
凭借高利息与风光门面,他起初还能勉强借到钱维持局面。
可随着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他渐渐借不到钱了,资金链濒临断裂。面对债主的催债以及超市的巨额开支,林定宇终于崩溃。
他既不想背上老赖的骂名,又无法忍受他人歧视的目光,绝望之下,只好在超市办公室匆匆上吊自尽。
此时的李紫,心中满是痛恨与后悔。她痛恨丈夫如此狠心,竟抛下妻儿,如此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她后悔自己平日里对丈夫关注太少,未能及时制止丈夫的疯狂行径。
李紫深陷痛与悔的泥沼,整日胡思乱想,工作时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全然没有了丈夫出事前的那股拼劲。面对学校的提拔重用,她已明确表示放弃。
作为一校之长,自然十分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毕竟,没有教师良好的工作状态,学校的教学质量便难以保证。
可如何帮助老师从家庭变故的阴影中走出来,着实是一件棘手的事,或许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