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过是个来自异时空的 “外来者”,究竟带给嬴政的,是甜蜜美满的幸福,还是接连不断的麻烦?
太后之前所言,如同一台不停运转的复读机,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她生平第一次对自己与嬴政的未来,心生疑虑,恰似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
一方面,她满心渴望能与嬴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可另一方面,又似惊弓之鸟,生怕自己成为嬴政前行道路上的阻碍,给其宏图大业增添乱子。
这两种念头在心中反复纠缠,将她折磨得六神无主,寝食难安。
咸阳宫的大殿之内,气氛凝重,每个人的呼吸声在此刻都显得格外沉重,仿佛都被这压抑的氛围所桎梏。
嬴政高高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墨,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凛冽气场,恰似暴风雨来临前那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死寂。
太后在一旁端坐,神色冷峻,眼神如霜,那威严的气势,令大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结成冰,寒意刺骨。
太后率先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声音尖锐而凌厉,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划破了沉默:“政儿,你竟执迷不悟,执意要将那不知从何处而来之诗婷纳入后宫,甚至妄图立其为后乎?
你平日常以明君自诩,今诗婷恰不在此,且让诸大臣悉心商讨一番,看看他们究竟赞同此举与否!”
嬴政紧锁愁眉,眼中闪过一抹明显的不悦,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后,此乃朕之私事,朝堂不应横加干涉。”
太后听闻,冷笑一声,声如洪钟,那声音仿佛要将整个大殿震得摇摇欲坠:“哼!政儿,汝竟视立后之事为区区私事?
你贵为秦王,一举一动,皆关乎国本,牵系社稷之安危、万民之福祉。立后,此乃国之大典,何等庄重严肃,岂容汝率性而为、肆意决断?
今日本宫定要让诸大臣齐聚朝堂,共议此事,以正视听,评一评这其中曲直是非!”
太后此言一出,大臣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犹豫与迟疑,一时间竟无人敢率先开口表态,大殿内的气氛愈发压抑,仿若能将人吞噬。
李斯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作揖,缓缓说道:“陛下,臣斗胆进言。诗婷姑娘出身虽迷雾重重,然其奇思妙想,实乃我大秦之幸。
她所献之策,于我大秦百姓之生计,大有裨益,实不可小觑也。臣以为,若因其出身存疑,便将其拒之门外,实在可惜。望太后明察,斟酌权衡。”
赵高一听,顿时暴跳如雷,脸涨得通红,手指颤抖着指向李斯,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尖锐刺耳:“李斯,汝何其荒谬!竟为一出身不明之女子摇旗助威。
其所谓之 “奇思妙想”,安知非蛊惑人心之妖术乎?此女身份扑朔迷离,背后恐藏不可告人之阴谋。虽已证其未与匈奴勾结叛国,然安能确保其非六国余孽所遣之细作?若果真如此,我大秦江山危矣!
想那六国,亡我之心不死,若遣此女以魅惑陛下,进而扰乱朝堂、颠覆社稷,绝非无稽之谈。
陛下圣明,切不可被其表象所惑。我大秦历经数代先王之苦心经营,方有今日之强盛。
今若因一女子而乱了朝堂纲纪,置江山社稷于险地,实乃不智之举。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莫让奸人有机可乘,毁我大秦千秋大业。”
嬴政脸色瞬间一沉,猛地拍案而起,巨大的声响震得龙椅都微微晃动,他怒声呵斥道:“赵高,休得胡言乱语!诗婷一心为大秦鞠躬尽瘁,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岂容你在此污蔑诋毁!”
御史大夫冯劫紧接着 “扑通” 一声跪地,声泪俱下,那哭声悲恸至极,仿佛要将整个大殿淹没:“陛下啊!祖宗礼法,乃国之根本,万不可废也!
自历代秦王以来,立后皆与名门望族联姻,此乃为稳固大秦根基、延续国祚之举。诗婷此女,毫无根基可言,既无显赫家世为其背书,又无深厚人脉可资依托。
若贸然选其入后宫,六国旧贵族势必借此大做文章,蛊惑百姓,大肆宣扬陛下违背祖制。
百姓不明就里,易被煽动,届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民间亦人心惶惶。如此一来,大秦恐将陷入动荡不安之局,先王基业恐遭动摇。
陛下身负祖宗之托、万民之望,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切不可因一时之私情,而遗祸无穷啊!”
嬴政额头青筋暴起,怒目圆睁,眼中仿佛要喷出熊熊怒火:“朕的江山,朕自有定夺!你们莫要用祖宗礼法来束缚朕!”
这时,郎中令蒙毅赶忙出列,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臣诚惶诚恐,深知陛下对诗婷姑娘情谊深重。
然纳妃一事,虽为平常,然诗婷姑娘之情形却殊为不同。其身份存疑,行事风格与思想观念皆怪异非常。
若将其纳入后宫,消息一旦传至边疆,那些心怀叵测之势力,必以为陛下沉溺于儿女情长,而轻视我大秦。彼等或借机煽动叛乱,边疆一乱,大秦根基将受重创。
再者,诗婷所倡男女平等之观念,虽似有进步之意,然于当下之世,实乃破社会原有秩序之平衡。
若妇女骤然获更多权力与自由,传统家庭结构与社会分工必将大乱。百姓久处旧制,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社会秩序必将陷入混乱。
此正予六国旧贵族以可乘之机,彼等必借此蛊惑百姓,指责陛下破坏祖制。如此,大秦将陷入内忧外患之绝境,陛下不可不察啊!
望陛下以大秦江山社稷为重,权衡利弊,切勿因一己私情,而令大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廷尉姚贾也出列,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臣深知您对诗婷姑娘情谊真切,纳妃之举,本属平常。
然今时不同往日,局势错综复杂,诗婷姑娘思想前卫,其新观念若肆意传播,极易引发民众思想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