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鸡鸣声将王有为从混沌的梦境中拽了出来。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窗外天色刚蒙蒙亮,空气中还带着夜露的清凉。母亲已经在厨房忙活开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
“有为,快起来吃饭,待会儿赶集去。”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一阵葱花爆锅的香气。
王有为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昨晚那个被麦田淹没的梦境还萦绕在心头。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昨天干活磨出的水泡已经结了一层薄痂。这双手在城里时只需要敲键盘、握鼠标,现在却要重新学习握锄头、扶犁把。
早饭是热腾腾的稀饭和腌萝卜,父亲已经吃完下地去了,饭桌上只有他和母亲。母亲往他碗里夹了块咸鸭蛋:“多吃点,今天要搬不少东西。”
“妈,咱们去集上买什么?”王有为搅动着碗里的稀饭问道。
“买些种子化肥,再扯几尺布给你做件干活穿的衣服。”母亲打量着他身上那件已经沾满泥土的白衬衫,“你这城里带来的衣服,下地两天就糟蹋了。”
王有为低头看了看自己皱巴巴的衬衫,胸口还沾着昨天打翻的泥水痕迹。这件衣服花了他半个月工资,曾经是他在写字楼里的“战袍”,现在却成了田间地头的累赘。
吃完早饭,母亲从后院推出一辆老旧的木板车。王有为帮着把几个空麻袋和竹筐装上车,又检查了下车轮的轴承是否灵活。这辆板车他小时候就见父亲用过,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在服役。
“走吧,趁太阳还没上来。”母亲擦了擦额头的汗,把一条毛巾搭在脖子上。
通往镇上的土路比十年前平整了不少,但依然颠簸。王有为拉着板车,母亲在旁边时不时搭把手。路两旁的稻田里,早起的村民已经开始劳作,见到他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打招呼。
“老王家的儿子回来啦?”
“大学生也下地干活了?”
“有为啊,在城里混得咋样?”
这些问候像针一样扎在王有为心上。他勉强挤出笑容应付着,手上的青筋因为用力而凸起,板车的绳子勒在肩膀上,火辣辣的疼。
“别往心里去,”母亲似乎看出了他的不适,“村里人就这样,爱打听。”
王有为点点头,继续埋头拉车。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滑落,在尘土飞扬的路上留下一道道痕迹。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虽然生在农村,却从未真正融入过这里的生活。那些村民的眼神里,既有好奇,也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轻视。
镇上的集市比王有为记忆中热闹许多。摊位沿着主街一字排开,叫卖声此起彼伏。蔬菜瓜果、家禽牲畜、日用杂货应有尽有,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新鲜蔬菜的清香、活禽的腥臊、油炸食品的油腻。
“你先在这等着,我去买种子。”母亲把板车停在路边,嘱咐道,“看着点东西。”
王有为点点头,靠在板车旁打量着四周。十年没来,集市的变化让他有些恍惚。记忆中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不少摊主用上了电子秤,甚至还有人举着二维码收钱。
正当他出神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王有为还来不及回头,就感到肩膀被重重撞了一下,整个人
踉跄着向前扑去,连带撞翻了板车上的竹筐。
“哎呀!”一个清脆的女声惊呼道。
王有为稳住身形,转身看见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女孩正手忙脚乱地捡拾散落一地的文件。她的马尾辫因为奔跑而有些松散,几缕发丝贴在汗湿的额头上。
“对不起,我赶时间……”女孩头也不抬地说,声音里带着城市人特有的语速和腔调。
王有为皱了皱眉,蹲下身帮她捡文件:“你撞翻了我的筐。”
女孩这才抬起头来,露出一张白皙精致的脸庞,眼睛大而明亮,鼻尖上缀着几颗细小的汗珠。她的目光在王有为身上停留了一秒,又迅速回到地上的文件:“真的很抱歉,但这些资料很重要……”
王有为捡起几张纸,瞥见上面印着“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规划”“土壤改良方案”等字样,还有不少手写的笔记和数据。
“你是农科院的?”他随口问道,把文件递过去。
女孩接过文件,快速整理着:“不是,我是来做项目调研的。”她抬头看了眼翻倒的竹筐,“你的东西没摔坏吧?”
“几个空筐而已。”王有为扶正板车,把散落的竹筐重新码好。
女孩松了口气,这才有功夫打量王有为。她的目光在他沾满泥土的衬衫和磨破的裤脚上停留了片刻,又看向他晒得发红的脸庞和粗糙的手掌。
“你是本地农民?”她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
王有为心里一阵刺痛。农民这个词从她口中说出来,不知为何让他感到格外刺耳。
“算是吧。”他简短地回答,不想多解释自己复杂的身份。
女孩似乎察觉到了他的不快,连忙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她犹豫了一下,“你看起来和其他农民不太一样。”
王有为扯了扯嘴角:“哪里不一样?因为我不够专业?”
“不是!”女孩急忙摇头,“是你的……气质。”她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总之,再次为撞到你道歉。我叫林小雨,在镇上做农业项目调研。”
“王有为。”他简短地自我介绍,伸手接过母亲买回来的种子袋,准备装车。
林小雨看到种子袋,眼睛一亮:“你们种什么作物?”
“玉米和大豆。”王有为随口答道,把袋子往板车上搬。
“传统品种还是改良品种?”林小雨追问道,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我正好在研究这一带的种植结构。”
王有为愣住了,他压根没注意母亲买的是什么种子。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林小雨:“这位姑娘是?”
“阿姨好,我是省农科院的实习生,在做农业调研。”林小雨礼貌地回答,眼睛却一直盯着种子袋,“能问问您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种吗?”
母亲被问得一愣,笑着说:“一直都是种这个啊,村里人都这么种。”
林小雨点点头,快速记了几笔:“传统种植习惯确实很难改变。不过这个品种抗病性差,产量也比新品种低30%左右。”
王有为和母亲面面相觑。这些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
“姑娘懂得真多。”母亲客气地说,“要不要去我们家地里看看?就在东头那片。”
王有为惊讶地看了母亲一眼,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邀请一个陌生人去自家田地。
林小雨却眼前一亮:“真的可以吗?太好了!我正需要实地考察样本!”她看了看手表,“今天下午行吗?我上午还要去镇农业站。”
母亲爽快地答应了,约好下午三点在田头见面。林小雨道谢后匆匆离开,背影很快消失在集市的人流中。
“妈,你请她去地里干什么?”王有为不解地问。
母亲把最后一袋化肥搬上车:“那姑娘一看就是有学问的,说不定能帮咱们看看地里的问题。去年东头那片收成就不太好。”
王有为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泛起一丝异样。林小雨谈起农业时那种专业和热情,与他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截然不同。她口中的“抗病性”“产量”这些词汇,让他第一次意识到种地原来也是一门学问。
回村的路上,王有为一直沉默着。板车上的种子化肥沉甸甸的,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林小雨的出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对农业的无知。他原以为种地不过是重复父辈的劳作,现在却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想什么呢?”母亲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没什么。”王有为摇摇头,“就是在想那个女孩说的话。”
母亲笑了笑:“城里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说话一套一套的。不过能学点新东西总是好的。”
下午两点多,王有为提前来到东头的田地。父亲正在给玉米苗除草,见他来了,只是点了点头。王有为蹲下身,学着父亲的样子拔草,却总是不小心带出几棵幼苗。
“轻点!”父亲皱眉道,“苗都让你祸害了。”
王有为讪讪地缩回手,心里一阵烦躁。这时,田埂上传来清脆的喊声:“王大哥!阿姨!”
林小雨穿着一身利落的运动装,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拿着个奇怪的仪器,正朝他们挥手。阳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与周围灰头土脸的农民形成鲜明对比。
父亲疑惑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城市姑娘,王有为简单解释了早上的相遇。林小雨已经跳下田埂,灵活地穿过垄沟来到他们面前。
“叔叔好!”她热情地打招呼,然后迫不及待地环顾四周,“这片地土质不错啊,就是排水系统有点问题。”
父亲一脸茫然:“啥系统?”
林小雨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土壤pH值偏高,有机质含量不足。”她打开背包,拿出几个小瓶子和试纸,“可以取些样本回去检测吗?”
王有为看着父亲越来越困惑的表情,忍不住问:“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问题?”
林小雨笑了:“专业训练啊。我在大学就是学这个的。”她指了指远处的山势,“看地形就知道这里容易积水,你们种的又是怕涝的作物,当然长不好。”
父亲将信将疑:“老辈人都这么种的……”
“传统经验有道理,但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帮你们少走弯路。”林小雨边说边在田里采集样本,动作娴熟得像个老农,“比如这种间作方式,如果换成豆科和禾本科轮作,既能改善土壤,又能提高产量。”
王有为听得入神,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如同打开了一扇新窗户。他跟着林小雨在田里转悠,看她用各种仪器测量土壤湿度、酸碱度,记录作物生长情况。
“你懂得真多。”他由衷地赞叹道。
林小雨摇摇头:“这些都是基础知识。现在农业发达地区都在用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了。”她看了看王有为粗糙的双手,“你们还在用这么原始的方式,太辛苦了。”
这句话刺痛了王有为的自尊心:“我们农村人没那么多高科技。”
林小雨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如果有适当的技术支持,你们的劳动强度可以大大降低,收入也能提高。”
父亲一直沉默地听着,这时突然开口:“姑娘,你说的这些,要花不少钱吧?”
林小雨点点头:“初期投入是有的,但长远来看很划算。其实政府现在有很多惠农项目,可以申请补贴……”
她的话被一阵手机铃声打断。林小雨接起电话,脸色渐渐变得严肃:“好的,我马上回去。”
挂断电话,她匆忙收拾工具:“抱歉,镇上临时有事,我得先走了。”她掏出名片递给王有为,“上面有我电话,有任何种植问题都可以问我。改天我再来详细跟你们讲那些扶持政策。”
王有为接过名片,上面印着“林小雨 省农科院现代农业推广项目组”的字样。他还没来得及道谢,林小雨已经快步走向田埂,背影很快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
父亲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城里姑娘,说话像打机关枪。”
但王有为却盯着手中的名片出神。林小雨的出现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灰暗的生活,让他看到了种地的另一种可能——不是被迫继承的苦役,而是可以学习和改进的技术。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王有为的脑海里回荡着林小雨说的那些话:土壤改良、轮作制度、政府补贴……这些词汇构成了一幅他从未想象过的农业图景。
“爸,”他忽然开口,“咱们要不要试试那个姑娘说的方法?”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先看看她靠不靠谱吧。城里人想法多,不见得都适合咱们这儿。”
王有为没再坚持,但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晚上躺在床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拿出手机搜索起林小雨提到的那些农业术语。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专业解释让他眼花缭乱,却也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求知欲。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树梢。王有为想起白天林小雨蹲在田里认真取样的样子,她谈起农业时眼中闪烁的光芒。那种对土地的热情和专业的自信,与他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截然不同。
“现代农业……”他轻声念叨着这个新学到的词汇,忽然觉得眼前的路似乎没那么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