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传媒大厦顶层办公室的压迫感,并未因窗外璀璨的夜景而稍减。
徐曼妮站在林长卿那巨大的黑檀木办公桌前,指尖用力压着桌面,她紧蹙的双眉压制着翻腾的怒意和不解。
“林董,”徐曼妮的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回响,却字字清晰如冰珠落地,“我们一直力挺国药计划,可最近GRS掀起的浪潮太过分了吧!平台算法也把攻击、污蔑的内容推到前排!这风向,日新传媒的立场…或者…您的立场,是不是变了?”
林长卿微微后仰,陷进昂贵的高背真皮座椅里,手指交叉搁在腹部,脸上的神情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疏离和审视。他没有立刻回答徐曼妮的质问,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仿佛在评估一场直播的收视潜力。
“舆论的海洋,深不可测,风向时时生变。”林长卿的声音如同在陈述一个众所周知的市场规律,“作为平台,日新需要呈现多样化的声音,确保信息流通的畅通。平台中立、包容多元,才能赢得用户信任。”
说完,他微微偏头,视线看似随意地掠过身旁侍立、妆容精致一丝不苟的唐晚晴,“至于GRS相关的内容……最近的报道方向,是由晚晴主导的。”
唐晚晴适时地向前一步,姿态优雅,笑容得体无瑕:“曼妮姐,程博士的警示报告、本地民众的担忧和行动,包括对王晓霏研究员的部分疑虑……这些都是必要的平衡信源,这不是立场问题,是媒体专业度的问题。”
这番话滴水不漏,将刻意的流量倾斜包裹在“专业操守”的外衣下。
徐曼妮的目光在唐晚晴那张训练有素的面孔和林长卿那高深莫测的表情间扫过。
没有正面答案,只有官腔和那层名为“平衡”的冰冷面纱,她熟悉这套话术体系下的操控逻辑,再待下去,不过是看一场早已排练好的独角戏。
一股无力感混杂着怒火涌上心头,徐曼妮深吸口气,将几乎要冲破喉咙的质问压了回去,她转身推门,高跟鞋敲击地面发出急促而决绝的声响。
日新大厦灯火辉煌的大门口,夜晚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
不远处,街角一家通宵营业的咖啡馆里,林雨墨正埋首于笔记本电脑前,他刚在网上怒怼一些污蔑王晓霏的评论文章,写完一段,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抬起头,恰好透过落地窗看到徐曼妮从日新大厦门口快步走出,那步履间的气压隔着玻璃都能感受到。
林雨墨立刻合上电脑,抓起椅背上的夹克,快步走出去。
徐曼妮正站在泛黄的路灯下,手指烦躁地按着眉心。
“怎么样?”林雨墨的声音不高,看着徐曼妮紧绷的侧脸和不自觉蹙紧的眉头,答案已经写在脸上。
徐曼妮试图平复翻涌的情绪:“还能怎么样?‘平台中立’、‘信息平衡’,就这一个调子。”
林雨墨递给她一瓶水,眼神锐利地扫向这座媒体帝国的心脏——日新大厦那巨大的、光流涌动的LOGO。
“我了解叔叔。”他冷笑一声,语气带着穿透表象的锐利,“日新传媒...从来就不是千梓农园或者国药计划的真心拥趸。”
林雨墨转头,目光直视徐曼妮略带憔悴的眼睛,“他们重视的从来只有一样东西——流量。这波巨大的国际关注度,科技狂人与环保斗士的标签化对决,还有对王晓霏的污名化猎巫……简直是为平台定制的顶级流量配方!”
“你说得不错。”徐曼妮听着,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冲突越激烈,标签越极端,日新传媒获取的流量就越汹涌,当下...想要阻止舆论扩散非常不容易。”
回到农园,会议室灯火通明,桌上一张刚打印出的热搜词条截图触目惊心:#王晓霏 #实验室特权?
杨敏几步跨到林雨墨面前:“能不能去找找你叔叔,让他们把那热搜撤了!把那些评论关了!晓霏正在被网暴!!”他的声音因为愤怒和心疼而剧烈颤抖,修长的身体绷得笔直,充满了无处发泄的力量。
“杨敏,我理解你的心情。”林雨墨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剖析力量,“处理网暴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删帖和控评...如果这么做,‘操控舆论’、‘心虚删帖’之类的帽子会牢牢扣死在我们头上,晓霏的清白只会被彻底抹黑。”
“该死!”杨敏近乎失控地手臂一甩,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资料架。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门口站着的,正是话题风暴的中心——王晓霏。她穿着干净的白大褂,脸上虽有难以掩饰的疲惫痕迹,眼圈下带着淡淡青色,眼神却异常明亮、沉静,并非想象中被击垮的模样。
“大家先冷静,我们刚才已经商量过了...”梓馨站在王晓霏身边,会议室的顶灯照亮着她的金色发烧。
王晓霏的目光首先落在情绪激动的杨敏身上,她几步走过去,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杨敏因为攥紧拳头而肌肉紧绷的手臂。
“杨敏,雨墨说得对...”王晓霏的声音响起,清晰地盖过了室内的躁动,“冲那些报道撒气没用,求人关评论,关不完的。”
她转头看向林雨墨和徐曼妮,眼神里没有躲闪,只有属于研究者特有的、对复杂局面进行精准评估的冷静:“...为了我的事情,各位辛苦了。”
梓馨微微点头,环视众人,还特意地清了清嗓子:“晓霏和我达成一致,明天开始,我们准备执行[药源植物与环境匹配度测试],争取早日取得第一组样本,用数据证明药田发展不会带来生态灾难!”
王晓霏没有多言,只是伸手整理了一下杨敏在激动中被他自己无意间扯歪了一点的衣领,然后,她转向众人,“梓馨说得没错,数据不会说谎,土里的根,比网上的嘴更知道真相。”
回荡在会议室的话语像投入静水深流的石子,激荡开一圈令人心安的涟漪,甚至短暂驱散了笼罩的阴霾。
然而,这圈涟漪扩散的中心,沉默并非终结。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晰地感知到,汹涌迫近的浪潮已经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拍打到了眼前,避无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