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爱医馆的大夫和医女们看到后,表情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他们自然是高兴的,毕竟有了更多更好的药材,又忍不住羡慕,甚至可以说是不舍得。在他们看来,这么多上等品竟然要用来制作吃食,实在是有些奢侈了。
水出玉向来善解人意,瞧见丰爱医馆那帮大夫医女复杂的表情,便主动提出把一些新鲜的桃花瓣给他们留着,不过有个条件,就是要拿他们一些陈旧的桃花瓣来作交换。这种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让丰爱医馆的众人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就连受伤的艾大夫都高兴得差点忘了自己还带着伤呢。
水出玉不太会下厨,这种制作桃花酥的事情,一般都是献君来操刀。
这一回,献君有了帮手,是丰爱医馆考虑得十分周详,知道献君一个人忙不过来,便特意差了一个新来的伙计来打下手。
还有在㺴阁门前常驻的小摊贩,一听水出玉要把桃花酥分给自己一些,顿时来了精神,也不卖货了,直接撸起袖子就进厨房帮工。在他看来,这一盒上等点心,可比自己十天半个月的好生意都值当呢。
水出玉瞧着制作桃花酥的工序繁琐,人手实在紧张,便赶忙抽调了一个手脚麻利的伙计来当帮手,不然这浩大的工程,仅靠现有的几人实在难以完成。
制作桃花酥的第一步,是要处理桃花。先把收集来的所有桃花轻轻过一遍水,水流缓缓淌过花瓣,带走表面的灰尘与杂质。滤去水后,将桃花放入舂里头,一下又一下地捣碎,直至桃花变得细腻。接着,把捣碎的桃花放到簸箕或者细密的竹篮里,开始筛出桃花汁水的颜色。
有句话说得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制作桃花酥的过程中,即便筛去了汁水,剩下的桃花渣子依旧带着好看的颜色,还留存着桃花的芬芳与娇艳。
桃花酥讲究“三分酥皮七分馅”,这馅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桃花酥的口感。用到的原料主要是面粉、猪油、糖,当然,主角“桃花”也闪亮登场了。
先来做油皮,把油皮所有材料混合装入容器,缓缓倒入滚烫的沸水,瞬间,热气升腾而起。先用筷子快速搅拌成面絮,那面絮像雪花般在容器里翻滚,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紧紧包起来,放在一旁备用。接着做油酥,把油酥所有材料混合,反复揉搓,直至揉成光滑的团。
分好油酥和油皮,将油酥包进油皮里,依次做好,再盖上湿布,让它们静静地待着,慢慢的酝酿着美味。
然后取一个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轻轻地擀开,擀成牛舌状,再富有技巧性地卷起来,有点像在捏造一件艺术品似得。放进保鲜布内盖好,防止水分流失。依次将剩余的面团都做好,从第一个开始,再次取出一个面团,轻轻压扁,再次擀开,擀得更长一些,又卷起来,放回去盖好。
动作与流程就如此简单而反复有序。
接着再取一个面团,用手指从中间轻轻压下去,揪起两侧捏合在一起,再用手掌轻轻压扁,接着用擀面杖擀得稍微薄一点。
这时候,主角桃花渣馅料就该登场了,将捣碎的桃花渣当馅料,还放了些香甜的蜂蜜,搅拌均匀,那香味瞬间弥漫开来。把馅料包入面皮中,用虎口向上推,慢慢地捏紧收口,收口向下,先用手掌轻轻压扁一点,再用擀面杖稍微擀开一些,让桃花酥的形状更加规整。
用锋利的小刀在桃花酥表面划出五瓣,是给桃花酥赋予了花朵的形态。再用小刀在每一片上划伤两刀,要割到馅料,这样烤制的时候,馅料的香味才能更好地散发出来。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边缘向外轻轻拉一下,再捏合在一起,压扁一点,仔细地整形好。
依次做好后,将桃花酥放入土烤炉,静静地等待着适当的火候,感觉就像在等待一场美味的蜕变。
不过这次的馅料可不似其他人做的,也许他们会放红豆泥或者其他什么常见的馅料,水出玉却采用了原汤化原食的做法,直接用捣碎的桃花渣当馅料,还放了些蜂蜜,那独特的搭配,想必会别有一番风味。
待那色泽诱人的桃花酥新鲜出炉后,一股馥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轻轻咬上一口,只听得“咔嚓”一声,外皮酥脆爽口,若春日里第一声清脆的鸟鸣,在舌尖上奏响了欢快的乐章。内里的肉质滋嫩,那细腻的口感如同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温柔地抚慰着味蕾。
食之酥松香脆,每一口都仿佛带着大自然的馈赠,风味独特得让人陶醉。香醇的味道在口中化开,是一场味觉的盛宴,唇齿留香,久久不散。
恍惚间,仿佛能感受到满山的桃树被那诱人的桃花层层包裹着,粉红的桃花如同天边的云霞,点缀着连绵的群山。那芳香的桃花香,如同轻柔的薄纱,熏陶着满山的人畜,也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在若有若无的幻境里,似有一位身姿婀娜的桃花仙子,在远远的地方盈盈招手,欢迎着五湖四海的友人闻香而至。
吃上一口桃花酥,那美妙的滋味便在心底蔓延开来,让人意犹未尽。再吃一口,便还想又吃一口,这小小的桃花酥有着神奇的魔力,能解乏那枯燥无味的生活,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这桃花酥,真材实料,皆是手工精心制作,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心。水出玉吃着这美味的桃花酥,这下也能体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了,如同置身于那宁静美好的田园之中。
好像这桃花酥还有来历。
相传,在古代,后宫娘娘们对糕点极为喜爱。有一年,一位娘娘漫步在御花园中,看到飘落满地的桃花,那娇艳的花瓣如雪花般纷纷扬扬,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