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过了,两人又开始谈正经事了,他俩有啥正经事呀,他们又回头去评论刚才那几位文豪,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都是大家,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先谈到李白,微悟说李白确实不是凡人,于是,微悟吟了一首诗。
李白1
仙客乘风来,
才高不可量。
豪狂贯四海,
烂醉入宫墙。
不慎站错队,
发配往夜郎。
毕竟文章秀,
重山轻舟航。
李白不饮酒就不是李白了,不饮酒还不好在皇上面前耍狂,不饮酒还真就出不了那些名篇,酒成了李白灵感的发动机。
李白糊里糊涂的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虽然这是他们老李家的事,其实,与李白何干?除了姓李,帝王家的人谁把李白当自己人呢。
可以想象,李白正郁闷的走在发配夜郎的路上,此时听到被赦免的消息,心情马上转化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诗仙的灵感总是能找到应景的景色。
胡问答在想,李白饮酒,人家那是工作需要,喝一点酒好写诗,然后到处题词,胡问答感慨道:“饮者十樽醉百篇,游侠千里名万世。”
微悟:“嗯,依此意,文达先生走一个。”
胡问答笑眯眯的来了一首。
李白2
饮者诗百篇,
游历行万千。
下笔有神助,
谪仙也是仙。
微悟评价道:“正解,谪仙也是仙,白乃秀带狂,然大才皆狂。”
说得对,谪仙也是仙,李白是秀带狂,也许大才都狂吧。
胡问答给出李白狂的实例,“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微悟一笑,说道:“得体之大才,乃以静制动,面沉而狂于心,不狂不足以成大才,大才必狂。”
那些表现得比较得体的大才,其实是以静制动,表面上平静,心里狂着呢,不狂成不了大才,大才就是要狂。
胡问答想了一下,说道:“杜甫也狂,‘自笑狂夫老更狂’,可能更多是穷狂。”
微悟:“嗯,子美狂,穷狂,身处国难之时,似有所收敛。”
杜甫狂,属于穷狂,正是国难之时,所以,他的狂有所收敛。
微悟继续说道:“子美为官不阿,心系家国,文人之典范。”
杜甫做官不阿谀奉承,心系家国,是文人的典范。
微悟又吟了一首诗来评价杜甫。
杜甫
做官不会和稀泥,
仕途难得见红利。
生在盛唐断崖处,
追随天子径向西。
一生贫穷穷叹息,
百年多病病相依。
落魄只得一钱看,
却思广厦向民济。
沉郁顿挫精彩句,
文风端正悲情起。
诗圣名号重涉政,
心系家国念社稷。
安史之乱,杜甫向西追随皇上,甚至可以说是要去保卫皇上,有人也许认为这是迂腐,甚至是愚忠,但是,没有这种迂腐,中国历史可能早就断了,文明需要迂腐来传承,胡问答在心里又说了一句:文明需要愚忠来传承。
不同的人对迂腐和愚忠的理解是不同的,那就按各自的方式理解吧,只是有一点,对于包括杜甫在内的那些迂腐、愚忠的人,胡问答认为,他们的智商应该在绝大多数人之上,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今天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智商超越绝大多数人,胡问答在心里隐隐的笑了笑。
杜甫一生多数时间都是贫困的,一身的病,自己的茅屋被大风刮走了屋顶,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才是杜甫,除了文章优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的诗文总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杜甫心中有国家,有人民,用现在的话说,杜甫的诗文重点在涉政,这成了诗圣杜甫的标签。
胡问答:“杜甫涉政,有人涉黄。”
胡问答紧接着又说:“涉黄者无心涉政,无力涉政,窃以为,心有天下者必涉政。”
涉黄的作者差不多是没有能力涉政,我认为,心中有天下的作者必然涉政。
微悟:“所言极是,涉黄不涉政者,吾不与也。”
说得很对,涉黄不涉政的作者,我不和这种人混。
胡问答和微悟相视而笑,端起杯子,以茶当酒,颇有“朱弦弄得佳人悦,悦颜相对美酒横”的感觉,这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胡问答放下杯子,看着微悟,胡问答问道:“欧阳公,先生作何评论?”
微悟停了一下,又吟了一首诗来评价欧阳修。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朝堂险险险四起,
幸得外放催灵感,
醉翁亭里写游记。
慧眼识得天下才,
诗文革新思路开。
繁文缛节已成怨,
拨乱反正文风改。
偶有传言不堪言,
辞官无望官相连,
月夜无声生有声,
秋声悲怆人生倦。
幸得终能告还乡,
五子环绕园中央。
金石书文琴棋酒,
六一居士方登场。
欧阳修一生反复被贬、辞官,官还越做越大,即使是谣言四起,欧阳修还是要升官,在外放期间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回京任职后,倡导了诗文革新运动,改变了当时僵硬死板的写作风格,文章除了文人读,还要让老百姓能读。
欧阳修诗文水平高,但欧阳修更著名的是作为导师的存在,欧阳修是伯乐,他发现或举荐了大量人才。
著名的就有如王安石、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等,个个的名字都是大名鼎鼎、闻名遐迩,唐宋八大家,宋占六个,其中五个是他举荐的,剩的那个是六一居士,就是他自己。
之所以叫六一居士,是因为欧阳修退休在家,有五样爱好,金石、书、琴、棋、酒,再加上一老头儿,就是他自己,凑成了六一居士,金石是指金属铭文和石刻,古人喜欢将这些记录拓印下来搞研究。
胡问答心里在想,发现那么多大才,厉害了,我的欧阳公。
微悟:“欧公之桃色传言颇多,多为不实,听轶事言,有官设宴,欧阳公在邀之列,席间,诸客已到,唯欧阳公未到,所谓无巧不成书,有一歌女也未到,稍后,歌女至,欧阳公紧跟而入,遂又有欧阳公之桃色传言于市。”
胡问答:“传言乃众人所好,于优秀者,似必有传言于世,多为不利之辞,且常带粉色桃花之艳。”
传言总会有的,特别是对于优秀的人,似乎必然有传言,多为不利的传言,这些传言还特别喜欢往桃色方向靠。
胡问答接着说道:“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此人之常情,人秀于人必有乐子,呵呵。”
树木高出树林,风就可能把它吹断,人比众人优秀,就会遭到众人的诽谤,人好像都这德性,优秀就会有乐子,实际是别人拿来乐,呵呵。
微悟也附和说:“不惹一身骚,何为才子雅士名号。”
不弄点事出来,怎么称得上才子雅士呢。
两人又相视而笑,举杯饮茶,雅致得很,胡问答提醒说:“子瞻。”
那意思是,轮到苏轼了,也应该为苏轼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