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斜地洒在江疏月的课表上,她惊讶地发现,每节课间的空白处都多了一个醒目的橙色标记——那是郑辰用荧光笔细心圈出的“加餐时间”。她轻轻翻开课本,夹在书页中的一张便签映入眼帘,上面画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和一个煎得金黄的鸡蛋,旁边还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胃药要在饭后吃哦,陈大胖妈妈说小米粥配苏打饼干最养胃。”虽然字迹略显笨拙,却透露出一种笨拙而认真的关怀。
早读课上,平时总是昏昏欲睡的阿浩突然精神抖擞地举手:“报告老师,今天的领读由我来!”他捧着语文书的样子,仿佛在举着一件无上的奖杯,书页间还露出半截便签,上面是江疏月之前帮他仔细修改的作文批注。原来,同学们悄悄制定了一份“班长守护轮值表”,从领读、擦黑板到整理讲台,每个岗位都贴满了写有温馨提醒的便签小纸条,诸如“别让班长动手”“记得提醒她喝水”等等。
课间操时,江疏月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弹出“健康小管家”的推送信息:“当前胃动力指数72%,建议立即食用温热食物。”这是AI社的顾言蹊连夜开发的小程序,通过智能手环的数据实时监测她的身体状态。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程序里竟然存着全班同学上传的各种养胃食谱,轻羽的汉服养生粥、郑辰的学霸牌南瓜羹,甚至还有陈大胖拍摄的“妈妈熬粥全过程”的短视频。
她点开手机的闹钟设置,发现每个整点的提醒都配上了不同的语音:美术课代表用彩铅在纸上画爱心的沙沙声,音乐课代表哼唱的班歌片段,最特别的是班主任王老师的语音:“疏月啊,别总盯着课表看,窗外的玉兰花开了,去闻闻香。”这些声音如同丝线般缠绕着她,让那些曾经独自吞咽的药片,突然间仿佛有了温度。
午休时分,江疏月刚走进办公室,就被一股浓郁的红枣香气勾住了脚步。只见自己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精致的紫砂炖盅,旁边压着一张便签:“老班特制养胃汤,不准拒绝。”王老师正假装在看报纸,镜片后的目光却时不时地往这边飘来。她揭开炖盅,只见桂圆和莲子在汤里轻轻摇晃,蒸腾的热气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上次喝到这么温暖的汤,还是在父母出差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天。
“别感动啦,快喝。”王老师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哽咽,“你总说自己是班长,要照顾好大家,可你知道吗?看到你在医务室打点滴还惦记着收作业,我这个当老师的……”他话没说完,转身往茶杯里续水,却不小心倒得溢了出来。江疏月低头喝着汤,咸涩的泪水悄然掉进炖盅,却被红枣的甜意慢慢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