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去北京大串联
文化大革命发展到大串联阶段,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积极响应,背起书包就出发,去学习革命经验。
有去延安红色根据地的,有去韶山毛主席家乡的,有去北京等待毛主席接见的。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自发的,有步行的,学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的,有坐车的。
有组织的,都是学校有头有脸的积极分子,他们统一穿着绿色军装,带着袖标,举着红旗,集体行动。
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报道,我们几个坐在教室里,由延华提起此事:“郭银珍,你看看这张报纸,毛主席接近红卫兵的图片,真热烈,好想也去一趟北京……”
就这样,我们三个人,那一位是初三姐薄桂琴,延华,我,一拍即合,我们带着满心激动与憧憬,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北京大串联。
三人为众,必有一长,薄姐姐是我们的带头人。
薄姐姐见识广,有主见,有闯劲儿,她告诉我们说:“咱们是自发的大串联,没有学校革委会证明信,红卫兵袖标,就是咱们的通行证,都得带着……”
我们按照薄姐姐的要求,全副武装:胳膊上带着红卫兵袖标,胸前佩带着毛主席像章,兜里装着毛主席精装语录本,梳着两条齐肩辫子,一看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小将”。
1966年11月的一天,我们三人小组,从延寿县出发,搭顺风车,到尚志火车站,薄姐姐神通广大,她找的车。
尚志火车站,到处都是串联红卫兵,听说这辆车,去往北京的火车已经停了几个小时了,车上满是人,根本上不去。火车头前,有红卫兵卧轨,火车不敢开。
薄姐姐说:“上不去也得上,从车窗往里爬。”她语气坚定,说着,她开始行动,我替她拿包儿,延华用力推,她抓住车窗边一跃,就进了车厢,她小巧玲珑的身材占了优势。
第二个是杜延华,延华可是千金大小姐,薄姐姐先把包儿拿到车厢里,然后拉延华,我全力配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延华也进车厢里了。
“银珍,快递手过来。”她们两个一人抓我一只手,我使不上劲,“哎呀,我上不去,没有力气了,”正愁上不去,突然两只手把我一托,“嗖”的一下,我也进了车厢,几乎是从别人头上连滚带爬着进去的。回头一看,一位好心的乘警冲我们一笑,“谢谢您,”乘警已走开了,他没有听见。
车厢里的人被挤得喘不过气,想挤豆包儿一样。薄姐姐与延华有承受力,不声不响的等待着。我都想下车,可是下车也不容易,挤得水泄不通,车厢里一步也挪不动。我咬牙坚持。
“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轰隆”一声响,终于开动了,是经解放军来到这里,有序疏导下,才运转起来。
火车跑起来了,一晃动,车厢里就松了些,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们几个又渴又饿又累,精疲力尽,薄姐姐说:“给,吃点东西吧,”薄姐姐拿的胡萝卜,我们还有馒头,我拿的大煎饼,已被挤得碎碎的,大家对付着吃了一点东西。不知不觉中有点昏昏欲睡。
“郭银珍,北京站到了,下车了。”“啊?”延华拽我一把,我们从尚志一直站到北京,腿都软了。车厢里的人开始动起来,我马上打起精神,跟在后面。
广播里飘着播音员柔和的声音……北京站到了……
我们跟在薄姐姐左右,随着红卫兵潮流,几经倒腾,进入北京朝阳区体育馆,等待分配。
薄姐姐真厉害,人流如潮水,根本不知道哪是哪,她就知道,我们两个跟着她,步步正确。
体育馆好大,来自各地的红卫兵,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说个不停,场馆人声鼎沸。
我们三个人,聚在一起,等待着分配。一路上,我累得像一滩烂泥,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已进入梦乡了,竟然在如此嘈杂声中睡着了,也不知道睡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睡了多才时间,这么大的一个体育场馆,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干扰我,一直睡到自然醒。
睡醒了以后,睁眼一看,已是夜幕降临,夜幕下的北京体育馆,昏暗的灯光,闪闪烁烁,照着空荡荡的体育场,抬头看看夜空,天上的星星也找不见了,足足睡了一大觉,恢复了体力,恢复了元气。
“杜延华,薄桂琴,薄姐姐,你们去了哪里啊?”我开始大喊。喊话的分贝有多大高,我不知道,竟然喊来了一辆小车。这辆小车向我奔来,速度真快,我注视着它。
果然是奔我来的。到我跟前,车停下来,车上下来两个人,问我:“这位同学,您是哪里来的?怎么一个大在这里?”我把情况简单的跟他们说了一下。
“上车吧,我们就是接待后面来的同学的。”北京人说话真好听,“您”“您”的,非常愿意听。
我不加思索地上了车。车上还有几个其他红卫兵。我想:有地方住就行,回去的时候,能坐上去黑龙江的火车就行。我不害怕。
坐在车上,心里想着:北京的工作做得真好,即使错过分配时间,又来了个大兜底,把我兜上来了。
到了地点,下车,看到门牌号上写着:北京市朝阳区烟酒分公司门市部。已经停业,变成了红卫兵接待站。这个接待站,真大,长长的一条屋子,搭的铺也是长长的,接待人员安排我们吃饭,住宿,一切都是免费的,这里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其中,有四川阿坝少数民族。
住下来一了,都是一个目的,等待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我们想念毛主席,我们来看看毛主席。
三天后的一个上午,陪四川同学逛商店,是应了她们的友谊邀请才去的。
柜台里琳琅满目,都是些精致的小饰品,少数民族就喜欢这玩意,我并不感兴趣。
正听她们说这个好看,那个好看的,目光随着她们指点,忽然一只手拍我肩膀,回头一看,哇塞,杜延华,我惊喜不已,我们彼此紧紧地抓住对方的手,高兴地跳起来。
“那天,你上哪去了?到处找不到你,把我们急死了。”“我睡觉了。”“啊?”“我哪也没去,就是睡了一觉。”延华哈哈大笑,她拍了我一下,说:“你可真行,那地方也能睡觉?”我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到我的站点,跟管理员说明情况,我与延华去了她们的站点,其实,两个地方离得很近,步行即可。
薄姐姐看着延华拉着我的手,面带微笑回来了,惊讶地睁大眼睛望着我们,问:“咋遇上的?”“在商店闲逛遇上的。”
薄姐姐振振有词地说:“缘分是无声的纽带,牵引着彼此不散,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仍然能携手同行。”,她在我的肩上拍了一下,又说:“走散了,又遇上了,这是北京的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交错奔流,竟然又遇上了,服了。”
延华说:“把郭银珍弄丢了,这几天就闹心,就想出去散散心,也没想买什么,稀里糊涂地走进一个商场,真巧,一眼就看到她的身影……”
我也经笑得前仰后合,说:“是我把你们弄丢了。你们吃不好睡不好,我却酣然大睡,在哪里睡得好香啊,哈哈哈”。
薄姐姐又说:“银珍,你命真大,睡在体育场馆,那么多人,没有踩着你,让你呼呼大睡,不知道是谁在保护你。”“是我娘。”延华说:“是老天爷在保护你。”“我是谁啊?我是盐碱地的苦菜花,风吹雨打都不怕,”,想了一下,又说:“我郭银珍,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杜延华,感谢薄姐姐,你们都是我的保护神!”三个人一顿神侃。
中午,吃饭,我们把饭打来,一个人又端了一碗开水,庆祝一番。
薄姐姐举碗说:“欢迎郭银珍归队。”我们喝了一次,以水代酒。
轮到杜延华说:“郭银珍,你这个大瞌睡虫,如果没有把你找回来,回家,我怎么跟婶交代啊?”说着,她的眼圈红了。
提到娘,是我的泪点,我也激动起来,沉默片刻,我抹了一把泪,稳稳情绪,说:“好了好了,喝了这碗酒,从此不乱走”,三个碗“啪”的一碰,一饮而尽。
三人组合,出出进进,形影不离。
在接待站,我们都是被军管,生活有组织有纪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红卫兵,为了一个目的,等待第八次毛主席接见。北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部门停业,民宅空出,为迎接红卫兵进京,他们积极配合,付出努力辛苦。
平时,我们接受军训,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在军人的管理下,我们的活动有章可循。解放军为我们讲了很多礼仪,规矩,要求我们做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红卫兵。
周末碗饭后,组织大家联欢,唱红歌,跳舞,四川阿坝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看着她们的舞蹈表演,扭腰耸肩那场景,成了永久的青春记忆。
1966年11月26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盛大接见红卫兵活动开始。
这是我们最期盼的一天,也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睡不着了。负责人告诉我们,要做好出发的准备,并讲了许多具体要求。
11月26日,天气已经进入寒冬,但是,我们心中却火热朝天。
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天安门广场,找到事先划定的位置站定,专心致志地等待着这一激动人心一刻的到来,红宝书紧紧握在手里。
此刻能容纳百万人的天安门广场上,站无虚席。四周看看,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人山人海”。
大概十点钟左右,人们开始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全天安门广场,一百万人齐声大喊“毛主席万岁!”声音此起彼伏,如排山倒海,震耳欲聋,气场宏大。
此时,一辆解放军军车,从天安门城楼缓缓开出 一位伟岸的身躯,一身绿色的军装,频频向人民群众挥手致意,军帽上的那颗五角星闪闪发光,闪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当代军人不屈不挠的风范!
这,就是我们日夜盼望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人们开始涌动,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并把手中的红宝书高高举起,天安门广场上红彤彤一片!
“毛主席万岁!”不是一句口号,更是表达崇敬与激动的心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我们衷心地希望毛主席能健康长寿,与日月同辉!
天安门广场已沸腾,人们一个个把帽子抛向高空,有人激动地哭泣,有人唱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天安门广场一片红色的海洋。
那一天,见到毛主席时,激动的心情,是一种感情洪流,无法抗拒的一种激情,无论喊口号,唱歌,跳舞,抛帽等,都是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感情抒发,是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真情注入血脉后的表达,当看到毛主席时,心中涌动的激流与炽热如岩浆喷薄而发,势不可挡!
天安门广场,气氛浓烈,人人热血沸腾,天安门广场上空,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悠然自得地漂浮,仿佛一幅神秘而悠远的花卷,心中的梦想与希望如同翱翔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
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专车,已经缓缓驶出我们的视线,人们久久不肯离去,还沉浸在见到毛主席那激动人心的幸福时刻。
后来听说:毛主席第八次接见之后,工作人员清理场地,捡了二汽车被人踩掉的鞋和帽子,很多人,穿一只鞋回家的
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活动结束了,我们坐上了回黑龙江的火车,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仿佛还在梦中。
这次串联,历时二十天左右 ,娘给我带的十元钱,原封不动还给了娘
转眼之间,到了1968年10月份,我们的初中生活,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落下帷幕。
初中毕业,连一张全体同学合照都没有留下 拿着一张“延寿一中毕业证”回家了。此证,没有校长印。
印:延寿县第一中学校革命委员会
特发此证
1968年10月10日
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