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招降
姜齐也没想到,计划能够这么顺利。
偌大一个济州府邸,竟只有寥寥数十人防守,在全副武装的北齐武士手中简直不堪一击。
“降者不杀!”
姜齐一声大吼,随后数十名汉儿勇士鱼贯而入,迅速控制住局面。
几名侍从想要抽刀抵抗,却都被汉儿勇士当场格杀。
主坐上的王奎对北齐兵熟视无睹,仍然坐在位置上独酌。
他的酒伴高阿那肱却受不了这种阵仗,双腿吓得发软,在侍从的搀扶下晃着肥硕的身子向后门逃窜。
姜齐麾下骁将勿忸于东辰迅速张弓射箭,只听噗噗几声,搀扶高阿那肱的几名侍从便纷纷倒地。
高阿那肱一下跌倒在地,他匆忙爬起,向侧坐跑去,企图得到缓冲的机会。
哪知他还未完全爬起,在一旁目瞪口呆的高仁英便回过神来,走上前去,一拳打在高阿那肱小腹处,将他又打倒在地。
高阿那肱顿感一阵疼痛,但他看着逐渐逼近的北齐士兵,也顾不得站起,便手足并用,强忍剧痛向门外爬去。
姜齐哪里可能会给他机会,高阿那肱没爬几步便被士兵擒拿,几个企图负隅顽抗的侍从被当场射杀。
而王隆看着全副武装的北齐士兵朝自己走来,也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嘴里不住喃喃。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哪里还能再冒出一支齐军。
忽然,他猛地挣脱北齐士兵的控制,疯癫般指着王奎破口大骂。
“就是你!畜生!”
“就是你这个大周的罪人!若不是因为你,局面不至于这个样子!”
随后,他竟一头撞向屋中柱子,撞得头破血流——却是没死。
两名兵士连忙将其控制住,带到姜齐面前。
不久,所有反抗者都被肃清,或被当即格杀,或被立刻擒拿。
姜齐下令牛四海将王隆和王奎、高阿那肱等人一同绑起来,随后便当场问话。
眼见局面稳定下来,姜齐大步走到三人面前,道。
“吾乃大齐安德县伯、仪同三司姜齐,今率义军攻破济州城,收复我大齐江山,尔等可愿弃暗投明,助我再塑大齐社稷?”
“如若应允,则往事一概既往不咎,若是你们非要做周贼的孝子贤孙,那就别怪本官成全你们了!”
在姜齐赤裸裸的威胁面前,自杀未遂的王隆再次破口大骂。
“我大周忠臣,非尔乱臣贼子!”
“要杀要剐,任随君便!”
姜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忠臣他自然敬佩,但即使再敬佩,若是挡了他的路,也得死!
“好啊,吾成全你!拖出去枭首!”
王隆脸上浮现出惊诧的表情,他没想到姜齐能做到这么果决。
本来他还希望通过扮演忠臣孝子,来博取姜齐同情,不将他立即处决,那样他关入大牢后,还可以等待父亲王杰打回城内后将他解救。
但没想到姜齐根本不吃这一套。
不等他说任何话,两名汉儿勇士已经将他拖出门外,不一会就没了声息。
姜齐又冷眼看了看一旁浑身酒气的王奎,挥手示意。
“这个也斩了!”
他不需要说自己是一钱汉的人在自己军中效力!
更何况这家伙还没有任何用处,招降济州城内军队光凭借高阿那肱就已经够了。
最后的高阿那肱此时已经惊出一身冷汗,酒全醒了。
“尔可是高阿那肱?”
“孤自是大齐右丞相、淮阴郡王高阿那肱!”
高阿那肱的表情不断变幻,他本是无上皇高纬亲信,却投降周军,不仅导致济州关隘失守,更是延误了无上皇的逃命时间。
就凭这一点,这次落到反周义军手中,他绝对是凶多吉少。
更何况,旁边那两位刚刚还与他把酒言欢的权贵子弟,此刻却已经人头落地,更使他心有余悸。
所以他心一横,直接报出自己降周前在北齐朝堂中的官爵,希望镇住眼前这个来历不明的“大齐仪同”。
哪知姜齐却根本不吃这一套,他冷笑一声,这高阿那肱在他面前竟然还敢如此猖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来人,将这位‘大齐右丞相’拖出去,好好问一问他是怎么出现在周贼军中的!”
高阿那肱闻言神色大变,顿时手足无措,连忙跪地俯首行礼,口中大呼:“愿听仪同调遣!”
姜齐冷哼一声,“原右丞相高阿那肱叛逃周军,削夺一切官爵,免为庶人,戴罪立功!”
这高阿那肱绝非可信之人,但现在情势紧急,他还需要高阿那肱招降他手下的北齐降兵。
等到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他绝对会让这个叛徒不得好死!
高阿那肱闻言松了口气,即使自己被免为庶人,但起码保住了性命。
但他心中仍郁郁不平,等王杰刺史杀回城内,咱高阿那肱一定要给你点苦头吃。
姜齐瞥了眼高阿那肱,便令牛北海提起王隆和王奎血淋淋的首级,准备离开济州府邸,前往兵营进行劝降。
但他们还没动身,侧坐上几位北齐旧臣便围了上来。按照姜齐的记忆,他一眼就认出了这几位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敢问将军是哪路大齐军队?”
刚刚拳打高阿那肱的北齐冀州刺史、高平郡王高仁英率先开口。
“高平郡王,你不认识我了?”姜齐将脸上的甲胄卸下,笑着对高仁英说。
“我乃大齐安德县伯、仪同三司姜齐,武平四年与你高平郡王还有一面之缘呢。”
高仁英仔细回想,点了点头。
姜齐看着高仁英信服的表情会心一笑,他也没想到,原主所结识的关系网竟如此宽泛,在紧急时刻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他回想了一下自己脑中的历史知识,眼前的高仁直、段德衡被周军俘虏后都并非出自本心地投降,而高仁英通过刚才拳打高阿那肱的行为更是已经得到了姜齐都信任。
这几人中,北齐原济州刺史高仁直、原冀州刺史高仁英都是北齐皇族,原济州刺史段德衡是名将段韶之子,都在军中拥有着莫大的号召力,而胡太皇太后尽管名声不太好,但在紧急时刻的影响力却并不亚于无上皇高纬。
姜齐向几名北齐旧臣一一拱手行礼,道:“诸位在此地并不安全,不如随我一同前往济州兵营。”
高仁直、段德衡几人也都神色一喜,他们本就看不惯这残暴不仁的周军很久了,现在济州光复,他们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将军大兵天降,光复济州,真乃天人也,我等愿听从将军调遣!”
几人看向姜齐,一同拱手行礼,然后便跟随姜齐转身离开济州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