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西 藏奇特壮丽,天蓝得彻底,万里无云,将雪山草地衬托得更加本色。大昭寺前,许多藏民在磕着长头。我拿着手绘的蒙面僧人画像,向大昭寺前朝拜的几位喇 嘛询问,其中一位年迈的喇 嘛告诉我,这画中人便是西 藏的蒙面高僧,其年事已高,因常年隐居于林芝的幻音寺,知道他住处的人并不多。为了方便我寻找,老喇 嘛特意画了张前往幻音寺的地图。
我在大昭寺外的旅社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按照老喇 嘛画的地图,开启了前往幻音寺的旅程。因头痛加高反,我搭了辆私家车,车子慢慢地在林芝的原始森林中穿梭。
前往幻音寺的路上一直在下雪, 到达时已然天黑。
绕过正殿前数不清的酥油灯,穿过配殿的游廊,走上了一条石砌的山道,最后来到一个幽暗破旧的僧房前。守门僧人四下里看了看,对我说道:“法师正在经堂讲经,待我前去通报一声。”
僧房里有一股淡淡的藏红花的香气,墙上挂着一幅唐卡,室内陈设极为简陋,不过一床、一桌、一凳、一灯而已。很快我听到说话声,一个身穿深红袈裟的蒙面僧人出现在我眼前,身后还跟着一个八九岁的提灯小童。
“你还没有吃饭吧?”蒙面僧人招呼我在桌前坐下,那位提灯小童弄来了一些糌粑和牛肉,还有一壶甜茶。蒙面僧人静静地看着我吃饭,默默地说道:“我知道你的来意,我出现在你梦里,就是为了渡你。”
蒙面僧人遣小童去里屋取出一个锦盒,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个用青白玉雕刻成龙形模样的枕头。蒙面僧人对我说道:“这就是传说中游梦仙枕,原是东海镇海之宝,得此仙枕便可穿梭于不同时空。”
他为我倒上一杯甜茶,郑重地说道:“我在人间停留的时间已不多了,你是我过去世中的恩主,如今将玉枕赠予你,也算是对恩主过往恩情的报答。”
看我一脸的疑惑,蒙面僧人又说道:“你的业障病源于过去世中的心结,只有了去心结,你方能离苦得乐,病痛自然消失。过往种种,这个游梦仙枕皆会一一给你答案。不过有两点你需要牢记。”
他顿了顿说道:“若要此仙枕显灵,首先你要离开你的那位命中人。其次,这游梦仙枕只有在每年的中秋之夜才会显灵,平日里不可让其见光,否则家中灾祸不断。你只需在每年的中秋节晚上卧仙枕而眠,过往种种便会于梦中显现。”
说到这,蒙面僧人起了身,对我说道:“时候不早了,已为你安排了客房,恩主早些去休息吧。不过,有一点请你一定要谨记,如若你选择一直留在你的命中人身边,不仅游梦仙枕不会显灵,你的业障病也只会愈发加重, 你的那位命中人也会随之出现意外。切记,切记。”
这一晚,我思忖着蒙面僧人的话,一夜无眠。等到第二天醒来,准备再去拜访他时,提灯小僧出来告知我们,蒙面僧人已于昨晚上圆寂了。
在西 藏,高僧活佛圆寂后,是要对其进行灵塔葬的。塔葬是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礼,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享有这种葬礼。葬礼的过程是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进行永久保存。
西 藏自治区政府对蒙面高僧的葬礼颇为重视,见幻音寺较为贫困,便派人送来了一百零八种藏红花、冰片等名贵的药材用来处理尸体,并请来高僧给尸体整容着装,放进金灵塔里保存,以供后世朝拜 。葬礼的隆重程度,让我对蒙面僧人的嘱咐越发深信不疑。
我因为高原反应与长期头痛的缘故,不能在西 藏做过多的停留,在参加完蒙面僧人的灵塔葬礼后,便带着游梦仙枕回了老家湖南。这个玉制枕头做工极其精美,形状雕刻成龙形模样,玉枕两侧镂空,底部用篆体字刻着两行诗词:“梦中说梦原非梦, 元里求元便是元”。
介于身体的状况,我并没有马上在湖南找工作,而是先接手了叔叔的古琴社。叔叔的古琴社位于南宋遗迹雨湖公园旁边,来学琴的多是叔叔从前的学生,人不多,我平日里上课教学倒也清闲。
上午教人抚琴,下午便去雨湖公园散心。正是暮春时节,公园内亭台楼阁,垂柳烟色,湖岸绿色葱茏,鲜花妖艳。夕阳照映在公园的红墙上,将周边的景物蒙上一层橙红的面纱。我坐在公园的夕照亭中,望着亭外风景,耳闻风中鸟鸣,嗅着空气中芳草的清香,觉得天上人间也不过如此。
说来也怪,自从回到老家湖南,不再与曾许诺联系后,我的头痛失眠竟然好了大半。蒙面僧人说我的心结存在于过去世中,那么过去世中究竟发生过什么。
每日在书房看着装有游梦仙枕的锦盒,我都会充满期盼,心下期待着中秋月圆之夜的到来。
这一年的中秋节夜来得格外漫长,古琴社在这一天也不曾营业。到了晚上九点,我拉上卧房的窗帘,点燃屋内的熏香,静静地卧于玉枕之上,很快便进入了深沉的睡眠。
“我来接少爷回家了。”不远处一位仙风道骨的船家摇橹而来,朝我作了个揖。
此时的我,置身于夕阳下的渡口码头,身畔是苍翠的寒山与成片的芦苇荡,缓缓的秋水在我身边流淌,几只鹧鸪拂过水面。我俯身望向湖面,竟看到水中的自己是一名身穿晋朝服饰的年轻男子:大冠高履,衣袂飘飘,丹凤眼、美须髯 ,一身东晋贵族的打扮。腰间挂着一块玉牌,其上刻着四个字 :“琅琊王氏”。
“我家在哪儿,我有家吗?”我恍然地问道,一开口竟发现自己发出的是浑厚的男子之声。
“少爷说的分明是气话。是老太太让我来接您的,您已多日未归家了。”船家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