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刘义符对墨山询问了一些造纸的细节,这才发现他们造纸依旧是采用浸泡蒸煮,然后捣碎的工艺生产纸浆。
这种方法,用时长,且费力。
刘义符想了想,随后开口说道:“墨卿有没有想过,从制作过程中进行改良?孤觉得浸泡蒸煮,其耗费已经远远超过了纸张的价值,不管如何廉价的原料恐怕都难以降低造纸的成本!”
刘义符的话让墨山陷入了沉思,正如刘义符所说,不管他们如何改良工具,但是一直都卡在纸浆的制作这一环,从选择原料,到纸浆的形成,最快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实验进度和制作进程。
墨山灵光一闪,随后看向刘义符问道:“殿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方法,代替浸泡蒸煮?”
“不错!”
刘义符轻轻点头,补充道:“此外,人工捣碎原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不均,诸位精通机关术,何不尝试改良器械来替代人力?例如水锻机。”
众人自愧不如,纷纷表示:“殿下英明,事事皆需殿下指点,实在愧对厚爱。”
墨山及其弟子对刘义符既忠诚又心悦诚服,每次与刘义符交谈,刘义符总能精准指出问题关键,这让自称精通制作的墨家众人感到惭愧不已。
刘义符笑道:“不必如此自责。”
他接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诸位专注于研究,难免有所疏漏,应多外出交流,开阔眼界。”
墨山赞同地点头,谦逊地说:“殿下所言极是,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我们见识短浅了。”
刘义符笑了笑:“你们墨家的人,也学习孔夫子的学问吗?”
听得墨山一句子曰,刘义符不由得对墨山多看了几眼。
墨山解释道:“当年先祖少年时曾习夫子之术,后来学说侧重虽有所不同,但理念并不相斥。”
“说得好!只要理念相同,学说和侧重并非无法兼容。”刘义符深觉有理,谁说儒家学子不能兼修医术、农业或者机关算数呢?学能教你识礼做人,术能教你真知与做事,舍其一不可称为材,只有学术结合才是他所需要的。
对于如何改变和指引学子们,刘义符并不担心,学子们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吗?以后若想做官,除了文采过人,还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才行。
想到这里,刘义符嘴角微微勾起,大晋若想改造和前进,除了培养一批鹰派的青年军官,还需培养一批激进派的文官。
于是,他说:“孤有一事想与墨卿商议!”
刘义符注视着墨山,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商量的口吻。
墨山受宠若惊地回应道:“殿下有何吩咐,尽管告知,臣定当竭尽所能。”
刘义符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孤知你们墨家一脉相承,尤其是秦墨一脉,想必在机关一道的理论和公式上极为完善,孤想……”
说到这里,刘义符有些迟疑,虽然他明白墨山和他的家族已经效忠于自己,但他们的那些理论和公式,是他们立身之本,如同镇派之宝一般珍贵,如今开口索要,是否有些不妥呢?
墨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沉声说道:“殿下若是需要,臣愿意献上。”
说完,墨山小心翼翼地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古卷,双手捧起,躬身来到刘义符面前。
刘义符见状,微微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并非孤想要,而是希望墨卿能将其整理编写,用来教授天下人学习使用,你可愿意?”
他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说道:“殿下对臣等有恩同再造之恩,如果没有殿下的赏识,我们终将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如今殿下愿意将我们的学说传遍天下,发扬光大,臣怎么会不愿意?”
说罢,墨山激动地跪伏在地。
刘义符微微一愣,才想到一个关键问题,他们这些人并不是那些敝帚自珍之人,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地投效自己。
刘义符见墨山没有丝毫藏私的意思,欣慰地点了点头。
“墨卿啊,你能如此,孤很高兴,不过那些学术理论毕竟是你们立身的根本,孤有一个办法!”
“殿下请吩咐!”
“唔~”刘义符略微思索后开口说道:“墨卿不妨先选出一些简单的公式和理论,编纂成书,待发现有天赋或心仪的学子时,可以将其收为弟子,再将那些复杂核心的内容传授给他们。”
墨山眼前一亮,随即感激地说道:“殿下此法两全其美,臣谨遵殿下旨意!”
“如此甚好!!”
刘义符并未打算取缔儒学思想,但为其他学说留出一片天地,取其精华为国家服务做贡献是可行的。
之后刘义符与墨山就工学发展展开交流,约半个时辰后,一个太监小跑着来到殿内,他踱步到刘义符身侧,恭声道:“殿下,太傅他们到了,正在殿外等候。”
刘义符应了一声“请”。
随后,刘义符转身返回帝座。太傅、司徒、司空以及曹林一同进入殿内。
曹林等人看到殿内的墨山及大殿中央摆放的曲辕犁,心中虽有疑惑,但依然第一时间向刘义符躬身行礼。
“臣等拜见殿下!”
“呵呵~诸位免礼,坐。”刘义符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几人坐下说话。
“谢殿下!”
待几人落座后,刘义符开口道:
“孤请诸位前来,是为了此物!”刘义符边说边指向殿内的曲辕犁。
曹林等人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个新奇的农具。
“殿下,这犁有何特别之处?”曹林问道。
“还是让墨监造为诸位详细说明吧。”刘义符建议道。
得到刘义符示意的墨山向着曹林几位躬身一礼。
随后墨山走去到曲辕犁一旁,“几位老大人,此犁名为曲辕犁,乃是殿下亲自命名,是在下和研造司的诸位同僚经过日以继夜的实验改良而成!”
“说正事儿!”
曹林眼睛一瞪,看了墨山一眼。
“哦,诺!”
随即墨山不再啰嗦,将这曲辕犁的各种功能和优良性,一一介绍给了曹林几人。
“你...说的可是真的?一人一牛一日就能翻耕五亩甚至更多?”
曹林几人瞪大着眼睛,看向墨山,有些不敢相信的同时,眼中满是惊喜和激动。
感受着朝中几位大佬的目光,墨山微微咽了口吐沫,沉声说道:“在下等人经过多次实验,确认无误,绝不敢欺瞒诸位老大人!”
“神物!神物啊!”
说话间,曹林几人起身来到曲辕犁一旁,双眼放光的打量着眼前的犁耙,身为大司农的曹林则是恨不得上前去抱住曲辕犁亲上两口。
多种一亩地,多收一份粮,曹林几人从政多年,自然明白这曲辕犁的出现,对于百姓来说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