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炼铁高炉旁,几个人合力推动的鼓风机不断催动炉内火焰。
陆辽和几名工学院博士以及一名宦官围站在高炉前,满头大汗。
“过去多少时辰了?”陆辽透过炉孔看着淡黄色的火光问道。
工学院主持工作和研发的博士苏陌回答:“司空,从铁矿放进去到现在已经三个时辰了,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炉。”
陆辽点头同意,“好!开炉!”
“开炉咯!”随着陆辽一声令下,两名工匠拿着铁锤来到高炉旁,一左一右地开始敲打炉底封口。
“嘿~喝~”随着铁锤的落下,很快炉底被敲出了一个人头大小的出铁口,半液态的铁矿石(类似岩浆)表面漂浮着碳灰和矿渣,顺着炉口流入旁边的土池中。
在炽热的铁矿流出之际,众人无暇顾及高温的炙烤,纷纷聚集到高炉旁,目光紧紧锁定土池内预先标记好的容量刻度。
“快到了!快到了!”
随着池内半液态铁矿缓缓上升,逐渐逼近之前设定的标记,所有人的目光都未曾移开。
而炉口处,那不断涌出的半液态铁矿似乎毫无停歇之意。
“过了!终于过了,哈哈~”
当之前的标记被完全淹没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陆辽也忍不住面带微笑,擦了一把汗,转头望向炉口,发现炉内的流动已经大大减缓。
最终,在超过标记仅一厘米后,炉内的铁矿流动终于停止。
“赶快,清炉渣!”
待稍微冷却凝固后,苏陌迅速指挥手下用铁铲将表面的矿渣和碳灰清理到一边,露出了下方白热的粗铁块。
“砸破土池,进行切割!”
随即,六名手持铁锤和精铁凿子的工匠开始有条不紊地切割白热的粗铁块,待铁块完全冷却后,人头大小的铁块便被摆放在陆辽等人面前。
“称重!”一旁的宦官叫来几名少府人员,他们手中拿着大秤,陆辽等人关注地看着他们称重,一刻钟左右,这一炉生铁的重量统计完毕。
“启禀司空,今日出铁量较之前几日提高一成,比以往共提高了五成。”负责称重的官员兴奋地报告。
听到这个消息,苏陌激动地看向陆辽:“成功了!”
陆辽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经过长时间的高炉和鼓风机改造,他们终于使用木炭将生铁产量提升到了预期的 50%,达成了初步目标。、
随后,众人聚集在矿渣堆前,苏陌拿起一块仔细检查。
“你看这些矿渣中还有超过 30%的生铁未被熔炼。”苏陌说道。
陆辽皱眉问道:“这是不是因为温度不够?”
苏陌点头回答:“应该是的,木炭燃烧时间短,需要频繁添加,每次添加都会使温度下降,对生铁产量的影响很大。”
陆辽追问:“如果改用煤炭呢?预计产量能提高多少?”
之前刘义符想过点亮煤炭这条科技树,但是后面发现晋朝此时煤炭开采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的需要,只能先把有限的煤矿送到工学院给他们研究。
苏陌沉思后说:“如果煤炭的效果如殿下所传,只需添加两次,对炉温影响小,至少能提高 20%以上。”
陆辽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看向苏陌:“也就是说,总产量能达到 70%?”
苏陌点头,“这是保守估计。”
陆辽闻言满意地笑了,“好好好!我会尽快给你调配一批煤炭过来!”
太监这时来到陆辽面前,恭敬地说道:“司空,如今炼铁产量提升,我们该去宫里向殿下报喜了。”
陆辽点头同意,转而对苏陌说:“我这就去见殿下,这里就交给你了,争取一天内出两炉。”
苏陌回应道:“放心,我会盯着的。”
陆辽便看向太监,“走吧。”
随后,他们带着统计报表离开了锻造坊。
走到马车旁时,陆辽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循声望去,见不远处有十几个人正围着一堆不明物体敲打着。
陆辽转头望向身旁的太监,疑惑地问道:“他们在干什么?”
太监恭敬回答:“司空,那是昨日清理炉壁和矿渣后的残留物,堆积在那里不美观,所以我让人准备清理掉。”
“嗯。”
陆辽点了点头,正准备登上马车,忽然停了下来。
“司空?”
太监有些不解地看着陆辽。
“十几个人清理矿渣需要费这么大力气吗?”
陆辽皱起眉头,看向那些挥动大锤的人,心想这场面不像是简单的清理,更像是在开山破石。
“去看看!”
这种不合常理的现象引起了陆辽的关注。
因为天子曾对他说过,工学之道在于对一切充满好奇和探究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工学院总领陆辽对此深信不疑,如今他走上了格物之路,对所见所闻皆想证实一番。
随后,陆辽与太监朝那十几人走去。
“见过司空!”那十几人见陆辽和太监等人过来,赶忙恭敬地站定。
陆辽问道:“这些矿渣是怎么回事?”
他看了众人一眼后,扭头看向一旁的矿渣堆,那些矿渣已凝固成石状,陆辽面露惊异之色。
一名领头之人恭敬回道:“司空,前几日天气干燥多风,为防止走水,博士让小人对这堆矿渣浇水搅拌降温,谁知今日准备清理时,它们竟凝结到一起了。”
陆辽听闻,好奇地拿起一块拳头大小、由矿渣和碳灰混合而成的物体,仔细端详。
“这似乎并非冻结而成。”
陆辽手中紧握着那看似普通的矿渣碳灰混合物,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其坚硬程度已然不逊色于顽石,这一触感,让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一种在建筑领域颇为常见的材料——熟石灰,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白灰。
熟石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时候,它便已开始在建筑领域崭露头角,作为一种重要的凝胶材料被广泛运用。
到了秦汉时期,石灰的使用更是达到了极为普遍的程度,那时,几乎每一处建筑都离不开石灰的身影,它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石灰的制作原理也并不复杂,主要是将石灰石置于烈火之中进行烧制,之后让其浸泡于水中,经过这样的过程便能获得熟石灰。
陆辽对于石灰的制作过程自然是十分熟悉的。
眼前这块矿渣碳灰混合物的形成过程与石灰极为相似,这一点让陆辽感到十分诧异。
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天壤之别,那就是此混合物的坚固程度远远超出了石灰,毫不夸张地说,石灰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陆辽敏锐地察觉到此物非同寻常,在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倘若将这个东西用于修筑城墙,那么所筑之城的坚固程度定然会远超以往所有的建筑。
想到这里,他不禁放声大笑道:“哈哈~好啊,好东西啊!”
陆辽突然放声大笑,他坚信刘义符见到此物定会高兴。
而且,这一发现是他率先完成的,领先所有人发现了一种全新之物。
若此物能替代石灰,成为新的建筑材料,那么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只要它存在,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会是自己的名字。
纵观历史,追溯到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古有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燧人取火,这些先贤哪个不是被后世敬仰?
如今自己陆辽发现了这种新型材料,虽比不上上古先贤开创之物意义深远,但也算一个开创者了,这份殊荣并非人人都能有。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自己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必将青史留名。
在陆辽心中,权倾朝野、世家第一等与名垂千古相比,简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