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立刻赶往官署,诏太傅、司徒、太尉入宫!”一道威严的命令下达。
“诺!”侍立一旁的李阳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快步向外奔去。
不多时,在刘义符殷切的目光中,陆辽和苏陌紧随李阳之后,踏入了德阳殿内。
“拜见殿下!”三人齐声行礼。
“免礼,赐座!”
“谢殿下!”、
众人依次落座礼毕之后,刘义符的目光落在陆辽身上,脸上露出笑容,急切地说道:“司空,快跟孤说一说炼铁的情况!”
陆辽微微一躬身,说道:“诺!”
随后,他便开始详细地向刘义符介绍起炼铁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被他阐述得清晰明了。其中,他着重提及了鼓风机、新炉以及煤炭在炼铁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鼓风机的出现,让火焰得以更加猛烈地燃烧,大大提高了熔炉的温度,使得铁矿石能够更加充分地熔化;新炉的设计则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炼铁的效率;而煤炭的使用,不仅解决了燃料的问题,还降低了成本。
刘义符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听到最后,他忍不住连叫了三声好,看向苏陌的目光也越发殷切起来。
这时,太傅等人三人跟随太监来到了德阳殿内。
在君臣完成礼仪之后,刘义符将炼铁产量显著提高的消息告知了他们。
得知这一喜讯,太傅三人也如刘义符一般,面露喜色,对坐在一旁的陆辽等人投以关注的目光。
对于首次面对天子和朝中重臣的苏陌而言,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只能低头坐在陆辽身边。
刘义符看着苏陌这副模样,不禁感叹,工匠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却常被人轻视,尽管之前自己曾赏赐并表彰过墨山,吸引了一些人投身于工匠行业,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任重道远。
随后,刘义符环视众人,笑着问道:“诸位都知道炼铁产量的提升对我们大晋的重要性,苏卿功不可没,你们认为应该如何赏赐他呢?”
天子话音刚落,未等众人有所反应,陆辽已率先站出身来。“殿下,臣以为苏陌博士之功绩堪比开疆拓土,应封千户侯。”
此言一出,殿内除了刘义符外,皆被其言论所震惊。陈蕃、胡广、李膺等人面露惊愕,难以置信地看着陆辽。
苏陌也瞬间愣住,大脑陷入空白,呼吸仿佛都已停止,只是呆呆地望着身边的陆辽。
“司空所言极是!”刘义符点头赞同,认可了陆辽的观点,肯定了苏陌的功绩,他继续说道:“此功确实足以名垂青史,封个千户侯亦非过分。”
稍作震惊之后,谢晦迅速回神,他是管过军事的他也明白炼铁产量增加对于国家的长远意义。
“殿下,臣认为司空所言甚是,如此功劳足以载入史册,封个千户侯也在情理之中。”他附和道。
铁多了,就能制造更多的武器和铠甲,提升晋朝的军事实力,实现兵锋所向无敌、开疆扩土的目标,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功劳,封侯自然名正言顺。
“臣附议!”陈蕃和胡广也开口附和,他们考虑到铁不仅对军事重要,对于改善农具和百姓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
更重要的是,从天子的态度可以看出,苏陌封侯已成定局,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好!既然诸卿意见一致,那就明日朝会再与百官商议。”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李阳!”刘义符点名道。
“臣在!”一旁沉默的李阳赶忙躬身上前。
刘义符看着苏陌,沉声道:“工学院博士苏陌,因炼铁有功,赏赐黄金五百两、绢帛二十匹、精盐五十斤、茶叶五罐、御酒二十坛!”
其余参与炼铁的工匠每人赏金百两,并安排在洛阳购置宅院,将他们的家人接过来妥善安置。
“诺!”
天子如此大方豪气的赏赐,让众人再一次震惊不已。
陈蕃、胡广、李膺还有陆辽都一脸羡慕地看向苏陌,因为赏赐中的精盐、茶叶和御酒,就连他们都没有多少。
等到其他人都走了之后,一直不说话的颜延之才开口说道:“少府里的钱快要不够了。”
“这么快?之前茶、盐什么的不是赚了不少吗?”刘义符有些惊讶。
“你也不看看你做的这些事有多烧钱。”颜延之白了刘义符一眼。
“咳咳。”刘义符有些尴尬地咳嗽两声,然后开口,“老师放心我有办法。”
几天后刘义符端坐于椅子上,正持笔在纸上绘制着后世冬季大棚的轮廓。
因缺乏透明塑料,他巧妙地用玻璃替代,不多时,画作完成,他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杰作。
此时,一个太监急步进入,禀报墨阳侯和大司农求见。
刘义符命其速请二人入殿,曹林与墨山在太监引领下进入,恭敬行礼。
刘义符赐座后,二人坐下。
“墨卿,玻璃炼制进展如何?”刘义符在见礼后,面带笑容地问道。
“回禀殿下,经多次实验改良,玻璃透明度已提升,可初步满足门窗安装要求,若要达到殿下要求的纯度,还需配比研究新材料和炼制程序。”墨山恭敬回答。
“玻璃?门窗?”坐在一旁的曹林听到新名词,心思一动,眼珠不自觉转动起来。
“能用就好,后续慢慢来。”刘义符满意点头,墨山等人能在短期内炼制出透明玻璃已属不易,那种能制作显微镜的高纯度材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
“大司农,来看看这个!”刘义符拿起桌案上的图纸递给曹林。
刘义符指着图纸上歪斜的线条和类似土窝棚的图案,笑着向曹林解释:“这是暖棚,用来在冬天种菜的,当然,瓜果也能种。”
曹林一脸惊讶,“殿下,您说它能种菜?”
墨山也愣住了,冬日种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刘义符继续说道:“有了煤炉,就能提高暖棚的温度,让菜在冬天也能生长。”
曹林仍有些疑惑,“所以是用煤炉增加温度来种菜?”
刘义符点头,“没错!大司农知道,植物通常在适合的季节生长,但现在有了暖棚和煤炉,就能打破季节限制。”
无非就是温度和水分,再加上日光照射,冬日种菜并非不可能,刘义符向曹林讲解了一些后世大棚的基础知识,尽管他不会具体操作,但他手下有许多专业人才在,建造冬季大棚应该不是什么难题,曹林听后震惊不已,认为天子的建议完全可行。
曹林瞬间意识到了这个暖棚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冬天的蔬菜一旦出现,绝对能让整个洛阳为之震动。
在冬日里,无论是天子还是庶民,能吃的食物非常有限,主要是崧菜(白菜)和腌制的萝卜等几样东西,鲜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这个暖棚能够成功种植并出售蔬菜,那将是一个庞大且稳定的财源。
建康这地方,向来不缺有钱人,能在冬日享用春秋时节才有的食物,无论价格多高,总会有人趋之若鹜,这不是因为那菜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曹林的眼中闪烁着越来越明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无尽的金银财宝在眼前闪烁。
他恭敬地看向刘义符,语气中充满了敬佩:“殿下真是神人在世啊!冬日种菜,随意调节时令,这等技艺简直是神仙手段!即便是神农在世,也无法与之相比啊!殿下的德行足以盖过三皇五帝……”
“行了行了!”刘义符打断了他的夸赞,虽然心中有些得意,但还是故作谦虚地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曹林被天子打断后,脸上没有丝毫尴尬的表情,仿佛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一般,他的神态依旧淡然自若,似乎对这种场面已经习以为常。
一旁的墨山、赵忠等人则是一副见惯大场面的样子,对于曹林的夸张言辞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