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各位都是忠义之士,殿下知道了,一定会非常高兴!”
见到众人如此“无私奉献”,曹林也忍不住感到欣慰,对众人毫不吝啬地予以表扬。
“大司农过誉了,为殿下分担忧劳,这是我们应尽之责。”
“好了,你们的心意本官会如实向殿下禀报,但捐献就算了!毕竟这次需要的农具数量巨大,你们能承受,别人却未必能,还是应该让你们有所收益的。”
曹林心里清楚,就算这些人愿意全力制造农具,所有作坊加起来也无法满足春耕的全部需求。
人总是追求利益的,不给点好处,单凭道义恐怕难以完成这次任务。
周明急忙开口:“大司农,我们……”
“呵呵,好了,不必多说。”
没等周明说完,曹林便笑着挥了挥手打断了他。
曹林神情庄重地看向众人,郑重说道:“诸位要牢记,刘公和殿下对此次春耕极为看重,一切事务都需以最快的速度赶制农具为首要任务,若能提前完成,本官定会亲自向殿下为诸位请功,诸位都明白了吗?”
“请大司农放心,我们回去后必定全力以赴扩建作坊,定会在春耕前将朝廷所需农具赶制出来!”众人齐声回应。
曹林的话语让众人心中一喜,有钱可赚,还能得到刘裕和刘义符赏识,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于是,他们纷纷拍着胸脯向曹林做出保证。
曹林微微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事不宜迟,诸位赶紧回去准备吧。”
“我等告退!”众人应了一声,随后各自离开。
周明离开官署后,第一时间回到家中,他一面下令名下的作坊立刻开工赶制农具,一面赶忙将当地的豪强再次召集到家中。
在听了周明转述的曹林和朝廷的需求后,一众豪强纷纷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毕竟他们以前经常和周明合作,他们也着实从中获得了诸多好处。
周明和其他富商豪强纷纷联系各自的家族,除了巨大的利益,他们还想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因此,各个家族不仅让自家的作坊全力生产农具,还不断招募人手、扩建作坊。
许多之前关闭的作坊重新开张,同时在各大家族的带领下,无数新的作坊加入生产行列,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皇宫内刘义符伏案书写,神情专注。
一旁侍立的李阳偶然看到了纸页上写的“经济、流通”几个字。
“哎,经济真难搞!”刘义符盯着空白纸页,心中暗自叹息。
在中国古代,从晚汉到南北朝时期,由于耕作技术不高,“庄园经济”一直是主导模式。
封建时期存在一种集中大生产模式,即庄园经济,地主将自身名下的土地、农民以及各类作坊等聚集一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力求自给自足。
相较于小农经济,庄园经济具备更强的抗风险与抗天灾能力,能更有效地抵御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正因如此,才有了“东吴大姓,闭门成市,牛羊盈野,童仆成军”的现象。
然而,庄园经济也存在显著弊端,其先决条件是土地和生产的高度集中,而这必然引发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使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地主豪强的“农奴”,大量资源和人口被地主豪强掌控,直接对国家税收和兵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削弱。
故而,当下刘义符若要彻底破除或者降低庄园经济的危害,唯一途径便是推动和发展小农经济。
即便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方式,也应努力实现两者的并存与优势互补。
如今,曲辕犁的出现为农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农学院的专家们也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精耕细作”这一种植模式,旨在提高自耕农的抗风险能力。
曲辕犁的问世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它为小农经济和小规模经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这一进步不仅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为后续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宋代,中原地区的经济迎来了真正的繁荣发展期,这一时期,生产力的提升直接带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为刘义符实施其改造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改造和发展新的经济模式是一项庞大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激活经济活力,促进资金、商品以及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不仅能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和韧性,还能激发创新动力,推动社会持续向前发展。
钱在手里只是纸或数字,花出去才能体现其价值,流通的钱能刺激消费、生产,创造价值,进而提升生活水平和经济整体实力,刘义符的任务是让钱流动起来。
贸易是表面方式,生产与供需结合才是根本。
考虑春耕情况后,刘义符写下“钱”字。
围绕“钱”字,他写上粮食二字。
接着在粮食旁写劳动力、农具、工厂作坊、材料、辅助材料等,形成一个圆圈,把“钱”字围在其中,最后相互连接,形成紧密关系网。
刘义符放下手中的毛笔,拿起自己的杰作,仔细端详了一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阳!”
“属下在!”听到刘义符的呼唤,李阳连忙躬身来到刘义符身旁。
刘义符笑了笑,随即将图纸递给李阳。
“来看看朕的杰作,觉得怎么样?”
“诺!”李阳小心地接过图纸,仔细观看起来。
看着图纸上紧密的关系网,李阳的眼珠随着图中的圆圈不断移动,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中间的“钱”字上,开始思索。
不多时,李阳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的微表情被刘义符清晰地捕捉到了。
刘义符笑呵呵地看着李阳:“呵呵,怎么样,看出什么来了?”
“殿下!属下见识浅薄,怕说不好……”
李阳心中有所悟,却不知如何表达,刘义符问他,他显得支支吾吾。
刘义符轻笑:“无妨,按你理解的简单说!”
“诺!”李阳恭声应是,同时在脑海中过滤想法。
“殿下,粮食、工厂、工具等连起来像车轮,钱就是轴,车轮体现钱的价值,钱支撑车轮形成,如此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咦?”刘义符诧异地看向李阳,他本想听李阳拍马屁,乐一乐,没想到李阳扯出这套理论,怎么以前没发现李阳有经济头脑?
“殿下,属下说错什么了吗?”
李阳见天子目光呆滞地注视着自己,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刘义符回过神来,放声大笑,称赞道:“哈哈,不错,你的‘车轮论’真是精彩,没想到你有这样的才华!”
听到天子的夸奖,李阳心中大喜,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认同和接纳。
刘义符接着说:“你把这图纸抄几份,送到大司农、陆辽他们那儿,给他们讲解一遍。”
“遵命,属下一定不负所托。”李阳坚定回应。
李阳心下大喜,刘义符所提到的人,都是朝中重臣,进而也就说明了这个事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