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符坐在桌案前,手持纸笔书写。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1”的形状。
“郭钊,这个字你认得吗?”说话间,刘义符将纸张递给了一旁的太监郭钊。
郭钊接过纸页,盯着上面大大的“1”,愣了一下。
“陛下……奴婢见识短浅,从未见过这种文字,这个字念‘竖’吗?”看着与竖立棍子相似的符号,郭钊摇了摇头。
“那朕就教你,这个‘1’是数字‘一’的小写形式!”刘义符笑了笑,解释着,并随即拿过纸张,在“1”的后面划了一个横杠。
“哦,原来如此,陛下真是太聪明了!如此简单明了的方法都能想出来,真是让奴婢万分敬佩!”
看着刘义符画出的图形,郭钊连忙点头,随即奉上一句恭维。
“哼,别拍马屁了,继续看。”刘义符瞥了一眼郭钊,随后在纸上写下了2到10的阿拉伯数字,并在旁边标注了相应的小写方式。
“来,念一遍给我听。”
写完之后,刘义符再次将纸递给了郭钊。
“遵命!”郭钊恭敬地接过纸页,左右环顾了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准确地念出了一到十的数字。
听完后,刘义符微笑着点了点头,严肃地说:“不错,多念几遍记下来,一会儿我要考你。”
“是,陛下!”听说要考核自己,郭钊不敢怠慢,立刻拿着纸页开始轻声朗读,努力记住这些数字的样子。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德阳殿内充满了郭钊略带紧张和急切的声音。
刘义符面带笑意地看着郭钊不停地念叨着各种数字,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自己小时候学数学的情景。
几分钟后,刘义符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便叫停了郭钊。
“那些数字,都记清楚了吗?”刘义符问道。
“回殿下,都已经记清楚了。”郭钊回答。随后,他将手中的纸张递给刘义符。
“既然都记住了,那朕就考考你。”刘义符笑了笑,从桌上拿起纸笔递给郭钊,“准备好!”
郭钊接过纸笔,恭敬地站在一旁,目光注视着刘义符。
“写六!”刘义符命令道。
郭钊迅速在纸上写下一个“6”字。
刘义符继续说道:“再写‘六六六’。”
郭钊又快速地写下“666”。
看到郭钊的表现,刘义符忍不住大笑:“哈哈,不错不错,继续!”
随后刘义符将一到十的数字,分别对郭钊进行了考校,而郭钊也全都一个不差的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写了出来。
“嗯,好!”
看着郭钊默写的这些数字,刘义符满意的点了点头。
“郭钊,你觉得这些数字比以往的数字如何?”
“回禀殿下,这些数字比之筹数要更加简单、好记,书写也更加快捷、清晰!”
郭钊想了想,然后将自己能想到的优点全都详细的叙述了一遍。
“嗯,说的不错!”
刘义符笑着点了点头。
一个太监都能这么快掌握并发现其中的好处。
想来那些文人学子,以及朝中的官员短时间内掌握起来也没问题了。
事实上,刘义符之所以重视这一改革,是因为那些繁杂的原始报表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这些报表中的数字不清晰,缺乏直接明了的概念,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通过引入阿拉伯数字,刘义符希望能够改善这一状况,使政务处理更加高效。
在古代,纸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文书的保存和传播,刘义符曾因纸张问题有所妥协,但如今随着墨陈纸技术的普及,各级官署纷纷采用其进行日常办公与记录,这一变化促使他对数字和报表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有必要对现有的数量单位体系做出调整。
随即刘义符将数量单位,如:百、千、万、百万、亿等数,进行了重新的编写。
并绘制了一份田格式的报表模板,将时间、收支、总计等格式进行了横向编排。
随后刘义符让郭钊找来一份少府的账簿,然后将账簿上面的数字摘抄、整理到了新式的报表上面。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数据呈现更为直观,也为后续的财务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呼~,总算是完成了!”
忙活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之后,看着手中清晰简洁的报表,刘义符面露笑容,满意的点了点头。
“来看看,孤弄出来的这个怎么样?”
说话间,刘义符将那份报表递向了一旁的郭钊。
“诺!”
郭钊恭声应是,随即神色恭敬接过报表。
当看到报表中那堆密密麻麻的数字之后,郭钊不由得感觉到了一阵眼晕。
“先看左侧数列的时间,跟上方横列的收支与剩余,然后从第一排横格,由左往右横着念!”
看着郭钊站在那里愁眉苦脸的样子,刘义符不由的提醒道。
“是殿下!”
很快,郭钊就将报表上记录的账目,一条条清晰而又准确的读了出来。
“怎么样?现在感觉如何啊?”
“回禀陛下,这种记账方式,更加直接清晰,若是查账和汇总的话,也只需对比最后的结果即可,简直是方便、快捷到了极点!”
郭钊说到最后,对于刘义符弄出来的这种报表,也是不住称赞不已。
刘义符笑着点了点,“说的不错,日后有了这种记账和统计方式,也省的孤还要去一个个的去抠字眼儿!”
“殿下”真乃前无古人之圣君,居然能够发明此法,真是让奴婢对您的敬仰之情无以言表......”
“得得得,少拍马屁了!!”
说话间,刘义符将那报表跟自己重新编订的数字与数量单位一起递向了郭钊。
“去拿着这些东西,多抄录几分,然后送去尚书台、少府、三所学院、以及大司农那边,并教给他们怎么用,让他们日后都用这种方式!!”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