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这一仗打了整整四年。
一开始刘裕对胡夏动手,但是胡夏凭借骑兵的优势打得刘裕很头疼,虽然他们有了马鞍马蹄铁,还有杀伤力更高的武器,但战马和骑兵的差距不是一下子就能填平,加上魏国暗中支援胡夏,所以一开始的进展并不顺利。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随着战争的锤炼和对胡夏战术的熟悉,刘裕的军队开始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而最致命的是魏国和胡夏发现自己要耗不过刘宋了。
这几年刘义符一系列改革的成果终于是展现出来,粮食增产,生产效率提升,水泥录得修建物资运送效率答复提升,让刘宋的国力远远超过了魏国和胡夏。
战争的第三年,胡夏和魏国就因为军饷问题彻底支撑不下去了,赫连勃勃军事水平再高,但是看着饿的骨瘦如柴的士兵和战马也无能为力。
公元421年5月,人困马乏的赫连勃勃被刘裕擒获,胡夏灭亡。
而灭掉呼啸后刘裕并没哟收兵,而是继续向魏国发起进攻。
很快坚持不住的就变成了魏国,之前为了拉拢胡夏抵抗刘宋,拓跋嗣拿出了大量的粮食给胡夏,现在刘裕向他进攻,他又不得不继续征粮抵抗,可眼下魏国实在拿不出粮食了。
连年天灾加上赋税本来就让老百姓受不了,现在再加上征粮,魏国的老百姓实在受不了纷纷揭竿而起。
转眼间魏国上下乱成一片,混乱的最终结果是,魏国上下无心抵抗,开始还能和刘宋军队抗衡的魏军到了后期只能看着刘裕兵不血刃地占领一座一座城市。
公元423年2月,彻底支撑不下去拓跋嗣,选择向刘裕投向,魏国灭亡。
更可怕的是都这样了刘裕还没有停下战争的脚步,再清扫剩余的抵抗力量后,刘裕向东北的游牧民族发起进攻。
在敌人眼里刘裕就像是疯了一样,刘宋的军队更是魔鬼中的魔鬼,游牧民族根本不敢硬抗,只能边打边撤。
等到423年9月,刘裕将整个东北地区吞了下来。
看着眼前辽阔的平原,骑在战马上望着黄昏的刘裕,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恍惚。
“陛下。”王镇恶骑马走到刘裕身边,小声问道,“我们在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煤矿和铁矿。”
“嗯,安排人手开采,送回去。”刘裕平静地应了一声。
王镇恶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
“还要继续向北吗?”
刘裕抬起疲倦地头望向田边:“继续吗?”
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抗一段时间,继续向北,多打下一些地盘减轻刘义符的压力似乎很好。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刘义符他就忍不住想起其他孩子,特别是他的女儿,恍惚间他好像回到了立功回家后第一次见到自己女儿的时候,脑海中不自觉地回想起女儿的声音:“爹爹!”
“我应该再回去看看。”
“回去吧。”刘裕调转马匹的方向,“让毛修之选人和他一起留下筑城守住这里,其他人一起回家吧。”
“是。”
如今刘宋境内一片欢腾,刘裕拿下北方和东北后就有无数商人世家豪强主动派人来建设开放,然后将采集到的矿场,抓获的俘虏带回去,用以扩大生产。
刘义符停滞了几年的改革也得以进一步向刘宋全境扩张。
可是刘义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躺在床榻上的刘裕刘义符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刘裕是彻底老了,头发花白,呼吸也不像以前那样沉稳有力。
刘兴弟跪坐在床榻边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别哭了,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刘裕很当然,刘穆之逝世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能像现在这样统一全国后回来躺着就已经很好了。
“父亲。”刘兴弟有很多话想说,可话到嘴边什么也说不出来。
刘裕又看向刘义符:“国事都处理好了?”
“父亲,孩儿想陪着父亲。”
“我没什么好陪的,你该做的就是守好这个家。”
刘义符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把寝宫留给了刘裕和刘兴弟。
其实这段时间真的没有什么大事,尤其是中央,所有人都知道刘裕大限将至,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搞事,能处理的全都自己处理,不然刘裕不带他们一起走刘义符也会送他们走,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生怕触碰刘裕和刘义符的霉头。
刘兴弟住在了宫里,刘义符干脆把处理公务的地方搬到了刘裕的寝宫,开始刘裕还会说些什么,但到后面也就接受了。
平日里爱闹腾的刘义真也不淘气了,学会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来刘裕的寝宫陪着刘裕。
秋去冬来,刘裕的身体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裹着厚厚的被子依旧感觉到冷,这位征战一生的帝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刘裕坐起身靠在床头,窗外的雪景,过去的一幕幕不断浮现,从平头百姓到从军入伍,再到登基称帝,一幕幕都显得那样不可思议。
公元423年11月19日,刘裕安然闭上了双眼,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424年正月,刘义符登基称帝,年号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