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的队伍因大雪暂驻河间,待雪融再出发。
刘义符便让郭钊召集大户商人,之前那些商人想要出海经商主动找上他的时候他就有新的想法。
郭钊领命离去,很快涿郡大户商人跟随而来步入郡守府大厅。
众人入厅依礼向刘义符行礼 :
“我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宋万年。”
“免礼!”
“谢陛下。”
行礼过后,众人也全都神色拘谨的低着头,站在那里。
“今日召诸位来,不为别的,只是随便聊一聊,诸位不必拘谨,都坐下说。”
“诺!!”
刘义符环视众人,问道:“诸位皆是涿郡有名的大户和豪商,平日里与幽州北部多有交往,不知你们对高句丽、扶余等地的商业价值有何看法?”
众人闻言,心中一凛,有些不明所以然,那些曾与高句丽和扶余商人有过交易的,更是面露惊惧,误以为天子是要清查他们。
谢晦见状,笑着解释道:“诸位不必多虑,你们都是大宋的良商,陛下不过是想知道,以你们之见,高句丽和扶余是否有经商价值。”
商人书齐赶忙起身回答:“回禀陛下,高句丽、扶余等地物产丰富,有马、赤玉、各种珍稀皮毛及药材等物,在大宋都极受欢迎。”
我大宋的绢帛、釜、陶、酒等物在高句丽、扶余两地颇受欢迎。刘义符点了点头:“那诸位与高句丽、扶余通商,其利如何?”
书齐道:“回陛下的话,因两地苦寒,且多为山林,道路难行,盗匪极多,一年下来也仅能通行一次,虽有利,但不多。”
刘义符眉头一抬:“也就是说,主要还是因为道路的原因?”
“是的陛下,那帮夷人,愚昧无知,根本不晓道路之便,故而从不铺路,许多地方甚至连一条小桥都没有,常年与世隔绝,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有一次小人带着商队去高句丽,路过一条小河,河对岸一个村庄的村民,拿着许多手臂粗的极品药材,要换小人的商品,可惜就是因为没有桥,过不去。”
“我曾遇到一些人要用好马换商品,那完全是能作为上等战马的,就是因为那道路实在是在烂了,小人只恐折了马蹄,这才没敢运回来。”
“我也有过一次......”
随即书齐与厅内一众商人,也七嘴八舌的开始吐槽起了和高句丽、扶余通商地情况。
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交通,本来是能赚大钱的,结果就是因为道路、桥梁造成了阻碍。
大家吐槽完,刘义符严肃地说道:“朕这次巡察各方,就是为了了解民意,解决大家的难题。”
他继续说:“朕计划未来征伐高丽,不仅是为了宣扬国威、展示霸权,更是为了开发经营,将高句丽彻底纳入我们的版图,让它成为大宋的一部分。”
刘义符的话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所有人都愣住了,人们没想到当今天子竟有此等雄心,也没想到刘义符会告诉他们这件事,一时间,大厅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所有人震惊地看着这位少年天子。
众人在震惊之余,开始思索天子话语背后的含义,如今天子有意吞并高句丽,若成功,他们再想通商,无疑会更加便利。
东北的丰富资源和物产足以使他们跻身大宋顶尖豪商之列,想到这一点,大户商人呼吸急促起来。
以为商人起身向刘义符行了一礼:“陛下,我家有余财,愿献出以助王师。”
其他商人也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帮助大宋吞并高句丽,刘义符笑着摆手说北征大军粮草充足,不需要他们的家财。
听到天子拒绝,众人一时愣住了。 刘义符继续说道:“朕将诸位找来,是有其他事情。”
“请陛下吩咐就是,我等定会竭力效劳。”
“诸位也知道,想要彻底吸收一个地方,战争只是最基本的手段。
战争过后,想要那些被征服的百姓,心甘情愿的接受大宋的统治,治安管理、民事生产、商业经济、文明教化....等等这些,都缺一不可。”
“治安、民事、教化这些,大宋倒是可以做到,至于商业经济,那就要靠诸位来帮忙才行了。”
“请陛下放心,我等定会全力以赴。”众人齐声应道。
“好,朕准备从涿郡开始,修建一条贯通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属、玄菟等地的道路,然后以玄菟为起点,搭建一张覆盖高句丽、扶余等地的道路网.....”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一个地区,想要发展,道路交通可谓是重中之重。
而且道路通了,也能进一步加强朝廷对于地区的掌控力。
对于天子的提议,一众商人大户也不由兴奋不已。
修建一条贯通东北的道路系统,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可言喻的好处。
众人不待刘义符开口,便一脸兴奋的纷纷主动请求出资,修建道路。
对于这些人的热情,刘义符也点头应允,并承诺道路修成以后,免收五年的路税、关税,作为对众人的嘉奖。
看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的一众商人,刘义符猛然意识到,如果能够提高这些商人的眼界与格局,他们的存在,对于帝国未来霸业来说,其作用,绝对不比军队要差。
于是乎,刘义符下令,以大宋天子的名义,在郡守府内,开办了一场晚宴,用来招待当地的商人大户。
闻听此讯,那些大户商人,也不由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