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十四年,刘义符正式下令征伐高句丽。
景平十七年,辽东半岛彻底归入大宋领头内,刘义符也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海上。
景平二十年东莱造船厂,在朝廷、各大家族和商人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
船厂工匠们依据工学院提供的图纸,对原有楼船加以改造。
为适应海上风浪,他们将船底改为龙骨结构,形状从平底变为V底,如此一来,船吃水更深,且更加坚固平稳,利于破浪航行,同时,加大船帆并采用帆桨并用的方式,兼顾了楼船的运载力与帆船的远航力。
这种新型海船全长三十五米,宽十米,水深四米,设有一大一小两个桅杆,保留楼船的木蓬,类似广船,每艘船能同时搭载三百余人,运送百吨货物,堪称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
经过渤海湾航行实验后,东莱船厂已造出二十多艘新式海船,还培养了一批具备近海航行能力的水手。
不久,鸿胪寺使团及各大家族、商人登上新式海船,离开东莱,驶向银矿丰富的四座列岛。
水手们悠闲地躺在甲板上晒太阳,而随行的官员则四处张望。
负责率领这支使团的是刘瑀,刘穆之的孙子。
此次出使给刘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离开东莱后他便不断晕船,连续数日上吐下泻,幸亏随行医者医术高超,才保住了他的生命,海上的潮湿气候也让他痛苦不堪,每当他快要放弃时,便会想到爷爷和父亲的期望,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刘瑀站在甲板上,任海风吹拂,远眺海上景致,他本白皙的皮肤也因海风变得有些干裂。
此次出使,刘瑀肩负重任:率手下勘探列岛银矿,确立大宋在岛上众国的霸主地位。
时至午时,众人正准备开饭,刘瑀扭头望向东北方向,瞬间,他愣住了,只见海面远处露出隐隐约约的地平线,他用力揉了揉眼睛。
“哈哈~,看到了,我看到了,快来瞧啊!”刘瑀兴奋地喊道。
周围水手和士兵听到喊声,纷纷跑到船边。
“陆地,是陆地!!”众人看到远处地平线后,齐声高呼天子保佑。
随后,刘瑀下令调整船队方向,加速驶向那片陆地。
一个时辰过后,船队逐渐靠近陆地。
众人看到前方是一片海滩,数艘简陋的小渔船停泊在附近的水面上,不远处有一个小渔村,一群身材矮小的渔民正在海边忙碌地收拢渔网、捡拾贝壳和渔货。
这些渔民注意到了靠近的船队,开始发出怪叫,声音仿佛野蛮人一般。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逃跑,而是整齐地跪在沙滩上,朝着船队磕头并念念有词。
“他们在干什么?”船头的刘瑀好奇地看向身边的向导。
“回贵使的话,这些本地人可能把您和船队当成了天神,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船只和如此庞大的船队。”
向导解释道:“这帮人地位低下,如果遇到比他们强大的人,即使拿刀砍他们也不会躲避或反抗。”
马韩的一名向导谄媚地向刘瑀介绍了岛上土着的情况,言语间充满鄙夷。
刘瑀听后不禁笑了出来。
船队靠岸后,刘瑀带领使团众人下船,走向正在叩头的渔民。
渔民们看着身高两倍于他们的“巨人”,敬畏之情更盛。
刘瑀面露鄙夷之色,随即对向导说道:“去,让他们别磕头了,顺便问问这里是哪里,北窝国在何处。”
向导恭敬应是,上前与渔民交谈,片刻后,向导带着探得的消息返回刘瑀跟前。
“贵使,据这些土著所言,此地属于邪马台境内,管理他们的首领名叫舌灵,他们只是渔民,对北窝国的具体位置并不了解。”
“舌灵?这是什么名字?”刘瑀皱了皱眉,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随后,刘瑀召集护卫使团的士兵统领、皇家商行的负责人以及随行的世家之人进行商议,经过一番讨论,众人决定放弃寻找北窝、拘奴、黑齿等国,改为见机行事,毕竟按照朝廷新颁布的航海条例,看到哪里就视为自己的领土,他们也懒得再去探索其他地方。
于是,两千艘海船上的四千多人全部下船登岸,那些渔民被抓捕后成为奴隶,开始帮助他们搬运货物和搭建营地。
渔民们对强者极为服从,毫无反抗之意。
此次前往列岛的人员中,除商人和各大家族的负责人外,还有包括护卫使团在内的三百名汉军士兵、水手及护卫共三千七百名可战之士。
工学院的学员虽然也有战斗力,但因身份特殊未被纳入战斗序列。
此次出海,众人除了货物,还携带了大量的弓箭与刀枪,打算能抢就抢,打不过则进行交易。
商议后,刘瑀决定明日去探查该国士兵的战斗力,他渴望像班超那样为大宋拓展疆土。“贵使在吗?”
营帐内,刘瑀刚刚躺下,马韩的那名向导就找了过来。
刘瑀皱了皱眉头:“什么事?”
“贵使,那些土着给您供奉了两名年轻女子,希望您能收下!”
说话间,向导便领着两名女子走了进来。
刘瑀抬眼望去,只见那两名女子,身上穿着好似被单一样的衣物,抹的煞白的脸颊两侧也抹了如血一般的腮红。
“这什么恶心的东西?赶紧送走!”
两名女子的妆容,也着实将刘瑀恶心的不行,赶忙挥了挥手,让向向导将她们带走。
向导愣了一下,随即犹豫道:“贵使,如果您不收下她们的话,按照这帮土着的说法,就是触怒了您,她们回去之后,就会被立刻杀死沉海的。”
“嗯?还有这规矩?”
刘瑀不由微微一愣,随后看了向导一眼:“罢了,她们就赏给你了!”
向导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多谢贵使赏赐!”
说着,向导便领着两个女子,向着帐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