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刘义符找来毛修之询问新铸钱币的进展。
“回禀陛下,经过研造司与工学院共同研制,新币模板已完成并开始制作。”毛修之回答,随后从袖中取出一枚直径三厘米、厚三毫米的圆形银币。
刘义符接过银币仔细观看,墨高等人为避免银币磨损,掺入了合成钢材,使其表面光亮硬挺,类似后世的大洋。
银币正面有龙形图案,背面中央有日月图,四周是九鼎图,象征大宋光芒笼罩四方。
原本打算在正面刻上天子头像,但被刘义符拒绝,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头像出现在钱币上有助于名望,但自己尚未达到那样伟大的程度。
“不错,这新币单凭精美图形就价值非凡。”刘义符细看银币后露出满意笑容,将银币递给颜延之,让朝臣传阅。
“确实是难得精品!”
“这银币价值定稳如泰山。”朝臣们赞不绝口。
刘义符询问毛修之:“银币制作怎样?储量多少?”
“铸币厂已建成,十套模板日产五千枚,共二十万枚。”毛修之答。
刘义符皱眉:“太少。”
毛修之解释:“模板易解,但银铤不足,难大规模铸造。”
刘义符轻叹:“看来要加快邪马台和北窝国的开发了。”
如今,许多大宋的冒险者前往日本列岛,然而多数人刚刚登陆,银铤的开采尚未形成规模。
刘义符提出内阁应向东莱、琅琊两郡发文,集中力量收购银铤,同时制定优待政策,鼓励更多人去北窝国开采银矿。
朝臣们点头应允,毛修之遵旨行事。
六月十五日,皇家炼铁厂内,工人们因即将发工钱,脸上洋溢着喜悦。
王小凑到组长李四身旁,笑着询问上月工钱是否丰厚。
李四笑了笑,说道:“肯定的,我估计啊,连同工钱和奖励算在一起,咱们组每人最少能有四千五百钱左右。”
“真的?”王小连周围那些工人听闻此言,顿时兴奋不已。
“感谢陛下,感谢大宋!”说着,一些工人不约而同地朝着皇宫方向拜了拜,要知道,在进入皇家炼铁厂之前,他们辛苦劳作一整年,也未必能积攒下四千五百钱,可如今才劳作一个月,收入就比以往一年还多,这不仅能保障一家老小衣食无忧,还能供孩子读书识字。这种天壤之别的变化,让这些刚刚脱离苦难的工人对当今天子充满感恩。
就在这时,负责监管炼铁厂的一名官员和一名宦官,带着厂内几名主事朝着厂房走来。在他们身后,跟着几辆马车,车上装着几个木箱。
工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些木箱上,他们知道里面装着的是自己应得的工钱。
“咦?组长,有点不对劲啊!以前拉钱的马车每次都有二十多辆,今天怎么只有四辆?而且木箱也小了许多!”王小满脸疑惑地问道。
李四笑了笑说:“呵~,有什么可奇怪的?难道你还担心工钱会没了吗?”
王小摇了摇头:“倒不是担心工钱没了,咱们厂是陛下的产业,怎么会拖欠我们的工钱呢?我就是觉得好奇而已。”
李四笑着摆了摆手:“别好奇啦,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几名主事分别来到各个厂房门口,把桌案摆放妥当。李四和其他组的组长也将记录好的出工情况交给了这些主事。
“王小!”主事喊了一声。
“哎~,来了!”王小兴冲冲地跑过去。
那主事看了看王小的出工记录,然后拿起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四千五百二十三钱”几个字。
“去领钱吧!”主事将纸条递给王小,指向后方的木箱。
“多谢先生!”王小抱拳行礼,乐呵呵地走向木箱。
“王小,工钱不错嘛!”负责发钱的主事看着纸条,从后面取出四枚银币和五百二十三个铜钱。
“先生,这是……”王小有些惊讶,没敢马上接过来。
“放心吧,这是新币,一枚顶一千钱,你不喜欢的话,可以去皇家商行换铜钱。”主事详细解释了银币的情况。
“既然是陛下命人制造的,我放心!”听到天子的名头,王小乐呵呵地接过了银币和铜钱。
王小与其他工人一样,起初对银币持有疑虑,然而,得知这是天子推行的新币后,他们立刻打消了心中的疑惑,由此可见,天子威望深入人心,使得这些工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信任。
黄昏时分,王小下班后满心欢喜地揣着工钱,踏上回家的路,路过一家服装铺时,他被店内摆放的几件漂亮衣服吸引住了脚步。
这家铺子是皇家商行的一部分,里面的衣物都是由皇家服装厂制作,采用的都是上好的绸缎,最便宜的一件也要四百文左右。想到家中婆娘和女儿破旧的衣服,他咬了咬牙,决定进店看看。
“欢迎这位客官,您是自己买还是给家人买?”看到有人进来,店员热情地迎接上来。
“我想给我妻子和女儿各买一套。”王小说。
接着,他将妻子和女儿的身高体型告诉了店员。
那伙计点了点头,帮王小挑了两件衣服。
王小看着衣服上鲜艳的花色和漂亮的图案,满意地问道:“多少钱?”
伙计笑道:“六百二十钱。”
王小微微心疼了一下,掏出一枚银币递给伙计。伙计看到银币,惊讶地问:“您在皇家工厂做工吗?”
王小点头:“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伙计解释道:“这种新钱只有皇家商行的人才有,别人拿不出来。”
王小好奇地问:“这么说,除了我们这些人,别人都没有?”
伙计肯定地答道:“当然!”
听到这话,王小心里乐了,升起一股自豪感。如今,皇家商行的实力毋庸置疑。
不过三日,推行出去的银币开始在建康小范围流通。这些银币,除用来给工人们发工钱以外,也有一部分,流到了那些大族子弟的手中。
相比于拿着一堆铜钱出门,这些大族子弟,似乎更喜欢这种制作精美的银币。
不为别的,有面子.....
尤其是,当那些外乡土包子们,掏出银币后,露出的那种吃惊、羡慕的表情,更是让这些大族子弟享受至极。
一时间,仅在皇家商行内部流通的银币,竟然成为了高贵的代名词,惹得许多受过嘲笑的富家子弟,也纷纷花费高价收购这种新币。
以至于原本定价一千钱的一枚银币,竟然被他们炒到了一千五百钱。
而那些在皇家工厂做工的工人们,也因此赚到了一笔意外之财。
虽说用一千五百钱买来的银币只能当一千钱花,但是在那些大族子弟和富家子弟眼里,面子永远比钱重要。
可是流通的银币,只有二十万枚,根本就无法满足那些大族子弟的虚荣心。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皇家商行也立马放出了消息,只要使用一两银铤,便可换取一枚银币。
于是乎,那些大族子弟们,又开始将目光放在了银铤上面。
可是银铤又去哪里收购呢?
都在邪马台和北窝国.....
一时间,因为银币的出现,引起了一股采银热。
更多的大族子弟也纷纷组织人手,向着东莱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