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基地的指挥中心依旧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李薇站在实验台前,手指轻点操作屏,目光紧锁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她的眉头微微皱起,病毒样本的结构图谱已经初步解析完成,但其中一段非自然序列编码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
“这段基因链……不像是自然变异的结果。”她低声自语,将数据截图保存,并标记为“未知来源”。
身后的张峰正在对一台老旧的基因测序仪进行改造,他一边调整设备接口,一边问道:“发现什么了吗?”
“有个异常片段,形成时间比‘蚀智’病毒还要早。”李薇回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而且它的序列排列方式,和我在学院时期研究过的一种古老病毒非常相似。”
张峰闻言停下手中的动作,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如果它不是偶然出现的呢?”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疑问。
与此同时,秦烈正站在指挥室角落的一间密闭房间内,面前是一块临时搭建的通讯终端。他的表情冷静,但眼神深处却藏着难以掩饰的紧迫感。
陈浩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信号稳定了,目标已上线。”
屏幕亮起,一个苍老但依旧清晰的声音响起:“你是谁?为什么知道我的联系方式?”
“我是秦烈。”他开门见山,“我需要你的帮助,关于一种新型远程传播病毒。”
短暂沉默后,对方缓缓开口:“你手上有什么资料?”
秦烈将李薇整理的初步分析结果上传,几秒后,那边传来了低沉的吸气声。
“这……是Echo计划的一部分。”对方的声音忽然压低,“你们已经被盯上了。”
“Echo计划?”秦烈皱眉,“那是什么?”
“不该问的别问。”老人顿了顿,“我能帮你们分析病毒来源,但只能维持五分钟的连接。”
秦烈没有追问,而是迅速切入重点:“我们需要最快速度研发出疫苗,哪怕只是临时性抑制剂。”
“给我足够的时间和样本,我可以试试。”老人说完,画面一闪而逝,通讯中断。
秦烈摘下耳机,转身走出密室,迎面便看见林雪走了过来。
“图书馆那边有收获吗?”他问。
林雪点点头,将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递给他。“在一本旧书里找到的。”
秦烈展开纸条,上面只写着一句话:
“Echo计划仍在运行——小心‘空气’。”
他盯着这几个字,良久未语。
……
次日清晨,基地内部的科研小组全面启动病毒研究工作。李薇带领医疗团队重新校准实验室设备,并借助空间系统优化了部分关键仪器的性能。短短几个小时内,测序效率提升了三倍以上。
“这段非自然序列的结构很特殊。”她在会议室内展示分析结果,“它具备极强的嵌合能力,可以与多种病毒载体融合,增强其传染性和潜伏性。”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人为设计的生物武器。”林雪冷冷道。
“更糟的是,它可能是某个更大项目的一部分。”李薇点头,“我们掌握的信息还太少了。”
秦烈环顾众人,沉声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深究它的来龙去脉,而是尽快找出应对方案。”
“我已经联系了一位外部专家。”他说,“他会协助我们分析病毒结构,并尝试提供疫苗研发方向。”
“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张峰插话,“我建议同时尝试几种不同的合成路径,以防万一。”
“同意。”李薇点头,“我已经列出了一份可能有效的抗原组合清单,接下来会进行模拟测试。”
“另外,”林雪补充道,“我们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关于早期病毒学研究的资料,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思路。”
会议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确定了以下分工:
李薇负责病毒结构深入解析;
张峰协助优化实验室设备并参与疫苗合成;
陈浩继续追踪暗影势力的通信动向;
林雪带队加强外围巡逻,防止敌方渗透;
秦烈则保持与外部专家的联络,确保信息同步。
所有人各司其职,基地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而有序。
……
几天后,李薇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她在一次深度扫描中,意外发现了那段非自然序列的原始编码来源——它竟与上世纪末一项名为“Project Echo”的秘密研究有关。
“这个项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她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神秘专家的话。
“Echo计划仍在运行……”
她立刻将这一发现上报给秦烈。
秦烈看完报告后,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我们必须加快进度。”他下令,“让所有人进入一级研究状态,不得有任何延误。”
就在此时,陈浩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刚破译的音频记录。
“这是从上次截获的数据包中提取到的对话片段。”他将文件打开,“里面提到了一个地点:‘地下三层’。”
“地下三层?”秦烈眯起眼,“他们打算在那里做什么?”
“还不清楚。”陈浩摇头,“但我怀疑,那里可能就是他们的病毒研究中心。”
秦烈沉默片刻,随后说道:“我们得派人去一趟。”
林雪立刻站出来:“我去。”
秦烈看了她一眼,点头应允。
“记住,不要打草惊蛇。”他说,“我们要的是情报,不是冲突。”
林雪点头,转身离开会议室。
屋外的天色阴沉,风卷着尘土掠过基地外围的防护墙。远处的天空似乎被一层无形的阴影笼罩,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压抑。
而在这片死寂般的寂静之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此刻,没人知道,那场风暴的名字,叫做“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