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基地的地下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液和金属仪器混合的气息,李薇站在操作台前,目光紧锁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谱。她的双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
“终于……解析完成了。”她低声说道,仿佛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奇迹。
秦烈站在她身后,眉头紧锁地盯着屏幕。“结果如何?”
“病毒的核心结构已经确认。”李薇调出一组三维模型,“它的变异机制确实与人类基因有关,但并非完全随机。我发现了一个关键受体——ACE2结合位点。”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干预这个受体来阻断病毒的感染路径?”秦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希望。
“理论上是这样。”李薇点头,“但问题在于,这种病毒会根据宿主基因进行自我调整,传统抗体可能无法覆盖所有变异路径。”
秦烈沉默片刻,随后开口:“系统呢?有没有生成可行的合成方案?”
李薇轻轻叹了口气:“我刚才尝试过导入数据,但空间内的科技芯片融合系统提示知识库不足,需要你手动调整参数才能生成完整流程。”
秦烈没有犹豫,立刻启动系统,将刚刚获得的ACE2受体结合位点数据输入其中。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一串复杂的分子结构图示,紧接着,一个简化的抗体合成流程缓缓浮现。
“成功了?”李薇凑近屏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还差一步。”秦烈迅速在键盘上敲击,调整参数以匹配系统的默认模板,“只要能稳定反应条件,就能开始小规模实验性生产。”
与此同时,在基地另一端的机械车间,张峰正蹲在一台老旧的量子模拟仪前,仔细检查内部线路。这台设备是从一处废弃研究所回收来的,原本早已报废,但在他的巧手下,居然重新运转了起来。
“数据校正完成了吗?”陈浩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差不多了。”张峰一边调试一边回答,“模拟仪已经开始建模病毒蛋白结构,不过这台机器太老了,运算速度比不上现代设备。”
“尽力而为吧。”陈浩顿了顿,又补充道,“李薇那边刚完成最终解析,现在就看你们能不能把原型机做出来了。”
张峰抬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铭牌,上面写着一行模糊的小字:项目代号:VX-7。
他皱了皱眉,隐约觉得这个编号有些熟悉,但眼下不是深究的时候。他迅速将最后一根导线接入接口,按下启动键。
嗡——
模拟仪发出一阵低沉的震动声,屏幕亮起,显示着完整的蛋白质结构模型。
“好了。”张峰松了口气,“让李薇看看能不能用。”
时间来到次日清晨,基地指挥室内,秦烈召集了核心成员开会。
“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对抗超级病毒的关键信息。”秦烈环视一圈,“李薇完成了对病毒结构的最终解析,科技芯片融合系统也给出了抗体药剂的合成蓝图。”
众人纷纷露出振奋的神色,连一直冷静的林雪眼中都闪过一丝光亮。
“但坏消息是,我们现在只能进行小规模实验性生产。”秦烈继续说道,“我们需要搭建第一批原型机,并测试其有效性。”
“我来负责机械部分。”张峰主动请缨,“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和材料,我能做出稳定的反应装置。”
“那我来处理药剂配比。”李薇接过话头,“我已经准备好了实验方案,只需要一台恒温控制系统。”
“这个好办。”秦烈点头,“空间内储存了不少高效热导材料,应该能用来自制温控装置。”
“那就分头行动。”周敏站起身,“我来协调宣传和情报工作,确保敌方不会察觉我们的进展。”
会议结束时,众人各自散去,只有周敏还在原地翻看着笔记本。不知为何,她在记录会议内容时,无意间画下了一个奇怪的符号。
那是一个扭曲的六边形图案,边缘刻着类似家徽的纹路。
她怔了一下,随即合上笔记本,摇了摇头。
“大概是太累了。”她喃喃自语。
数小时后,张峰和李薇在实验室内完成了首批原型机的组装。这是一台简易却高效的药剂反应装置,由空间产出的高效热导材料包裹,双层循环冷却系统维持着±1℃以内的温度波动。
“试试看。”张峰按下启动键。
机器缓缓运转,内部的液体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蓝色的冷却液在管道中缓缓流动,泛着微弱的荧光。
“颜色有点奇怪。”李薇皱眉,“这冷却液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张峰低头看了看标签,上面只写着一行模糊的字样:不明来源样本B-14。
“应该是从空间里随便找的。”他耸肩,“反正功能没问题就行。”
李薇没再说话,只是默默记录下冷却液的颜色变化。她总觉得,这个细节似乎藏着什么线索。
几分钟后,第一支抗体药剂成功合成。
“有效率89.6%。”李薇看着检测报告,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经可以用于封闭式测试。”
秦烈接过药剂,凝视着那支透明试管,仿佛看到了末世中的一缕曙光。
“接下来,就是测试环节。”他说,“我们要确保它能在不同基因型的人群中都能发挥作用。”
林雪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眼神复杂。
“你觉得,我们会赢吗?”她忽然开口。
秦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药剂放入冷藏箱,轻声道:“我不知道。但至少,我们有了反击的武器。”
窗外,晨曦初现,阳光透过厚重的防护玻璃洒进实验室,映照在那一排整齐排列的试管上。
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近胜利。
然而,在基地某处的角落,一个隐藏的终端屏幕上,悄然闪烁出一行文字:
警告:非标准操作可能导致变异风险
没有人注意到,也没有人意识到,这一行小小的水印,或许正是未来风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