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胡问答问了一个问题:“拥者众而成其势,然才气不足,众何以蜂拥而至?”
一个人,支持他的人多了,在社会上就会有强大的能量,但有人确实是才气不足,他是用什么方法来张罗住这批粉丝的?
微悟:“人各有智,然人群同于家巧群,群飞群落,人群需人导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人群就像麻雀群一样群飞群落,人群需要有人来引导。
胡问答马上问:“何德何能堪为导?”
那要具有怎样的能力才能去搞这个引导呢?
微悟:“不在何能何德,在名也,民逐名士而传其言,民渐倾之,民视他倾而自倾,自我丧而活其所逐之名,名更名也。”
不在乎能和德,在于名气,民众追随那些有名气的人,并且主动传播那些名人的言论,这样,追逐那些名人的人就越来越多,其他人见别人追逐这个名人,自己也跟着追,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而追,反正人家有名就追,这样,名人就更有名了。
胡问答想,有道理,人一旦有了名气,粉丝们有意无意间就在传播关于这个名人的各种信息,这个名人就越来越有名气了。
但又有一个问题,胡问答马上就问:“名之初,何以成名?”
怎么从无名到有名?
微悟问:“仁?才?义?勇?忠?……”
胡问答快速说:“B,B,B。”
胡问答发现自己出错了,赶快改口说道:“才,才,才,今只言才,他项改日议。”
微悟:“文达先生欲晓文人何以成名?”
你是想知道文人怎么才能成名?
胡问答:“正是。”
微悟:“文无第一,大凡文人似皆可成名。”
文人评不出谁第一,只要是个文人就可能成名。
胡问答一想,不是文人,也可能成名,当然,现在只讨论文人怎么能成名的事,胡问答:“愿闻其详。”
微悟:“哈哈,拜他名推己名,名也。”
哈哈,请其他名人来帮着推,自己就成名了。
胡问沉思了一阵,微悟让胡问答慢慢思考,自己先喝一口茶,微悟接着说道:“真才者,亦为名人慕,终有二三名人未识其人而推之。
识文断句之士仍有其才,挥墨落毫亦成文章,若有门第或巧使钱礼,名流之士可序之、评之、推之,众慕名流而慕此文,波流相叠,遂扬名立蔓,冲流踏潮于波峰之上,可谓潮人否?”
真正有才的人,其他名人也会看重的,多少会有几个名人在并不认识这位真才的情况下主动推他的文章。
水平一般的文人也是有点才的,提笔也能写出文章的,如果有点家庭背景,或者破费点钱物,其他名人也可以为他写序、写评论、搞推广,读者会因为追其他名人而把这位追成名人,流量一波一波相叠,这人就出名了,踩着流量的波峰,这人可不可以叫潮人?
胡问答想,现在好像叫网红,但是,胡问答相信,绝不是所有文人都这么干,胡问答说:“昔有陶元亮不为五斗米折腰,今仍有此风节之文人。”
当年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天也应该有这样的文人。
微悟说:“定然有之,不以钱物而顾之,然几人哉?”
当然有这样的文人,他们不因为给点钱就去推那个人,但这样有个性的文人又有多少呢?
微悟又低声向胡问答说道:“序之、评之、推之,图利也,实则笑而避之。”
那些写序、写评论、搞推广的人,是图利,实际上,他们是笑而避之。
胡问答明白微悟的意思,也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给了那人面子,他们写完吹捧的文章后对别人说:人傻,钱多,付得快。
胡问答:“名与利相绕,无名难有利,利常出于名,是当先利,或曰先有名?”
名与利交织在一起,无名难有利,利常常来自名,那么,步骤上应当先有利,还是先有名呢?
微悟说“此中才、小才等曲士者所思,文达先生戏言尔,大才者,无关名利,名利于其无关,有名无利之大才者众,拥才而行以为乐,无闲理利,若气运至,名利携出,利或若天降之饼,成难掩之势,然千一、万一闻之?君不见杜子美、苏子瞻,携大才乞行天下,穷不掩其才也。”
这是一般文人想的,我知道你是说笑话了,对于大才,没有去关心名利,名利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有名无利的大才多的是,他们有才就是快乐,没有闲心去专门搞利,如果运气来了,名利双收,利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挡都挡不住,然而,那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情况,你听到有几个人有这种运气?你看看杜甫、苏轼,穷成啥样,但穷掩饰不住他们的才气。
微悟好像是觉得要补充,于是又笑着说道:“大才者,亦惜名,听有争名,稀听争利,此大才,若问不争名之大才,有,稀有,少,甚少。”
大才也争名,很少听到争利,是指大才,不是中才、小才哦,如果要问不争名的大才有没有,有,少有,很少,非常少。
胡问答在深深的思考,微悟继续说道:“人生于世,固有其位,才可习之、得之,财利几如天数既定,做事、行事乃人事,人事即人世,利来利去皆命也。”
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有他的位置,才可以学习得到,财利几乎是凭机遇,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干要干的那些事,人生就是干事,得到利和失去利都是命。
那意思就是,你胡问答好好学习,利的事,不要去想,不是你的利,你追不到,是你的利,你躲不掉。
胡问答似乎有点委曲的样子,心想,这微悟也是得理不饶人,都不留点面子啊。
但是,又一想,微悟说的也有道理,唉,名利问题,文人的烦恼,文人似乎都有这毛病。
胡问答又想到,这世界还真是有意思,现在网络发达,这事就怪了,古时,作品首先是让文人看,然后在文人中传播,文人们都认为好的作品就会慢慢的被老百姓认可。
现在可好,人人都识字,而这些识字的人就相当于古时不识字的老百姓,偏偏现在的作品首先是由这群相当于古时不识字的人来评判。
这老百姓当评委,就会把得奖作品的总体水平给拉低,给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也许要到下一个时代再来搞类似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排坐序的事吧,下一个时代排前面的可能是这个时代排不上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