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胡玄锦心血来潮,帮桐子坤收拾脏兮兮的屋子。
”男人呀,脏死了。不打扫,不爱干净。这么脏乱的屋子怎么住得下去。“她一边抱怨,一边踩进去。
面对整屋子无法落脚的垃圾,废弃的纸箱,破旧的塑料袋,还有各式各样的饮料瓶,易拉罐,她深感无奈。
她拎着一个麻袋子,将废弃物品统统装进袋子里,装了鼓囊囊的一大袋。继而拿着扫帚,将屋舍内打扫一遍,连平时最难搞的卫生死角一概没有放过。最后,拿着抹布,将玻璃窗扇,擦一遍。喷上细腻的肥皂泡沫水,一共擦拭三遍,才将窗扇全部擦干净。
她一边低头打扫,偶然间瞥见靠墙壁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土黄色的长桌子。桌面上是一沓废弃的报纸,一本绿皮笔记本,还有一支黑色墨水钢笔。桌子的右边放着一个古旧的老式台灯。
她放下扫帚,靠近桌子。她拧开台灯的开关,灯丝因为通电,从发暗到扑闪扑闪,闪烁着光点,衬托得发霉发臭的屋舍格外诡异可怖。她惧怕,赶紧将台灯关掉。一种好奇心驱使她打开了土黄色的柜子。
她在柜子里面翻找,一个不留意,一张老照片滑落,恰好掉落在她的脚前面。
她诧异,低伏下身子,捡起照片。昏黄,灰扑扑的照片上,是年代久远的背景,四个大人,两个小孩,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她仔细辨认,桐老爷桐松清和桐家太太方敏静站立在最上排,中央是桐老太太桐明珠。而最右侧是老管家刘修竹,底下则是五岁的桐子坤,三岁的桐一舟。
刘修竹一个外人,竟然出现在桐家全家福照片上,毫不意外,还站立在方敏静身旁,可想而知,老管家在桐家的家庭地位可见一斑。
她不禁猜测,方敏静与刘修竹肯定有一层不可告人的亲密关系。
这张照片,发黄发旧,甚至照片上的人物面容不清晰,甚至逝去,但是不影响她的推理和判断。
她翻看照片的背面,赫然发现一行字,拍摄于1992年,春意闹枝头全家福,方敏静题字。
她隐约觉得不对劲,方敏静留下的笔迹有些生硬,让人隐隐觉得是一个男子在代笔。
字迹虽然娟秀,但是总觉得不太对劲。仿佛有人替她写下去的,一种别扭感油然而生。
她一拍脑门,会不会这字是老管家刘修竹写的?
脑子闷的一声,陷入沉思。刘修竹能够模仿方敏静的笔迹,当然也能模仿她胡玄锦的笔迹。纸鸢上的笔迹不是她写的,而是老管家刘修竹模仿着写下的!况且他那里还有几张她练字留下的废纸。
刘修竹能模仿方敏静的笔迹,模仿她的笔迹岂不是易如反掌。
她欣喜地将这一发现分享给桐子坤。
桐子坤得知消息,亦将自己调查出的最新结果告诉她。
”你知道吗?我四处打听,得知,桐家古宅还有一位即将离世的老仆人,他可是知道相当多桐家古宅的陈年旧事。“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
”不如我们即刻去拜访这位老仆人,也许他知道一些刘修竹和方敏静之间的事。“她提议道。
于是二人购买一些时令蔬果,数串紫色的葡萄,橙黄的香梨子,红彤彤的苹果,前去古宅一隅,拜访老仆人。
老仆人姓钟,单名一个熙字。钟熙,桐家古宅最早一批的老仆人,是后厨烧柴的小家仆。桐清远那会子,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
二人前去,发现老仆人正坐在一个小矮凳子上,在一棵梧桐树下纳凉。
钟熙身躯因为年老而佝偻,手中握着一把蒲扇,扇子的一角已经破裂。苍老的皱纹爬上曾经年轻的脸颊,犹如一道道车辙子痕迹,清晰可见。眼角的鱼尾纹,落下岁月的沧桑,宣告年纪的增长,叹息岁月的无奈。
胡玄锦拎着水果上前,蹲下身子,轻柔地喊了一声,”钟老,钟老。“
老仆人钟熙没有反应过来,耳朵有些背的他,抬眸,眸子上蒙着一层薄薄的膜,好似雾气袅袅。
她复又喊一声,”钟老,我们来看你了。“
钟熙哆嗦的嘴巴干皱着,回应了,”你们两位是?“
桐子坤见状,忙介绍道:”钟老,我是桐家长孙桐子坤,她是我朋友胡玄锦。“
钟熙这才仔细看胡玄锦,瞪圆了眼睛,凑近看。吓出一身冷汗,往后跌倒,连连爬着,指着说:”你是谁?你个不祥的女人。“
她一看老仆人的反应特别大,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变故。
待钟熙情绪稳定下来,桐子坤将他搀扶起来,置放在藤椅上。
桐子坤安慰说:”她是我的朋友,你不要害怕,不是坏女人。“
钟熙这才定了定神,然依旧不敢看她的脸庞。
他拿了一张低矮的藤椅,坐在老仆人旁边,如聊家常一般,问:”钟老,你可知老管家刘修竹。“
钟熙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他,他在桐家古宅有些年岁了。“
”刘修竹和我母亲方敏静的关系如何?“他继续试探着问。
钟熙的眼睛愈发模糊,仿佛思绪回到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方敏静嫁入桐家古宅,彼时,刘修竹和钟熙一样,不过是个在后厨烧柴火的小伙子。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刘修竹手拿斧头,正在柴房,将山上捡来的木桩,砍成柴火。他的面前堆着一堆柴垛,干燥圆正。他用力劈砍,手臂的肌肉上,额头上渗透出细密的汗珠子。
钟熙扛着一捆干柴走过来,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说:”修竹,你的柴火砍得怎么样了?“
刘修竹咧开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说:”还早呢,你看,这还有一堆!“二人有说有笑,欢笑声传遍院落。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两个年轻人相伴,日子不再苦闷,而是苦中作乐。这样的平静和平等因为方敏静的到来而打破。
那日,方敏静亲自到柴房,询问:”你们里面,谁上过私塾?会写几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