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尚未完全停歇,空气中仍残留着潮湿的铁锈味。秦烈站在基地会议室中央,目光扫过围坐一圈的团队成员。他的手指轻敲桌面,指节因长时间操作设备而略显粗糙。
“第一批建筑机器人已经完成测试。”他开门见山,“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张峰正调试一台便携终端,闻言抬头:“你是说……教育体系?”
林雪靠在椅背上,眉头微蹙:“现在谈教育,是不是太早了?我们连防御系统都还没彻底稳定。”
“正因为不稳,才要从长计议。”秦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科技再先进,没有传承和人才支撑,终究是空中楼阁。”
空气一时沉默。李薇轻轻翻动手中一份资料,低声开口:“我同意秦烈的看法。病毒爆发前,全球教育资源就已严重失衡,如今更是几乎断绝。如果我们能重建学校,不仅能培养下一代,还能让幸存者重拾希望。”
陈浩点头附和:“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武器。比如你们刚才提到的遗迹符号,如果能找到相关的教学资料,或许能解开更多未知科技。”
周敏翻开笔记本,记录下关键点:“我可以负责对外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林雪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如果你确定方向没错,我会全力支持。”
秦烈微微颔首,随即调出全息投影,展示一张城市废墟的地图:“我们初步筛选了三处适合建设学校的地点。一处靠近水源,另一处在旧图书馆遗址附近,最后一处则位于相对安全的居民区边缘。”
张峰皱眉:“这些建筑大多受损严重,修复难度不小。”
“所以需要合作。”秦烈看向通讯器屏幕上的联盟代表,“我已经联系了几家组织,他们愿意提供部分人力和物资支持。作为交换,我们将共享教学资源,并优先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入学机会。”
视频画面中,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缓缓开口:“我们手头确实保存了一些旧时代的教学录像和电子教材,但不确定是否还能读取。如果你们真的打算重建教育体系,这些资料或许能派上用场。”
“非常感谢。”秦烈语气诚恳,“我们会尽快安排技术组进行数据恢复。”
会议持续到深夜,各项细节逐渐明朗。当众人陆续离开会议室时,秦烈独自留下,站在窗前凝视夜色中的基地轮廓。
远处,几台刚刚组装完毕的建筑机器人正在模拟工场内缓缓移动,它们背部的接口处隐约浮现出那个熟悉的符号——与遗迹照片中完全一致。
第二天清晨,阳光穿透云层,在金属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
秦烈带着林雪、张峰和李薇前往第一候选地点——那座曾被发现藏有旧终端机的图书馆废墟。
一路上,林雪观察四周地形,时不时用手势示意队伍注意隐蔽路线。张峰则背着一台便携扫描仪,边走边调整参数。
“这里的结构比预想中稳固。”他看着屏幕上反馈的数据,“如果加固得当,完全可以改造成教室。”
“还有这个。”李薇蹲下身,从一堆瓦砾中捡起一本破旧的课本。封皮已经模糊不清,但内页仍保留着部分清晰的文字和插图。
秦烈接过书页,指尖抚过那些泛黄的字迹。他的脑海中忽然闪过昨夜那个符号的画面——它不仅出现在材料和机器上,也曾刻印在某个古代文明的遗迹之中。
“也许,真正的答案不在实验室,也不在战场。”他低声说道,“而在这些遗落的知识里。”
他们在图书馆废墟中清理出一块相对完整的区域,并标记出未来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区的位置。与此同时,其他小组也在另外两处地点展开勘察。
回到基地后,秦烈召集技术人员,将旧课本的内容录入数据库,并尝试与之前获得的教学录像进行匹配。
“这段视频里的老师讲的是基础物理。”陈浩一边播放画面,一边解释,“虽然画质很差,但内容完整。如果能整理成课程,对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
“那就开始吧。”秦烈目光坚定,“先制定基础课程框架,涵盖科学、历史、语言、数学等核心科目。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生存技能,而是系统的知识体系。”
周敏已经开始撰写一篇关于教育重建的文章:“我们要告诉所有人,末世不是终点,而是新世界的起点。”
夜幕降临,基地灯火通明。在一间临时教室里,几名志愿者正在进行首次教学演练。
秦烈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黑板上的粉笔字还未擦净,阳光透过破损的窗户斜射进来,照亮了那些写下的知识点。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
林雪走到他身边,轻声问:“接下来呢?”
秦烈望向远方,嘴角浮现一丝淡淡的笑意:“接下来,我们要找到那本传说中的古代教育典籍。”
他说完,转身走向控制室。
身后,黑板上的字迹在阳光下闪烁不定,仿佛某种无声的回应。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