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种南瓜
书名:柳畔情牵 作者:水月 本章字数:3063字 发布时间:2025-07-10

惊蛰那天,第一声雷炸在山坳里时,文峰在后山的石缝里种下了第一把南瓜籽。籽是春桃偷偷给的,说是阿蛮从娘家带来的,壳上还沾着点异乡的土。他用锄头把石头一块块撬起来,手心磨出的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血把锄柄染得发黑,倒比南瓜籽更像能发芽的东西。石缝深处藏着陈年的腐叶,他蹲下身用竹片一点点刮出来,混着新翻的黄土揉碎了,再把籽埋进去——每颗籽都要挨着他带血的指印,像是这样就能把命气传给它们。风从山坳里钻出来,卷着碎石子打在他脸上,他想起桂兰姨说过,惊蛰的雷是催命符,也是催生符,就像这石缝里的土,看着死了,其实藏着活气。

 

清芷揣着鸳鸯线去送饭,远远看见他跪在地上,用手指抠石缝里的碎土,背影弯得像张拉满的弓。她把陶罐放在石头上,刚要喊,忽然看见赵启明带着两个社员往这边走,手里还拿着根鞭子,鞭梢缠着红布条,是队里用来驱赶牲畜的那根。她认得那布条,去年秋分时,赵启明就是用它抽断了桂兰姨的扁担,那天桂兰姨筐里的红薯滚了一地,被社员们哄抢着踩烂,像一摊摊凝固的血。

 

“快藏起来!”清芷拽着文峰躲进灌木丛,两人趴在荆棘丛里,尖刺扎进棉衣,像无数根细针往肉里钻。赵启明的皮鞋踩在碎石上咔嗒响,他身后的两个社员叼着烟,火星在风里明明灭灭。他用鞭子抽打着刚翻过的土地:“就这破地还想种粮?我看是想偷懒!”鞭子抽在石头上,发出脆响,惊得几只山雀扑棱棱飞起来。其中一只擦着文峰的头顶掠过,翅膀扫起的沙砾落进他眼里,他死死咬着唇没敢眨眼——清芷的手正按在他背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能感觉到她的心跳,像揣了只受惊的兔子。

 

等他们走远了,文峰才爬出来,背上被荆棘划破了好几道口子,渗出血来。“没事,”他抢过陶罐就要喝,看见里面是掺了野菜的稀粥,眉头皱了皱,“你又把粮省给我了?”清芷的袖口磨破了,露出细瘦的手腕,他记得昨天还看见她腕上有道新的勒痕,是编线时被粗麻绳磨的。粥里飘着几丝嫩绿的荠菜,他认得那是后山向阳坡的品种,要爬过三道石坡才能采到,清芷的布鞋底怕是又磨穿了。

 

清芷把线团往他手里塞:“编了个新结,你看像不像南瓜花?”线团上多了个黄线绕的结,歪歪扭扭的,倒真有几分像。她的指尖缠着白布条,是上次给文峰缝补衣服时被针扎的,此刻正小心翼翼地护着线团,怕被风吹散了形。线团里混着几根灰线,是她拆了自己旧棉袄的里子捻的,原本想攒着给文峰纳双鞋底。文峰把线揣进怀里,贴着心口的地方,忽然想起桂兰说过“线能暖身子”,果然没那么冷了,连带着背上的疼都轻了些。

 

夜里回家,清芷在油灯下接着编线,忽然发现线团里裹着根细铁丝——是文峰偷偷缠进去的,怕线散了。铁丝上还带着他手心的温度,锈迹被摩挲得发亮,她认出这是去年修队部仓库时剩下的,文峰当时偷偷藏了一小段,说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她摸着铁丝上的锈,忽然想给线加个骨,就把家里的旧铁针找出来,在油灯上烧得通红,用钳子弯成个小钩,穿在线头里,果然好编多了。钩尖映着灯火,像颗小小的星星,她忽然想起文峰说过,等南瓜结了果,要在瓜架下挂盏灯,照着瓜儿长大。

 

过了几天,清芷去树洞里取藏着的荠菜,发现里面多了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半块玉米面饼,还有张纸条,是春桃的字:“赵启明说要没收你们的工具,小心点。”布包上沾着点麦麸,她认得那是春桃纳鞋底时总用的粗布,针脚歪歪扭扭,和自己编的线结倒有几分像。春桃的手去年冬天冻裂了,流脓淌水的,还硬撑着给队里缝麻袋,此刻这布包上的针脚却格外细密,像是怕饼屑漏出来。清芷把饼掰成两半,用油纸包了,藏在给文峰送饭的罐底,上面铺着野菜,看着像没什么稀罕物,只有她知道,油纸下藏着春桃在灶膛边偷偷烙饼时,被火星烫出的三个小洞,像三颗没长圆的麻子。

 

文峰收到饼时,正蹲在地里看南瓜苗,刚冒头的芽嫩得像翡翠,被昨夜的霜打蔫了不少。他把饼给清芷,清芷又推回来,两人推让着,饼掉在地上,沾了层土。文峰捡起来,吹了吹就往嘴里塞,边嚼边说:“你看,芽子虽蔫,根还在土里呢。”他指着石缝深处,那里有几根细白的须根正悄悄往石缝外钻,沾着他前些天埋下的、混着血的土。风卷着碎雪沫子过来,他脱下自己的破棉袄,轻轻盖在苗上,棉袄后背的破洞正好对着嫩芽,像给它开了扇向阳的窗。

 

清芷没说话,把线团拿出来,往南瓜苗旁边的石头上一放,五彩线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像给苗儿系了个护身符。风一吹,线动了,苗儿也跟着晃,倒像是在打招呼。她忽然发现线结的缝隙里卡着点东西,仔细一看,是粒小小的南瓜籽,不知什么时候被文峰塞进去的,正随着线的晃动轻轻碰撞着,发出细碎的声响,像谁在跟苗儿说悄悄话。她想起文峰总说,万物有灵,你对它好,它都记得。

 

这天晚上,队里突然敲锣,说要“清理历史余孽”,让各家把跟“问题分子”有关的东西交出来。文峰和清芷抱着账本躲在炕洞边,听见赵启明的声音在院里响:“搜!我就不信找不着那几本账!”他家的木门被踹得咚咚响,像是要散架,门板上还留着去年冬天文峰用凿子刻下的记号——那是他和清芷约定的暗号,说等南瓜丰收了,就在门板上刻满南瓜花。此刻门板剧烈晃动,那些浅浅的刻痕里落满了灰尘,像蒙了层霜。

 

清芷把账本往灶膛里塞,被文峰拦住:“烧不得!这是桂兰姨用命护的!”他的声音发紧,指节因为攥着账本而发白,封面上的牛皮纸被他捏出了褶皱,那是桂兰姨用浆糊一层层裱的,说要让账本比石头还结实。他突然想起什么,把账本塞进装鸳鸯线的布包,往老槐树的方向跑,清芷跟在后面,两人踩着月光跑到树下,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两根紧紧缠绕的线。老槐树的树皮裂着缝,文峰小时候总爱在树洞里藏糖块,现在那树洞被他用泥巴封了,里面藏着清芷编坏的线结,他说坏结也是念想,不能扔。

 

回家时,赵启明的人刚走,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桂兰的旧棉袄被扔在地上,踩了好几个脚印。清芷捡起来,拍打着上面的土,忽然摸到个硬东西,是那根带铁钩的线,不知什么时候缠在了棉袄里,钩住了布丝,怎么扯都扯不开。铁钩深深嵌进布纹里,像长了根,那棉袄的布面是桂兰姨用百家布拼的,有块红布是清芷出生时的襁褓,此刻正被线钩紧紧抓着,不肯松开。

 

“你看,”清芷举着线对文峰笑,眼里闪着泪,“线自己勾住了,散不了。”她把线团往棉袄口袋里塞,忽然摸到里面有个硬物,掏出来一看,是颗晒干的南瓜籽,是去年秋天桂兰姨塞给她的,说“留着,总能发芽”。那天桂兰姨的咳嗽声像破风箱,却把籽擦得干干净净,放在她手心里,说这籽经历过三个冬天,比人还犟。

 

文峰看着那线,突然站起来,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腾”地旺起来,照亮了两人脸上的灰。“明天我去跟队长说,”他往火里扔了块红薯,“我要去修水渠,挣双倍工分。”红薯皮上还沾着点土,是他从后山特意带来的,说那里的土“养东西”,去年他在那片土上种的土豆,比别处的多结了三个小的。

 

“赵启明不会让你去的。”

 

“他不让我去,我就天天去队部门口等,”文峰盯着跳动的火苗,“桂兰姨说过,绳够韧,就能磨断石头。咱的线,还没磨够呢。”火光照着他眼里的光,像两粒刚发芽的种子,倔强地探着头。灶膛里的柴噼啪响,爆出个火星落在地上,清芷赶紧用脚踩灭,那地方正是她平时藏线轴的角落,地上还留着圈浅浅的压痕。

 

红薯在火里“啪”地裂开,香气漫开来,混着线团上的土味,倒有了点过日子的暖。窗外老槐树的影子在墙上晃,像谁在用手指勾着线,一下,又一下,把两个孩子的心,缠得越来越紧。灶台上的空陶罐里,不知什么时候被清芷插了根南瓜藤,嫩芽正顺着罐壁往上爬,卷须轻轻勾住了文峰忘在那里的锄柄,像在系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墙角的老鼠洞被堵上了,文峰用泥巴糊的,上面还摁了个南瓜籽的印,说要让老鼠也知道,这屋里有要好好养的东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柳畔情牵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