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书名:沿途周刊 作者:余静雨 本章字数:5668字 发布时间:2025-07-11

第十四天:洛杉矶的多元拼盘

洛杉矶的阳光像融化的黄油一样浓稠温暖。周艳景站在酒店阳台上,看着楼下游泳池里闪烁的蓝光。远处好莱坞山的白色字母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和旧金山完全不同的感觉,”她对正在整理相机的施永报说,“这里的阳光……更有侵略性。”

来津泽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三杯鲜榨橙汁:“加州特产,补充维生素C。今天先去韩国城吃烤肉,然后去好莱坞找那家传奇热狗车。”

韩国城的街道标志都是韩英双语,大型超市门口摆着成箱的泡菜和韩式饮料。他们来到一家名为“花园烧烤”的餐厅,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这家用的是加州本地牛肉,但腌制方法是祖传的,”来津泽解释,“老板是第一代移民,坚持用韩国梨汁软化肉质。”

排队时,周艳景注意到周围的食客各种族都有——亚裔、白人、拉丁裔,甚至还有戴着头巾的中东女性。

“洛杉矶的魅力,”来津泽顺着她的目光说,“在这里,尝试异国美食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餐厅内部装修简约,每张桌子中央都有一个嵌入式烤炉。他们被带到一张靠窗的位置,服务员迅速端上八个小碟子——泡菜、豆芽、菠菜、萝卜丝等各种韩式小菜。

“先尝尝这些小菜,”来津泽建议,“等烤肉的时候开胃。”

周艳景夹了一筷子辣白菜,脆生生的口感和辛辣中带着发酵鲜味的味道让她胃口大开。另一碟像是土豆泥,但入口后才发现是打发的鸡蛋羹,轻盈得像云朵。

“这是蒸鸡蛋?”她惊讶地问。

“韩式蒸蛋,”服务员笑着解释,“加入高汤打发,口感更蓬松。”

主菜上来了——厚切的牛小排、牛舌和腌制过的短肋排,肉上的大理石花纹美得像艺术品。服务员帮他们在烤炉上铺开肉片,滋滋声立刻响起,香气四溢。

“听这声音,”施永报举起相机,“美食ASMR。”

牛小排烤到五分熟时被剪成小块,外皮焦脆,内里粉红多汁。周艳景按照来津泽的示范,用生菜叶包住肉块,加上一点辣酱和大蒜片。一口咬下去,生菜的清爽、大蒜的辛辣、牛肉的醇厚和辣酱的刺激在口中奏响交响乐。

“这味道……复杂又和谐,”她感叹道,“像洛杉矶本身,多元但统一。”

施永报从各个角度拍摄这顿烤肉大餐,特别聚焦肉块在烤炉上冒泡的油脂和生菜包裹的完美截面。

饭后,他们散步消食,路过一家韩式甜品店。来津泽坚持要他们尝尝“韩式刨冰”——细如雪花的冰屑上铺着红豆、年糕和坚果,浇上炼乳。

“看起来简单,但口感很特别,”来津泽挖了一勺,“冰的质地是关键,要入口即化。”

周艳景尝了一口,确实与普通刨冰不同——更轻盈绵密,像在吃雪花,甜度也恰到好处。

“老板说制冰机是从韩国专门进口的,”来津泽眨眨眼,“为了这一口正宗味道。”

下午,他们驱车前往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游人如织,明星手印和名字镶嵌在人行道上。施永报对着一颗印有李小龙名字的星星拍了半天,调整角度捕捉名字与远处中国剧院的倒影。

来津泽带他们拐进一条小巷,找到了一辆漆成荧光粉的热狗车,招牌上写着“疯狂弗兰克的创意热狗”。

“弗兰克以前是米其林餐厅的厨师,”来津泽解释,“后来辞职开了这辆热狗车,玩起了高端街头美食。”

菜单上的选择令人眼花缭乱——“加州风情”配鳄梨和墨西哥辣椒,“亚洲融合”加泡菜和照烧酱,甚至还有“感恩节风味”配火鸡肉酱和蔓越莓。

周艳景选了“墨西哥街边”——热狗上铺着烤玉米、辣椒粉和碎薯片。第一口下去,脆、软、辣、甜各种口感与味道同时爆发,完全颠覆了她对热狗的认知。

“这哪是热狗,分明是装在面包里的艺术品,”她笑着说。

施永报点了最贵的“松露富豪”——黑松露酱、焦糖洋葱和瑞士奶酪的热狗,价格是普通热狗的五倍。他先认真从各个角度拍摄,然后才舍得咬一口。

“值得每一分钱,”他闭着眼睛咀嚼,“松露的香气和廉价热狗肠的油腻,意外地和谐。”

弗兰克本人过来打招呼,这个扎着小辫的白人男子手上满是纹身,却谈吐优雅。“美食没有阶级,”他靠着热狗车说,“米其林星级和街头小吃,本质上都是让人快乐的东西。”

傍晚,他们入住圣莫尼卡海滩边的酒店。周艳景坐在阳台上,看着夕阳将太平洋染成金色,笔记本摊在腿上。

“明天飞夏威夷,”来津泽递给她一杯菠萝汁,“美国之旅的最后一站。”

周艳景啜饮着甜中带酸的果汁:“洛杉矶让我明白,所谓‘正宗’可能是个伪命题。食物就像人,到了新环境自然会变化,但这不一定是坏事。”

施永报难得地加入哲学讨论:“就像摄影,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不同视角下的真相。”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货轮缓缓驶向地平线。周艳景突然意识到,这段跨越美国的旅程即将结束,而它已经永远改变了他们看待美食——以及世界——的方式。

第十五天:夏威夷的甜蜜句点

檀香山机场的空气中弥漫着 Plumeria 花的甜香。周艳景摘下太阳眼镜,环顾四周——高大的棕榈树、色彩鲜艳的 Aloha 衬衫、戴着花环的游客,一切都明信片般完美。

“欢迎来到天堂,”来津泽深吸一口气,“我闻到海风和烤猪的味道了。”

施永报已经换上了短裤和人字拖,相机却依然挂在脖子上:“光线太棒了,这种锐度,这种饱和度……”

他们入住的酒店就在威基基海滩边,从大堂就能看到碧绿的海水和冲浪者的剪影。放下行李后,来津泽迫不及待地带他们去了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

“先尝尝真正的 poke,”他指着一个个装满生鱼块的冷藏柜,“夏威夷本土美食,现在风靡全球,但这里的才是最正宗的。”

摊位前,各种切块的生鱼——金枪鱼、三文鱼、章鱼——浸泡在颜色各异的酱汁中。周艳景选了经典酱油蒜香味,盛在纸碗里,配上海苔和米饭。

第一口下去,鱼肉的冰凉鲜甜与酱汁的咸香完美融合,米饭吸收了多余的酱汁,海苔增添了一丝海洋的鲜味。

“这口感……比我在上海吃过的 poke 强十倍,”周艳景又舀了一勺,“鱼肉像奶油一样化在嘴里。”

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的夏威夷本地人,听到来津泽用夏威夷语问候时咧嘴笑了。“大多数游客不知道,”他指着酱汁解释,“真正的 poke 只用最新鲜的鱼,腌制不超过两小时。那些连锁店用的都是冷冻鱼,味道差远了。”

他们又尝了几种当地水果——拳头大的草莓、甜得发腻的菠萝,以及一种叫 lilikoi 的黄色小果子,酸得让人皱眉却又停不下来。

“热情果的一种,”来津泽解释,“夏威夷人喜欢用它做酱汁或饮料。”

下午,他们参观了珍珠港的亚利桑那号纪念馆。白色建筑横跨在沉船上方,油滴仍不时从水下渗出,像黑色的眼泪。施永报难得地没有拍照,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水中锈蚀的炮塔轮廓。

离开纪念馆后,气氛有些沉重。来津泽提议去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转换心情。“最棒的夏威夷刨冰,”他保证,“能让你忘记一切烦恼。”

小店简陋得像个棚子,但排队的人绕了三个弯。刨冰机轰隆隆地运转,将冰块削成雪花般轻盈的质地,然后浇上各种颜色的糖浆——蓝色是棉花糖味,红色是草莓,黄色是芒果……

周艳景选了“彩虹”口味,三种颜色层层叠叠。第一口下去,冰凉的甜蜜从舌尖直达大脑,果然瞬间提升了心情。

“糖分疗法,”施永报挖着自己那碗紫色的香芋味刨冰,“科学证明有效。”

傍晚,他们沿着威基基海滩散步。夕阳将天空染成粉红和橘黄,冲浪者陆续上岸,抱着冲浪板的身影在落日中形成剪影。周艳景赤脚踩在细软的沙滩上,海浪时不时涌上来亲吻她的脚踝。

“明天去大岛,”来津泽看着手机上的行程,“火山、咖啡庄园,还有希洛夜市。”

一个卖花环的老妇人向他们走来,脖子上挂着一串串白色花朵。“Plumeria,”她微笑着,“夏威夷的欢迎礼物。”

周艳景买了一串戴在脖子上,甜香立刻环绕着她。“像是把整个岛屿的芬芳都戴在身上了。”

晚餐在海边的一家开放式餐厅,菜单上是夏威夷传统美食“卢奥”的现代版——慢烤猪肉配芋泥、生鱼沙拉、椰子布丁。主厨是个混血夏威夷人,向他们解释每道菜的历史。

“卢奥原本是地下烤炉烹饪的宴会食品,”他指着盘中的烤猪肉说,“我们改用现代低温慢烤技术,但香料配方保持传统——海盐、香蕉叶和一种只有夏威夷才有的红盐。”

猪肉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烟熏和香蕉叶的清香。芋泥则浓稠得像奶油,但味道更加质朴天然。

“这味道……像是大地与海洋的联姻,”周艳景感叹道。

主厨笑了:“精确的描述。夏威夷文化就是关于这种平衡——陆地与海洋,传统与现代,外来者与本地人。”

饭后,他们坐在沙滩边的躺椅上,听着轻柔的尤克里里音乐。周艳景的笔记本摊在膝头,但今晚她决定暂时不写——只想纯粹地感受这一刻,让夏威夷的月光和海风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句点。

第十六天:火山脚下的咖啡香

清晨的航班将他们带到大岛。从空中俯瞰,黑色的火山岩与碧蓝的海水形成鲜明对比,宛如月球表面与地球海洋的奇异结合。

“基拉韦厄火山,”来津泽指着窗外,“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上次喷发是三个月前。”

希洛机场小而简陋,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花香混合的奇特气味。租车公司的员工给他们每人戴上一个兰花手环:“Aloha,欢迎来到大岛!”

他们驱车前往咖啡庄园的路上,景色不断变化——茂密的热带雨林、贫瘠的火山岩平原、突然出现的瀑布和彩虹。周艳景摇下车窗,让湿润的风吹乱她的头发。

“科纳咖啡是世界最贵的咖啡之一,”来津泽转动方向盘,“因为只能在火山斜坡这一小块区域种植。”

咖啡庄园坐落在火山斜坡上,整齐的咖啡树沿着等高线排列。老板是个日裔夏威夷人,家族经营这个庄园已经四代。

“火山土壤、适宜的海拔和独特的微气候,”他带他们参观晾晒场,“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才能种出科纳咖啡特有的风味。”

晾晒场上,咖啡豆铺在巨大的网架上晒太阳,工人不时翻动。庄园的一角有个小型烘焙工坊,香气令人陶醉。

“尝尝最新鲜的,”老板递给他们每人一小杯黑咖啡,“今天早上刚烘焙的。”

周艳景小心地啜了一口,预期中的苦涩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和的酸度和水果般的甜味,余韵带着巧克力和坚果的香气。

“这……根本不像咖啡,”她惊讶地说,“更像某种精致的水果茶。”

老板满意地笑了:“真正的科纳咖啡就是如此。市面上90%标着‘科纳’的咖啡都是掺假的,纯正的科纳每年产量太少了。”

他们买了些新鲜烘焙的咖啡豆,继续前往火山国家公园。站在基拉韦厄火山口边缘,硫磺烟雾从裂缝中袅袅升起,周艳景感觉自己仿佛站在地球的呼吸孔上。

“生命力,”施永报突然说,镜头对准远处冒着蒸汽的地面,“即使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也有植物扎根。”

确实,一些顽强的蕨类甚至小树从黑色的火山岩缝隙中探出头来,展示着生命的韧性。

傍晚,他们来到希洛夜市。这个每周三举行的夜市聚集了来自环太平洋各地的美食——菲律宾的烤肉串、日本的章鱼烧、中国的饺子、夏威夷的传统美食,甚至还有墨西哥塔可和韩国煎饼。

“美食联合国,”周艳景兴奋地东张西望,“从哪里开始?”

来津泽带他们直奔一个挂着“混血美食”招牌的摊位。摊主是个年轻的混血女性,提供各种融合菜——比如用芋泥做的“夏威夷式意大利团子”,或者加入菠萝的“热带风味肉丸”。

“我祖母是日本人,祖父是夏威夷土著,妈妈再婚嫁了个德州人,”她一边翻动煎锅里的芋头饼一边说,“所以我做的食物也像我的家谱一样混血。”

周艳景点了份“夏威夷式炸鸡”,外皮是用碎芋头和面包糠混合裹制的,配一种加入了 lilikoi 果的辣酱。第一口下去,酥脆的外皮、多汁的鸡肉和酸甜辣的酱汁形成奇妙的和谐。

“这味道……像夏威夷本身,”她试图描述,“多元但又统一。”

夜市中央有个小舞台,当地的草裙舞团正在表演。舞者随着鼓点和尤克里里音乐摇摆,彩色草裙旋转成花朵的形状。施永报挤到最前排,镜头追随着舞者的每一个动作。

回酒店的路上,周艳景看着窗外闪过的月光下的海面。明天就是美国之旅的最后一天了,她突然感到一阵不舍。这段旅程中尝过的每一口食物、遇见的每一个人、看过的每一处风景,都已经成为她生命故事的一部分。

第十七天:威基基的告别

最后一天的阳光格外灿烂。周艳景起了个大早,独自走到威基基海滩。清晨的海滩几乎空无一人,海水像玻璃一样透明,她能清楚地看到脚下游动的小鱼。

一个老渔夫正在岸边整理渔网,朝她点点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游客有美景看,”周艳景笑着回应。

老渔夫从桶里拿出几条银色的小鱼:“刚抓的,生吃最好。夏威夷传统早餐。”

周艳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一条。小鱼被简单清理过,挤了点柠檬汁。她闭上眼睛咬下去,鱼肉冰凉鲜甜,带着海洋最原始的味道。

“像液态的阳光,”她睁开眼说。

老渔夫大笑:“说得好!记住这个味道,它就是夏威夷的灵魂。”

回到酒店,来津泽和施永报已经收拾好行李。他们前往阿拉莫阿纳中心的农贸市场采购纪念品——科纳咖啡豆、夏威夷果、手工香草精和几瓶 lilikoi 果酱。

“给我妈带的,”施永报小心地把果酱包在衣服里,“她以前最爱这种酸甜口味。”

周艳景选了几包红盐和一本夏威夷传统食谱,来津泽则买了一大包新鲜芋头粉。“可以做芋泥,”他解释道,“味道肯定不如夏威夷的,但聊胜于无。”

下午,他们在威基基海滩举办了“旅行美食总结会”。周艳景铺开笔记本,三人一起回顾这十七天的旅程——从纽约的热狗摊到夏威夷的 poke 碗,每一站都有太多回忆。

“最难忘的瞬间?”来津泽问。

“新奥尔良的雨夜派对,”周艳景不假思索,“那种意外的温暖和真实。”

“玛莎家的小龙虾,”施永报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那张烛光下的笑脸是我拍过最好的作品之一。”

“对我来说是纳什维尔的热鸡故事,”来津泽说,“食物背后隐藏的爱情比那个报复传说动人得多。”

他们点了最后一顿夏威夷大餐——烤 mahi-mahi 鱼、椰奶煮芋头叶、紫薯汉堡和菠萝冰淇淋。周艳景细细品味每一口,想要将这些味道深深刻在记忆里。

饭后,他们赤脚走在沙滩上,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夕阳将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融合在一起又分开,就像这段旅程带给他们的——短暂但永恒的连结。

“下一站,欧洲,”来津泽突然说,“主编刚发邮件确认了。”

周艳景笑了,没有惊讶,只有期待。她弯腰捡起一个被海浪磨圆的小贝壳,放进口袋——一个小小的、有形的回忆,关于这个太平洋上的黄昏,关于这段改变她的旅程。

夜幕完全降临时,第一批星星出现在天空。周艳景想起那位老渔夫说的话——“记住这个味道,它就是夏威夷的灵魂。”她想,也许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灵魂,而发现它们,正是她作为美食记者的使命。

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她写道:“美国之旅结束了,但味觉的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再到太平洋中央的这个小岛,我学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它们背后的人与故事。食物是记忆的容器,是文化的密码,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下一站,欧洲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沿途周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