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先锋小组的征程1
沙漠的黎明总带着某种残酷的温柔。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地平线时,沙粒在顷刻间被镀上金边,连空气都仿佛被染成了琥珀色。林夏正跪在粒子加速器的检修通道里,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颊上,发梢还挂着细小的沙粒。她手里的光谱分析仪发出细微的蜂鸣,绿色光束扫过超导线圈表面的冷凝管,在布满沙尘的金属壁上投下跳动的光斑,那些光斑落在她白大褂的肘部——那里已经磨出了明显的毛边,还沾着昨夜调试设备时蹭上的银灰色冷却剂。
通道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宇的脑袋从检修口探进来,眼镜片上还沾着未擦净的冷却剂,像蒙着层薄薄的冰花。这个刚满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今天穿了件印着费米悖论公式的T恤,领口歪着,下巴上冒出的青色胡茬显示他又熬了通宵。"林博士,时间波动探测器有新反应了。"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手里的平板屏幕上,淡紫色的波纹正以从未有过的振幅起伏,像突然被注入了生命的脉搏,"比卡戎观测站记录的峰值强了47%,而且......你看这里。"他指尖划过屏幕,一条银白色的辅助线浮现出来,与二十年前"深渊号"黑匣子里的波动曲线完美重合,连最细微的锯齿状起伏都分毫不差。
林夏猛地从通道里钻出来,白大褂的下摆被金属边缘勾出道裂口。她踩着满地的电缆线冲向监测室,靴底碾过沙粒的声响在空旷的基地里格外清晰。这个由废弃导弹发射井改造的研究基地,此刻正像头苏醒的巨兽在沙漠深处震颤——地下三层的粒子加速器已经完成了第七次预热,液态氦冷却系统将核心温度稳定在零下269.15摄氏度,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里,原子的热运动几乎停滞,超导线圈表面凝结的白霜在应急灯的照射下泛着幽蓝的光,为捕捉五维空间的蛛丝马迹创造了最佳条件。
"伊拉拉教授已经在分析数据了。"凯伦迎面走来,手里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合成咖啡。这位有着亚麻色短发的女医生今天戴了副金丝边眼镜,镜腿上还缠着圈医用胶带——那是上周调试设备时被飞溅的金属碎片砸弯的。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她手腕上的蜡笔画手链滑落,那是托比用红色蜡笔绘制的小人图案,此刻正随着她的动作在金属地板上洇出小小的湿痕。"罗德里格斯刚把最后一组屏蔽层安装好,他说这玩意能挡住卫星的所有波段探测,除非有人骑着骆驼闯进沙漠中心,否则......"她突然笑起来,眼角的细纹像水波般漾开,指了指监控屏幕,画面里老工程师正蹲在沙丘上,用激光笔在沙地上勾勒五维模型,远处的驼队像串移动的小黑点,在金黄色的地平线上缓缓蠕动。
监测室的全息投影已经亮起,伊拉拉教授正用金属义肢的指尖在半空中滑动。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妇人穿着深灰色羊毛开衫,领口别着枚北斗七星造型的胸针,那是她当年黑洞观测任务的纪念章。淡紫色的波动数据被拆解成无数条数据流,像群被惊动的萤火虫在她周围飞舞。老人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屏幕的冷光,左腿的钛合金义肢每过三十秒就会轻轻敲击地面,发出"笃笃"的声响——那是她在卡戎观测站遗址养成的习惯,二十年前黑洞辐射灼伤了她的左腿,如今这金属关节的震颤声,反倒成了基地里最精准的计时信号。"看波动的三阶导数。"老人突然开口,义肢在地面顿了顿,所有数据流瞬间冻结,"这里出现了0.7秒的时间延迟,符合林深笔记里记载的'维度折射效应'。当年他在南极冰盖下观测中微子时,就记录过类似的现象。"
罗德里格斯扛着台改装过的频谱仪走进来,工装裤的膝盖处磨出了发亮的补丁,那是他在"深渊号"残骸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留下的印记。这位有着墨西哥血统的老工程师皮肤黝黑,脸上三道交错的疤痕在顶灯的照射下泛着暗红色的光泽——最浅的那道划过眉骨,是他以前在木星探测器回收任务时被太空碎片划伤的。他把仪器往桌上一放,金属外壳与桌面碰撞的声响惊得陈宇手里的咖啡差点泼出来。"刚在地表安装了六个辅助探测器。"他扯掉脸上的防尘面罩,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那是当年从"深渊号"残骸里爬出来时被金属碎片砸掉的,"沙漠的电磁环境比月球干净多了,连太阳风的干扰都能过滤掉93%——这鬼地方,倒真是块研究维度的风水宝地。"
林夏的目光落在全息投影中央,祖父笔记里的五维模型正与实时波动数据发生着奇妙的共振。那些嵌套的圆环开始缓缓旋转,在三维空间里投下变幻的阴影,像某种神秘的宇宙密码在眼前展开。她突然想起昨夜调试设备时,凯伦递来的那杯热可可,女医生当时指着窗外的星空说:"托比昨天画了幅画,说看到好多发光的线在天上打结,像妈妈织毛衣时没理清楚的线头。"此刻那些淡紫色的波动轨迹,竟真的与孩童笔下的线条有几分神似。
"能量储备怎么样?"林夏突然问道,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轻点,粒子加速器的运行参数立刻浮现在屏幕左侧。基地的能源系统完全依赖埋在地下五十米的核聚变反应堆,罗德里格斯给它起了个绰号叫"沙漠之心",说这玩意要是炸了,能在地表留下个直径三公里的玻璃化大坑。
"足够支撑三次全功率碰撞实验。"陈宇调出能源监控界面,绿色的能量条稳定在89%的位置,"但瓦伦部长那边......"年轻人突然压低声音,屏幕右下角弹出的加密通讯窗口里,能源部的警告信息已经堆积到第17条。最新一条的发送时间是十分钟前,发件人显示为能源部特助马克·斯坦顿——那个总爱穿着鳄鱼皮皮鞋的胖子,每次议会听证都会坐在瓦伦身后记录。信息内容措辞严厉:"立即停止非法实验,否则将启动紧急预案。"
伊拉拉突然发出一声轻嗤,金属义肢在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那个蠢货以为切断卡戎观测站的经费就能困住我们?"老人调出一份加密文件,屏幕上立刻浮现出全球十二处废弃科研基地的坐标,每个红点旁都标注着一行小字,"这些都是当年'深渊计划'的后备站,瓦伦就算把地球翻过来,也找不全我们留下的后手。当年他还在哈佛读博时,就想偷林深的暗物质模型,被我当场抓包在实验室里抄数据呢。"
监测室的门被风吹开条缝,沙粒顺着缝隙钻进来,在地板上积成细细的线。林夏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沙丘。那些起伏的曲线在暮色中渐渐模糊,最高的那座沙丘顶端立着个金属监测塔,像根银色的针插在金色的绸缎上。她想起三天前的深夜,罗德里格斯带着她钻进基地最深层的储藏室,那里藏着祖父留下的最后一件遗物——台老式射电望远镜的接收器,金属外壳上还留着卡戎观测站坍塌时的烧灼痕迹,呈现出独特的蓝紫色光泽。
"老林当年总说,维度的秘密就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当时老工程师正用酒精棉擦拭接收器的馈源喇叭,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温柔,"就像这沙漠里的石头,看着都是些破玩意儿,可要是用光谱仪照照,说不定能找出几亿年前陨石撞击的痕迹。"他说着从工具箱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是半块焦黑的金属碎片,"‘深渊号’黑匣子的残片,当年我拼死抢出来的,你看这上面的纹路。"
林夏的指尖抚过碎片表面,那些细密的裂纹在灯光下竟呈现出某种规律的排列,像缩小了无数倍的淡紫色波动图谱。她突然明白祖父为什么要把观测站建在卡戎,那个被冥王星潮汐锁定的孤寂卫星,本身就是宇宙中最天然的维度观测器——就像此刻脚下的沙漠,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这里留下了无数时空的印记,等待着被正确的频率唤醒。
"准备第一次预实验。"林夏转身走向主控台,白大褂的衣摆在气流中轻轻扬起,"目标参数:粒子加速到0.999倍光速,碰撞能量设定为1.2×10¹²电子伏特,同步启动时间波动探测器的全频段扫描。"她的声音在基地里回荡,穿过层层金属壁垒,与粒子加速器开始运转的嗡鸣渐渐融合。
陈宇突然举起手,手里捏着片从卡戎带回来的月球尘埃样本。年轻人的脸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我昨晚做了个大胆的尝试,把这玩意放进了粒子对撞舱。"他说着将样本递进分析舱,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复杂的衰变曲线,"结果发现尘埃里的硅同位素衰变周期居然缩短了17%,就像......就像被某种力量压缩了时间。"曲线在屏幕上蜿蜒起伏,与五维模型的理论预测完全吻合,连最细微的波动节点都分毫不差。
凯伦将最后一支镇定剂注射进备用医疗箱,转身时碰倒了桌边的相框。玻璃碎裂的声音里,托比画的全家福掉了出来,孩童稚嫩的笔触下,五个火柴人牵着条发光的狗,背景是片用紫色蜡笔涂满的星空。女医生弯腰捡起相框,发梢垂落在画上,她手腕上托比用彩色绳编的手链滑到小臂,露出手腕内侧的小疤痕——那是当年为托比做紧急手术时被激光手术刀误伤的。"托比今天视频时说,他梦见我们在沙子里找到了会发光的星星。"她指尖轻轻拂过画上的紫色星空,"有时候我真觉得,孩子眼里的世界,比我们用公式推导的更接近真相。上周他还指着夜空说,看到北斗七星在跳圆圈舞,现在看来......"
"那可能是维度折射造成的视觉偏差。"伊拉拉突然插话,老人正用放大镜观察祖父笔记里的星图,"当五维空间与四维空间发生共振时,某些亮星的轨迹会出现周期性偏移。当时霍金斯还嘲笑他是老花眼犯了。"
粒子加速器的嗡鸣声逐渐升高,像某种来自地心深处的呼唤。林夏盯着主控屏上跳动的参数,祖父留下的铜制怀表在口袋里微微发烫。表壳上雕刻的猎户座星云图案硌着掌心,那是她十二岁生日时祖父送的礼物,此刻表盖内侧刻着的"仰望星空时,记得低头看路"字样仿佛在灼烧皮肤。她想起卡戎观测站废弃控制室里的那个夜晚,伊拉拉教授举起笔记时说的话:"所谓微光,或许是更高维度照进来的阳光。"此刻,当淡紫色的波动在屏幕上与粒子轨迹交汇的瞬间,她突然确信,那些在宇宙微波背景里固执跳动的信号,从来都不是什么幽灵波纹,而是某个更宏大世界向人类伸出的手。
基地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陈宇惊呼着指向能量监控屏——绿色的能量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红色警报灯在走廊里连成一片流动的光河。罗德里格斯咒骂着冲向反应堆控制室,工装靴踩过碎玻璃的声响格外刺耳:"是冷却系统!他们远程锁死了主循环泵!这群混蛋肯定是破解了备用频段!"
林夏的手指悬在紧急制动按钮上方,却在最后一刻收了回来。她调出备用能源方案,屏幕上立刻浮现出十二个红色的节点,那是罗德里格斯提前埋在沙漠下的应急核电池,原本是为应对沙尘暴设计的预案。"切换到备用回路,把粒子能量降到80%。"她的声音异常平静,指尖在控制台上飞舞,"陈宇,启动三号屏蔽场,频率调到1.7赫兹;凯伦,准备应对能量冲击的医疗预案,尤其是罗德里格斯的心脏——上次在木星轨道他就因为辐射超标差点休克;伊拉拉教授,帮我锁定波动源的精确坐标,用2079年黑洞观测时的校准参数。"
"收到!"陈宇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林博士,昨天我在探测器里加装了铯原子钟,能把时间误差控制在每三百年不超过一秒。"
罗德里格斯冲回来时满脸是汗,他扯开工装服的领口,露出胸口的旧伤疤:"备用冷却系统启动了,但只能维持四十分钟。"老工程师盯着屏幕上的粒子轨迹,"要不要我出去启动干扰器?保证让那些卫星变成瞎了眼的苍蝇。"
"不用。"林夏摇摇头,目光始终没离开波动曲线,"让他们看着。"
粒子加速器的嗡鸣声突然变得尖锐,像被扼住喉咙的巨兽在痛苦嘶吼。林夏望着主控屏中央,淡紫色的波纹正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那些相互交织的线条开始剥离,在三维空间里投下清晰的阴影,像突然被解开的绳结,露出了隐藏在深处的秘密。她突然想起祖父怀表上的星图,那些看似杂乱的星点,其实藏着某种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
当第一对被加速到极限的粒子在对撞舱里相遇时,整个基地突然陷入一片黑暗。只有时间波动探测器的屏幕还亮着,淡紫色的波纹在黑暗中缓缓舒展,像一朵在宇宙深处悄然绽放的花。林夏感到掌心的怀表开始发烫,表壳上的星图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皮肤上烙下灼热的印记。
"读数......读数出来了!"陈宇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他打开应急灯,光柱里漂浮的沙粒在淡紫色的光晕中缓缓旋转,"波动频率稳定在73.4赫兹,振幅0.002纳米,与林深院士的预测完全一致!"
罗德里格斯突然爆发出欢呼声,他抓起桌上的金属酒壶猛灌了一大口,琥珀色的液体顺着嘴角流到下巴的疤痕上:"我就知道老林是对的!当年在黑洞边缘,我亲眼看到过这种光!"
伊拉拉的金属义肢在黑暗中敲击出明快的节奏,老人的笑声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告诉瓦伦,他最好准备好给我们申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推荐信。"
林夏走到观测窗前,望着沙漠深处。月光下的沙丘泛着银白色的光泽,远处的粒子加速器散热塔正喷出淡蓝色的雾气,在夜空中凝结成短暂的星云。她轻轻打开怀表,表针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荧光,与远处天际的星光遥相呼应。在这片被世界遗忘的沙漠深处,五维空间的大门,正被他们这群"疯子",悄悄推开了一条缝隙。而在那道缝隙的另一端,某种超越想象的存在,或许正透过维度的褶皱,凝视着这群来自蓝色星球的探索者——就像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时,眼中闪烁的同样的好奇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