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集
书名:沿途周刊 作者:余静雨 本章字数:2878字 发布时间:2025-07-12


第二十一天:悉尼的完美句点

摇篮山的晨雾还未散去,小木屋的烟囱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周艳景站在门廊,看着第一缕阳光抚摸过山峰的轮廓,手里捧着用柠檬香桃木叶泡的热茶。这是他们在塔斯马尼亚的最后一个清晨,也是大洋洲美食之旅的尾声。

飞机从霍巴特起飞时,舷窗外的威灵顿山渐渐变小,山巅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来津泽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二十天,十个城市,数不清的美食体验。我敢说这是《味旅》有史以来最丰富的专题。”

“也是最挑战的,”施永报检查着相机存储卡,“从沙漠高温到雨林湿气,我的设备经历了极限测试。不过值得——那些乌鲁鲁的星空、罗托鲁瓦的蒸汽、斐济的飞鱼,都是千金难买的镜头。”

悉尼的天际线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周艳景感到一种奇妙的圆满感。二十一天前,他们从这里启程,如今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但每个人都已经不同——她的笔记本写满了观察与思考,施永报的储存卡塞满了震撼画面,来津泽的脑海中储存了无数当地人的故事。

“看那个,”来津泽突然指向舷窗,“悉尼歌剧院,像一组等待启航的贝壳。”

“或者说像等待被打开的牡蛎,”周艳景微笑纠正,“里面藏着珍珠般的美食记忆。”

《味旅》杂志悉尼办公室位于岩石区一栋历史建筑内,落地窗外就是海港大桥的全景。主编丽莎——一位银发梳成精致发髻的法国女士——已经准备好了香槟和澳式肉馅派等候他们。

“欢迎回家,探险家们,”她亲吻每个人的脸颊,“从你们发回的片段看,这次专题会创造新的订阅记录。”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施永报精选的照片——悉尼鱼市场晶莹的海鲜、乌鲁鲁篝火下的原住民面孔、罗托鲁瓦蒸汽中的食物包裹、斐济草裙舞者的飞扬裙摆...每一张都引发编辑们的惊叹。

“这些画面...”图片编辑珍妮弗几乎贴在屏幕上,“光线、构图、瞬间的捕捉...施,你超越了自己。”

周艳景展示了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穿插着速写和菜谱,有些页面还沾着可疑的酱汁痕迹。“从悉尼的融合料理到塔斯马尼亚的荒野滋味,大洋洲的美食版图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元。这不是简单的‘吃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吃’——地理、历史、移民潮、原住民智慧...”

丽莎举起香槟杯:“为《味旅》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美食探险干杯!下期杂志将全部留给大洋洲专题,主编按语就叫...《在味道中遇见大洋洲的灵魂》怎么样?”

“等等,”周艳景突然想起什么,“凯恩——悉尼岩石区‘海洋之泪’的主厨,他提到有个姐姐在塔斯马尼亚做奶酪。结果我们发现,就是布鲁尼岛奶酪公司的尼克夫人!这种巧合...”

“不是巧合,”丽莎神秘地微笑,“这就是美食世界的奇妙之处——比想象中更紧密相连。说到这个...”她拿出一个信封,“你们明晚的庆功宴地点。”

信封里是“海洋之泪”的邀请卡,背面有凯恩的留言:“为完成环大洋洲美食之旅的英雄们准备了一份惊喜。”

庆功宴当晚,“海洋之泪”挂起了“私人活动”的牌子。餐厅内部重新布置过,长桌上摆放的不是鲜花,而是来自他们旅程中各站的代表性食材——乌鲁鲁的沙漠香料、罗托鲁瓦的地热盐、斐济的卡瓦根、萨摩亚的火山石、塔斯马尼亚的苹果木...

凯恩穿着厨师服出来迎接,脖子上依然挂着那块绿玉石。“看来你们找到了大洋洲的心跳,”他拥抱每个人,“现在,让我用这些心跳为你们准备最后一餐。”

晚餐是凯恩精心设计的“大洋洲味道之旅”——七道菜代表七个重要站点,用现代技法重新诠释传统味道。

开胃菜是“悉尼港的三重奏”:龙虾刺身配手指青柠,生蚝配柠檬桃金娘冰沙,以及用澳大利亚肺鱼制作的“鱼派”小点。搭配的是猎人谷的赛美蓉白葡萄酒。

“手指青柠,”周艳景品尝着那些像鱼子酱般爆裂的小颗粒,“像把整个珊瑚海的精华浓缩在了里面。”

第二道菜名为“乌鲁鲁的日出”——袋鼠肉鞑靼配沙漠李酱和丛林香料脆片。凯恩解释:“传统上原住民生吃某些肉类,我用法国技法重新演绎。”配酒是芭萝莎谷的设拉子,酒体饱满却不过于强势。

主菜前的过渡是一碗清澈的汤,里面漂浮着几片粉红色的鱼肉和绿色香草。“罗托鲁瓦的地热池,”凯恩介绍,“用蒸汽烹饪的鳟鱼,汤底是二十种地热区香草熬制。”

主菜本身是一场盛宴——斐济风味的椰子蟹配塔斯马尼亚皮革木蜂蜜釉,旁边是萨摩亚火山石烤猪肉的现代版,以及用新西兰hangi技法烹饪的蔬菜泥。搭配的是玛格丽特河的霞多丽和中部奥塔哥的黑皮诺混酿。

“这道菜融合了大洋洲四大烹饪方式,”凯恩看着他们惊讶的表情,“地热、火山石、地下烤炉和椰奶炖煮。跨越国界的对话。”

奶酪环节出人意料——布鲁尼岛的“海神”奶酪配塔斯马尼亚苹果酱,旁边是凯恩姐姐特别为今晚制作的“环太平洋”奶酪,用新西兰奶源和澳大利亚凝乳酶,表面撒有斐济海盐。

甜点名为“珊瑚海的潮汐”——椰子奶冻、芒果雪葩和 passionfruit(百香果)泡沫,盛放在一个巨大的贝壳中,点缀可食用珊瑚糖花。“所有水果都来自你们拜访过的岛屿,”侍酒师倒上昆士兰产的麝香葡萄酒,“每一口都是一段回忆。”

餐后咖啡搭配的是塔斯马尼亚的皮革木蜂蜜蛋糕和几种大洋洲特色巧克力——斐济胡椒味、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味和澳大利亚 wattleseed(金合欢籽)味。

“美食的真正意义,”凯恩举杯致辞,“不在于盘中的艺术,而在于它连接人与土地、过去与未来的能力。今晚这顿饭,是对你们二十一天探险的最好致敬。”

晚宴接近尾声时,丽莎突然敲响酒杯:“还有一个惊喜。”她示意助手推出一台投影仪。

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剪辑——施永报拍摄的片段被精心编辑,配上原住民音乐和海洋声效。画面从悉尼港的晨光开始,穿越澳大利亚内陆的红色沙漠、新西兰的地热奇观、斐济的碧蓝海水、萨摩亚的火山海岸,最后回到塔斯马尼亚的雪山和苹果园。

最动人的是那些人物特写——乌鲁鲁的老原住民妇女布满刺青的手臂,罗托鲁瓦卡琳娜祖母专注制作“大地之泪”的皱纹,萨摩亚图伊揉搓poi的灵巧手指,塔斯马尼亚玛丽安抚摸老苹果树的温柔手势...

“这些手,”丽莎轻声说,“才是大洋洲美食真正的创造者。”

视频结束在摇篮山的星空下,字幕缓缓浮现:“味道是记忆最忠实的守护者。”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周艳景注意到凯恩擦拭眼角的动作,她自己也被这段旅程的重量所震撼。二十一天前,他们以为只是去记录美食,实际上却收集了一个大陆的灵魂。

告别时,凯恩送给每人一个小木盒:“打开前先闻一闻。”

周艳景的盒子里是一块包裹在亚麻布中的香料块——混合了大洋洲各地代表性香料的浓缩物。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瞬间被带回乌鲁鲁的篝火旁、罗托鲁瓦的蒸汽中、斐济的海滩上...

“我的‘记忆香料’,”凯恩解释,“每当你想重温这段旅程,就刮一点泡茶或烹饪。味道是最快的时光机。”

走出餐厅,悉尼港的夜色璀璨。渡轮划过水面,歌剧院像一组发光的贝壳,海港大桥的拱门上流动着彩色灯光。周艳景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笔记本紧贴胸前。

钢笔在最后一页写下最终的感悟:

“大洋洲的味道版图像南十字星一样璀璨多元。从原住民的古老智慧到移民的创新融合,这里的每一道食物都在讲述同一个真理:真正的美食从不是孤立的艺术,而是人与土地、过去与未来之间永不停息的对话。二十一天的旅程结束了,但这场对话将永远继续——在悉尼岩石区的融合餐厅里,在乌鲁鲁的沙漠营地中,在罗托鲁瓦的地热蒸汽间,在每一个懂得倾听食物故事的人心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沿途周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