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泰伦斯·马力克《新世界》
书名:裴三说电影:个人电影阐述集 作者:裴三 本章字数:2421字 发布时间:2025-07-13

p803531547.jpg

《新世界》(The New World)

泰伦斯·马力克(美国),2005年

观片指数:★★★★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泰伦斯·马力克的电影,距今差不多已有整整二十年,当时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印象深刻,随着后来慢慢开始有意识去了解那些导演的具体作品后,我就开始关注起了他。最近凑巧找到这部电影的蓝光版,于是就又把它看了一遍。

与他大部分作品一样,泰伦斯·马力克的这部《新世界》在圈内评价颇高,不少专业影评人对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无论是台词、配乐还是摄影布景,这部作品都体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很多电影学院的相关课程甚至都经常拿它当作授课的范例。当然,在大部分媒体和普通观众眼里,马力克的这部作品接受度就明显不太高了,真正喜欢并且欣赏它的人说实话真不太多。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样的电影明显不太符合大多数人的观影习惯,很多人认为它沉闷或不知所云甚至是在装逼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美国主流媒体CNN甚至形容这部电影“慢得就像一只蜗牛爬过八车道公路”,这样的评价虽然带着明显狭隘的偏见,但其实也的确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对这部电影的态度。

就如我前段时间在另一篇关于马力克的电影《圣杯骑士》的文中所介绍的一样,作为一名诗人导演,马力克的电影(尤其是近些年那几部作品)我们最好不要按照通常的观影习惯把关注重点集中在影片的故事上面,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他的影片中人物情绪状态的刻画以及环境气氛的意境营造。对于有些电影,我们最好不要仅仅拿它当作一个故事来看,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抱着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作适当的自我改变和突破,这样你也许就有可能从电影中收获更丰富更深层的美妙体验。这个世界上能够让人真正沉浸其中的东西并不算太多,而电影无疑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过颇为难得的是,这部《新世界》的故事其实展现得倒还算完整清晰,它主要呈现的是十七世纪时期北美大陆上白人殖民者与土著部落间的冲突,影片的叙事重点集中于一个年轻的土著女人(某个部落的公主)与两个白人男子(分别由好莱坞著名影星科林·法瑞尔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间的感情纠结。这部电影的故事框架与另外一部著名动画片《风中奇缘》十分相似,但两部电影的故事内核显然不太一样,《风中奇缘》说难听点完全是以一种高等文明自居的姿态对殖民者的行为进行的粉饰和美化,而这部电影主要展现的则是文明间的差异和冲突以及冲突之下的个人情感世界。当然,与这部电影相类似的,我们还可以提一下另外三部著名的影片: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以及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前两部电影与本片其实有着类似的故事,只不过它们明显基于传统的叙事更注重故事性和娱乐性也更为大众所乐意接受(《阿凡达》除了顶级的视听效果外其实故事本身根本就是瞎扯),而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我们则可以略不严谨地认为它讲的是发生在这部电影之前的故事。这里顺带提一下,个人认为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这些年来并没受到该有的重视,这部电影对部落冲突的深刻刻画以及影片那预言式结尾的精妙处理,目前为止我是想不出一部同类型的电影可以与之比肩。

马力克的这部《新世界》个人认为是他至今为止所有作品中故事性和个人影像风格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可以看得出来在这部电影中他还是愿意讲故事并且能把故事讲好的。只不过他已经明显抛弃了传统的呈现故事手法,他既不靠人物对白也不靠情节交代来推进故事,这部作品重点刻画的是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变化之下人物的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变化。影片的视角全程都在两男一女的主角间不断转换,通过这种转换,我们得以从他们自身的视角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和内心感情的变化,这种有违于常规的叙事手法让人完全有着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大多数电影讲述故事都不可能会采用这样一种手法,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特别之处,它帮我们打开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观影视角。其实人生的故事哪有大多数电影所描述那样的具体情节,就算是有,身处其中的人显然也不太可能切身感知,更多真实的感受其实就如这部电影一样只不过是一些对当下的具体感触罢了。

需要说一下的是,这部电影中段有一小部分的剪辑似乎存在些问题,白人殖民者和土著部落间的关系演变以及双方为何发生冲突这里明显交待得不够清楚。按照我的个人理解冲突原因似乎是白人殖民者准备长期定居从而侵占了土著部落的领土,但就影片这部分呈现的内容而言交待得实在有点模糊。

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是当时制作团队人员间发生的一些争执。已故著名好莱坞配乐家詹姆斯·霍纳(《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勇敢的心》等电影均为其所配乐)当时作为本片的配乐在制作过程中却因创作理念的分歧而与导演马力克产生了严重的争执,他指责马力克完全是不懂电影配乐一通胡来而又根本不尊重他的意见,两人的关系由此而闹僵,而且当时类似的情况还不止他一个人,制作团队中就有好几个人为此退出而不得不中途更换制作人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马力克当时签的合同明确写明了他拥有这部影片的最终剪辑权,所以这部电影他才得以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进行创作。

这样的争执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这恰好反映了创作者对电影本身的不同认知。这部电影投资方最初对其的定位和预期都是一部爱情史诗大片,这也是以霍纳为代表的那些反对者所习惯并且乐于奉行的制作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长期遵循的都是这种套路化模板化的制作方式。但我们也要知道电影艺术本身拥有着多元的表现形式,有人习惯于套路的传统也就有人试图突破常规寻求创新,而至于高下优劣,显然根本不可能会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作为一名以影像写诗的导演,类似的电影显然不是马力克所追求的。

而且这里不妨作一下大胆的假设,这部电影如果真的就如一部分人所预期的那样拍成一部所谓的史诗大片的话,那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如此题材的一个故事足以撑得起这部电影吗?个人觉得大概率不太可能,最后的结果很大可能就是荡气回肠变成了煽情肉麻,这样的例子在那些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中多不胜举,这里显然没有一一点名的必要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