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行政人员们纷纷开始阐述自己的见解。
钟金军副校长率先发言:“老师们的思想觉悟与精神境界,确实已到了亟待提升的关键节点。毕竟,思想乃是行为的先导,思想一旦转变,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这一点毋庸置疑。
诸位不妨想想阿富汗、伊拉克那些实施自杀式袭击的人员,倘若不是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仅仅为了金钱,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充当人肉炸弹的胆量。
然而,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堪称最为纷繁复杂、难以捉摸且难以评价的一项工程。
学校既非红色革命根据地,亦非宗教组织,总不能采用佛教、基督教的方式来教化师生吧?
所以,这就期待陈校长能拿出一些‘洗脑’的高招,为我们的思维来一次彻底的梳理!”
钟金军副校长幽默诙谐的话语,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阵哄堂大笑。
教导处杨文慧主任紧接着说道:“老师们确实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实际上,学校的奖金数额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学校的评优评先以及职务(职称)晋升制度采用的是多元评价体系,绝非单纯的唯分数论。
但老师们却偏偏执着于成绩与排名,钻起了牛角尖,最终导致局面紧张,各方不满。
我赞同开展思想道德建设,不过对于能否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来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我满怀期待,静候佳音。”
随后,每位领导都依次发表了看法。
他们的观点大致相同,都认可思想建设的必要性,然而对于能否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树立思想旗帜、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大家都不清楚具体该如何操作,也不敢断言是否会取得成效。
就在此时,我从容地亮出了早已深思熟虑的 “法宝”,侃侃而谈:“领导们,学校文化建设并非新鲜事物,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然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
我们既要借鉴他们的优秀成果,更要紧密结合本校及本地的实际情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涵盖几个重要方面:明确文化建设主题;确立办学理念,提炼出一训三风;确定实施路径,包括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班级文化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
首先,我们务必确定好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需综合考量学校及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传统等诸多因素。
我们学校虽为新建学校,但合并前的各所学校都拥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与文化积淀。
我对各所学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探寻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建设主题。
然而,由于信息繁杂,我一度陷入将问题复杂化的误区,一时之间毫无头绪。
直至我再次端详学校大门口那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 —— 乐和镇中心小学,刹那间,灵感闪现,两个字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大家猜猜是哪两个字?”
“乐和!” 众人齐声回应。
“没错!正是这两个字,难道这不正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最为契合的主题吗?
那一刻,我仿佛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这难道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大家觉得这个主题可行吗?”
“嗯,确实颇具新意,请陈校长继续往下讲。”
“好!我之所以确定以‘乐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我们所处的乐和镇,长久以来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之风盛行,极少出现违法犯罪现象。
作为镇里的龙头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我们怎能对当地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呢?
再者,我们学校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当前最为关键的是统一师生思想,让每位老师都能爱岗敬业,领略教书育人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而且,师生们来自不同地方,更需要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以实现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目标。
‘乐和’这一主题,不正与全体师生的实际需求完美契合吗?
此外,乐和思想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向来被誉为‘礼仪之邦’。历代王朝都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治国、以孝治国,注重通过思想教化实现天下大治。
其中,礼治特别强调以礼待人、以和为贵。倘若我们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用礼仪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师生间的人际交往,使每位师生都养成学礼、知礼、懂礼、尊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那么,师生之间的矛盾必将大幅减少,人与人之间便能和睦共处。
至于‘乐’的思想,更是易于被人们认知、理解与接纳。
孟子曾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倡导的是分享快乐。
孔子也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提倡的是学习与传道授业的快乐。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为国为民、公而忘私的快乐。
毛主席也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彰显的是为理想与事业拼搏奋斗的快乐。
基于以上论述,我认为以‘乐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树立‘乐和’思想旗帜,能够有效化解学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必定能引领乐和镇中心小学这艘教育巨轮,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行,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我详细公布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以及围绕 “乐和文化” 展开的礼仪教育、课程建设、班级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实施部署,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讲解。
我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紧密结合当代文化建设的潮流趋势,尽量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丰富的视频、插图和图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阐述我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在我的引导下,行政们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之旅,时而回顾往昔,时而关注当下,时而展望未来,思绪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又仿佛历经四季更迭,感受着春光融融、夏日荷花的娇艳、秋日瓜果的飘香、冬日粉雕玉砌的美景。
当我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结束讲解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感谢行政们的支持后,我再次虚心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为确保 “乐和文化” 建设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接下来我还计划召开教代会会议,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讲解,以争取教代会的广泛认可。
唯有教师队伍与教代会达成共识,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才能得以有效推进。
在行政会议临近尾声时,我还提出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适度调整,拿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配套方案 ——“容错机制” 和 “综合机制”。
例如,为避免班主任因学生的一些无心之失而过度紧张,在文明班评比中设定一定范围内的错误可以不扣分。
同时设立申诉机制,若班级或学生对处罚存在异议,可进行上诉,经合理判断后撤销处分。
如此一来,便设置了一个缓冲区域,师生们便不会时刻处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
另外,为减轻教师教学成绩方面的压力,缩小了奖金差距,并在评优评先及职务晋升中适当淡化分数排名。
同时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从而防止教师为追求分数而过度压榨学生的现象发生。
任何一项新工程的推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固有模式的职场人士而言,新事物难免会遭遇诸多质疑、批评,甚至是直接的抵触。
对此,我已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与应对措施:就让挑战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