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应对威胁
书名:不会种田的农民 作者:一个老农民 本章字数:4576字 发布时间:2025-07-14

  昏暗的办公室里,手机屏幕散发着清冷的光,宛如寒夜中的幽光。那条威胁短信,如同一条阴冷的毒蛇,盘踞在屏幕上,散发着恶意。王有为坐在桌前,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起初节奏缓慢,而后越来越快,仿佛是他内心焦虑的节拍器。


  “别看了。”小雨轻柔地伸出手,缓缓盖住手机屏幕,那动作仿佛是在安抚一只受惊的野兽,“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冷静。”


  王有为深吸一口气,鼻腔中满是纸张和墨水混合的味道,那味道浓郁而又熟悉。桌上摊开的计划书已经修改到第七版,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犹如战场上留下的累累伤痕,见证着他们的努力与坚持。


  “你说得对。”他缓缓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窗前。夜色笼罩下的村庄,安静得可怕,只有零星几盏灯火,如同倔强的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明天专家就要来了,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小雨轻轻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热茶。茶水的热气袅袅升腾,在冰冷的玻璃窗上凝结成一片朦胧的白雾,模糊了窗外的景象,仿佛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已经联系了县里的安保公司,”她轻声说道,声音如同夜风中的风铃,清脆而又柔和,“明天会有人全程保护专家团队。另外,我让李叔找了几个可靠的年轻人,今晚开始轮流在试验田值班。”


  王有为转头看向她,月光洒在她的脸上,勾勒出她侧脸柔和而又坚毅的轮廓。这个从城里来的姑娘,不知何时已经变得比本地人还要了解农村的生存法则,仿佛她就是为这片土地而生。


  “谢谢。”他简单地说,却觉得这两个字远远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之情。


  小雨轻轻摇摇头,马尾辫在脑后轻轻晃动,宛如夜风中的柳枝,“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她顿了顿,突然俏皮地笑了,“这话是不是用错了?”


  王有为也跟着笑了,那笑容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错得恰到好处。”


  两人回到桌前,继续专注地完善计划书。打印机嗡嗡作响,仿佛是一首忙碌的交响曲,吐出一张张还带着温度的纸张,那纸张就像他们心中的希望,一张张堆积起来。凌晨三点,当最后一页装订完毕,王有为伸了个长长的懒腰,脊椎发出轻微的响声,仿佛是在释放一夜的疲惫。


  “睡会儿吧,”小雨打了个哈欠,那哈欠如同夜空中的流星,短暂而又自然,“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王有为点点头,然而在她离开后,他却重新打开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宛如一层清冷的霜。他调出村民联系表,开始逐个标注每户的态度和可能的影响因素,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绘制一幅未来的蓝图。


  天蒙蒙亮时,村委会大院已经热闹起来,宛如一个即将开场的舞台。王有为的父亲带着几个老伙计在打扫卫生,扫帚划过水泥地的声音在清晨格外清晰,仿佛是在为新的一天奏响序曲。


  “爸,您怎么来了?”王有为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那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仿佛是一夜未眠的见证。


  老人直起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那布包带着他体温的余温,“你妈烙的饼,趁热吃。”王有为接过来时,闻到熟悉的面香,那香味如同母亲温暖的怀抱,让他的心瞬间柔软下来。


  “专家几点到?”父亲问,目光扫过布置一新的会议室,那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关切。


  “九点。”王有为咬了口饼,酥脆的外皮在齿间碎裂,那口感如同生活中的小确幸,“张教授带队,一共六个人。”


  父亲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那声音仿佛是在传递一个秘密,“昨晚赵老三家的二小子在试验田附近转悠,被李叔赶走了。”


  王有为咀嚼的动作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那镇定的神情仿佛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磐石,“意料之中。”


  太阳渐渐升高,村委会门前聚集的村民越来越多,如同潮水般涌来。王有为注意到,除了上次表态支持的人,还多了不少观望的面孔,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马主任虽然没露面,但他那条“忠实的狗”——镇农技站的刘技术员却早早到了,正假装不经意地在人群中穿梭,那鬼鬼祟祟的样子仿佛是一个潜伏的间谍。


  八点四十五分,三辆越野车缓缓驶入村道,那车轮扬起的尘土仿佛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前奏。王有为整了整衣领,手心微微出汗,那汗水仿佛是他内心紧张的体现。小雨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递给他一瓶水,那动作仿佛是在给他注入一股力量。


  “别紧张,”她小声说,声音如同春风般轻柔,“我们的准备很充分。”


  车队停下,首先下车的是个两鬓斑白的中年男子,金丝眼镜后的双眼炯炯有神,仿佛是两颗闪耀的星星。王有为快步迎上去,伸出手,那手坚定而又有力,“张教授,欢迎您!”


  握手时,王有为能感觉到对方掌心的老茧,那老茧如同岁月的勋章,这是个真正懂农业的学者,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


  张教授环视四周,目光在围观的村民身上停留片刻,那目光仿佛是在审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然后对王有为说:“先带我们看看土地吧。”


  一行人向试验田走去。刘技术员鬼鬼祟祟地跟在后面,像一只偷偷摸摸的老鼠,被小雨安排的几个年轻人有意无意地挡在了外围,那几个年轻人就像忠诚的卫士。


  试验田里,新培育的秧苗已经抽出嫩绿的叶子,那叶子如同绿色的精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张教授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指间揉搓,那动作仿佛是在感受土地的脉搏,又凑近闻了闻,那神情仿佛是在倾听土地的声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错,”他抬头对团队成员说,那声音如同温暖的阳光,“比我们预想的要好。”


  一位女专家取出仪器开始测量,其他人则分散开来检查不同地块,那忙碌的身影仿佛是一群勤劳的蜜蜂。王有为和小雨跟在张教授身边,详细解释他们的种植方案和遇到的困难,那认真的模样仿佛是在向老师汇报作业。


  “你们的想法很有价值,”张教授听完后说,那话语如同珍贵的宝石,“尤其是这种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害。”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突然传来骚动,仿佛是平静湖面突然泛起的波澜。赵小四带着几个年轻人挤到前面,大声嚷嚷:“什么专家!肯定是骗人的!我们村的地根本不适合种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张教授皱了皱眉,但没说话,那神情仿佛是在压抑心中的不满。王有为正要上前,小雨却拉住了他,那轻轻一拉仿佛是在拉住一匹即将脱缰的野马。


  “赵小四,”她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如同清脆的鸟鸣,“你去年种的玉米用了多少化肥?”


  赵小四一愣,显然没料到这个问题,那表情仿佛是一只被突然惊醒的兔子,“关、关你什么事?”


  “每亩地至少150公斤,”小雨向前一步,那步伐坚定而又自信,“而按照标准,80公斤就足够了。你多花的钱,都进了谁的口袋?”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那声音仿佛是一阵微风,吹过人们的心田。赵小四脸色涨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那模样仿佛是一只被戳破的气球。刘技术员见状想溜,却被眼尖的村民堵住了去路,那村民就像一道道坚固的城墙。


  张教授这时开口了:“过度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从助手手中接过一份文件,那文件仿佛是一把揭开真相的钥匙,“我们检测过附近几个村子的土壤样本,情况很不乐观。”


  王有为趁机接过话题:“乡亲们,张教授他们带来了最新的土壤改良技术,完全免费指导我们。大家有什么问题,现在就可以问。”


  老李头第一个站出来,问了个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那问题仿佛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讨论,那场面仿佛是一场热闹的集市。赵小四和刘技术员被挤到了外围,脸色阴晴不定,那神情仿佛是两个落败的将军。


  中午,村委会准备了简单的农家饭菜,那饭菜散发着质朴的香气,如同乡村的气息。张教授一边吃一边对王有为说:“你们村的群众基础比我想象的好,这是个好的开始。”


  王有为还没来得及回答,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新短信:“别高兴太早,晚上见。”他不动声色地把手机放回口袋,却发现小雨正担忧地看着他,那眼神仿佛是一汪温暖的湖水。


  下午的培训会进行得很顺利。张教授的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有机种植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还播放了成功案例的视频。当看到邻省一个贫困村通过有机农业实现脱贫时,不少村民的眼睛亮了起来,那眼神仿佛是点燃的希望之火。


  会议结束时,老会计王叔带头在合作协议上按了手印,那手印仿佛是一个坚定的承诺。有了这个榜样,陆续又有二十多户签了字,那场景仿佛是一场希望的接力赛。王有为注意到,父亲也在其中,老人签字时的手很稳,没有丝毫犹豫,那坚定的动作仿佛是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


  傍晚,送走专家团队后,王有为召集了核心成员开会。十来个年轻人挤在村委会的小办公室里,气氛既兴奋又紧张,那氛围仿佛是一场即将出征的战前动员。


  “今晚是关键,”王有为摊开手绘的村落地图,那地图仿佛是一张未来的蓝图,“赵老三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保护好试验田和育苗棚。”


  李叔的儿子大柱拍了拍胸脯,那动作仿佛是在给自己打气,“放心,我们几个轮流守着,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小雨补充道:“我已经把今天的录像和照片发给了县电视台,明天就会播出。他们要是敢动手,就是自投罗网。”


  夜深了,王有为和小雨打着手电筒在田间巡逻。夏夜的田野并不寂静,虫鸣蛙叫此起彼伏,那声音仿佛是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手电筒的光柱扫过茁壮成长的秧苗,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那绿色仿佛是生命的希望。


  “其实我有点害怕,”王有为突然说,声音几乎被蛙声淹没,那声音仿佛是在夜空中轻轻飘荡的羽毛,“不是怕他们使坏,是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小雨停下脚步,手电筒的光照向远处起伏的山峦,那山峦仿佛是大地的脊梁,“记得我第一次来村里时,看到那些荒废的土地,就觉得特别可惜。”她转过头,眼睛在夜色中闪闪发亮,那眼神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但现在,我看到的是希望。”


  王有为正想说些什么,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紧接着是大柱的喊声:“谁在那里!”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朝声音方向跑去,那步伐仿佛是两支奔赴战场的军队。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照出几个仓皇逃窜的身影。其中一个被绊倒在地,正是赵小四,那模样仿佛是一个落荒而逃的小偷。


  “你们想干什么?”王有为厉声问道,那声音仿佛是一声怒吼的雄狮。


  赵小四挣扎着爬起来,身上沾满了泥巴,那狼狈的样子仿佛是一只掉进泥坑的猪,“没、没什么,就是路过...”


  大柱从后面追上来,手里拿着一瓶可疑的液体,那液体仿佛是一个邪恶的证据,“他们在试验田边上倒这个!”


  张教授团队的专家还没走远,被紧急叫回后,确认那是一种强效除草剂,如果渗入土壤,后果不堪设想,那后果仿佛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事情很快惊动了整个村子。赵老三闻讯赶来,看到被当场抓住的儿子,脸色铁青,那表情仿佛是一块即将爆发的火山。更让他难堪的是,县电视台的采访车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深更半夜又出现在村口,那采访车仿佛是一个正义的使者。


  面对镜头和愤怒的村民,赵老三狠狠扇了儿子一耳光,那耳光的声音仿佛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混账东西!谁让你干这种事的!”


  王有为冷眼旁观,注意到赵老三说这话时,眼睛一直往刘技术员身上瞟,而刘技术员则拼命往人群后面躲,却被几个壮实的村民有意无意地堵住了退路,那场景仿佛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天亮时分,这场闹剧以赵小四被派出所带走告终。王有为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初升的太阳为村庄镀上一层金色,那金色仿佛是希望的光辉。小雨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豆浆,那豆浆仿佛是一份温暖的关怀。


  “这只是开始,”她说,那话语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后面还会有更多挑战。”


  王有为接过杯子,温热传递到掌心,那温热仿佛是一股力量的注入,“但至少,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了。”


  远处,几个早起的村民已经扛着锄头走向田地。阳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一条条坚韧的根系,深深扎入这片土地,那身影仿佛是乡村的希望和未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不会种田的农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