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却从来都很少人去说说——这个灭了太平国的张骥……
(这就说明啊——背靠资本,那就是超一线。
没有资本,你就只能为了一日三餐奔波。
敢坏事,就弄你!
被弄死了,就像死条狗一样,没人管,没人问……)
……
张骥的年龄,史书上找不到。
根据永乐中期中举来推算,死的时候,估计也就四五十岁。
正值壮年,暴毙而亡。
朝野漠视……
张骥的死,已经说明了反叛的幕后真凶了!
再看看大反贼陈鉴湖的结局——
朱祁钰监国后,于谦主政的中央朝廷,立刻赦免了陈鉴湖,并且充为皇城护卫。
不知为何,陈鉴湖忽然逃跑,被值守宫卫砍杀。
哦豁!
造反称王,竟然如此善待?
按照大明律,匪首一概诛杀,只有胁从者,才充军啊!
他充军了……
谁是匪首呢?
那么,他的死,是不是灭口?
……
谁知道,张骥送来的,不是好消息……
而是文人集团动手的导火索!
也是朱祁镇的丧钟!
如果不是朱祁镇先一步交好也先,他将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斩杀的皇帝……
……
六月,浙江反贼头目陈鉴湖等六十多人,被抓捕进京。
刑部第一时间就赶紧抢人,全部塞进自己掌控下的刑部大狱,然后立刻上疏,说要斩立决!
速度快得很!
这个斩立决,就很有意思了!
一个已经称王建制的反贼,这是谋逆大案啊!
这种案件,本该三司会审。
审讯几年之久,也是常态。
然而,刑部的处理竟然是前脚抓进去,后脚斩立决?
——文人集团就要杀人了。
这是——灭口!
朱祁镇是谁,能让他们得逞吗?
于是,他立刻亲自干预,让锦衣卫将人带进了诏狱。
(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一样马上被干掉!)
文人集团当即慌了。
初八日,南京皇宫失火,华盖殿、谨身殿烧毁。
这也是常态了。
明朝历史上,只要文臣感到受了威胁,第一个动作就是烧皇宫。
朱棣刚盖好了北京皇宫,转身三大殿就被烧了。
嘉靖正睡觉呢,差点没给烧死……
要不是他发小拼死抢救,嘉靖连火化费都不用出。
天启在位七年,皇宫就被烧三回。
……
南京皇宫被烧的同时——
湖广、贵州等省的叛乱,再次大规模爆发。
朱祁镇只得让靖远伯王骥,带领十万大军镇压。
此时,这里的总兵力,已经高达近十五万。
与此同时,福建、浙江的叛乱,也再次大规模爆发!
靖难功臣宁阳侯陈懋(泾国公陈亨之子),也率大军,在西南沿海镇压。
(这三件事,只能说明是那份供词,一定事关所有人的生死!
文人集团慌了。
逼得他们不得不动用如此大的盘外招,来逼迫朱祁镇罢手!)
也就是说,朱祁镇皇权的依仗——大军,被拿走了一大半!
(朱祁镇被送走后,这些事的处理结果,就很有趣——朱祁钰朝廷,以叛乱已平为由,不再追问。
不再追问?
是怕了?
使者就在朱祁钰朝堂?)
六月二十一日,朱祁镇忽然下了一份很古怪的诏书。
这份诏书在《明史》一百七十九卷,中间部分。(国学网可以看到全文)
诏书很长,我截取了后半段。
原文最少都有大几千字,太长了,翻译下来最少大几万字,简单标注一下。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
诏书开头的前几句就是:
“朕以凉德,祗承祖宗洪业,顾惟艰大,罔敢怠遑。
乃正统十四年六月初八日,南京谨身等殿灾,此诚上天垂戒国家!
朕深思咎省,躬夙夜警惧,允惟敬天之实,必以敷仁为先,其大赦天下……”
啥意思?
牵连的人太广,朱祁镇不追究了!
他直接定性——这是天灾,是他做的不好,上天在惩罚他。
你们都没有错!
并且做出了表态——今日之前,不分军民,不分朝野,所有的罪过,全部一笔勾销!
后半段则说——今后要是再犯罪,就要从重处理!
他不但下了这样一个古怪的诏书,更是停止了审讯陈鉴湖等人。
只是人还没有放出。
……
朱祁镇揭过了这一茬……
他退缩了……
不过,以他的性子,估计也只是暂时放过……
然而……
朱祁镇必须要死了!
他必死无疑!
知道了这么大的秘密,他还能活着吗?
试想一下,他要是活着,就算他不能动手,难道还不会把秘密继续传播下去?
只要这个秘密还在皇室,只要后面的皇帝能知道这个秘密。
早晚有一天,朱家人一定会清算他们的!
一个建立在现在这种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
以我的底子,都还要花费六天时间,才能找出时间线的真相……
(还不一定全找完了)
朝臣能放过朱祁镇?
江南利益集团,能放过他?
朱祁镇不死,谁死?
土木堡之变来了!
很快,朱祁镇下完诏书的十天后,兵部奏报接连而来:
辽东、宣府边关,同时上报蒙古犯边。
我尼玛,一东一西相隔几千里呢!
咱就说,能不能编的圆润点?
不对!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么?
人家一夜之间,席卷四省,二十多万人的叛乱,都能拉起来。
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寇边……
战败奏报,一封接一封:
七月十一日,大同右参将吴浩,于猫儿庄(今山西阳高县北一带)迎战瓦剌,迅即兵败战死。
七月十五日,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四员将领各率兵一万赴阳和,全军覆没。
石亨单骑逃回……
(石亨这里,有个人很重要,服侍了大明四代皇帝的——监军太监郭敬。
他躲在草丛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这位镇守大同太监,逃回京师后。
朱祁钰的摄政王于谦,不问一个字,直接下令凌迟处死。
当然,遭殃的不止他一个。
朱祁镇亲信,只要没叛变的,全部都被处死,或下狱。
大部分——全族都被杀掉。
并且,开了一个很坏的头——直到此时,明朝犯官的家眷,未成年的只能流放。
这群人——直接全部杀完!
王振更是被夷九族,连小孩都不放过!
王振是被冤枉最惨的一个人,他身上的一切罪孽,几乎九成都是脏水。
这人对朱祁镇说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话,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
身为宦官,他数次竟然规劝皇帝好好做事,以国为重……有意思吧?
他的死也不是被人锤死的,英宗亲口说王振是兵败自刎。
王振全家不是唯一……
比如——朱祁镇出发时,安排的皇城守卫将军马顺。
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因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
就在朝堂上,文臣以他说不能杀王振家的孩子为借口……
内阁、朝臣蜂拥而上,扯着头发,对马顺拳打脚踢。
结果——堂堂天子亲军总指挥——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人活活咬死。
就当着朱祁钰、孙太后的面!
文臣集团竟然如此疯狂……
让他们疯狂的背后——就是秘密如此之大!
谁咬的?
户科给事中王竑,经此一事,他瞬间名满天下。
于谦当场升他为佥都御史,并督率毛福寿、高礼的部队。
锦衣卫指挥使啊,就这样被活活咬死!
哦,对了!
揍马顺的还有一个人——于谦。
他打的有多狠?
将自己的两条衣袖,都弄破了,并且是从手腕处,破到了肩膀处。
《明史》卷170:“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王竑廷击顺,众随之……王惧欲起……谦袍袖为之尽裂。”
说到这里,崇祯朝时,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嘉善公主之孙、皇亲许显纯,一样被人当场打死……)
(我为什么说于谦是景泰帝朱祁钰的摄政王?
他没入内阁啊!
《明史》卷170:
【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
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
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这一段就很形象。
也先的使者,频频来到京师,要将朱祁镇送回来,大臣接受了。
朱祁钰满脸不高兴,说:
“我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非要将我抬上皇位!
现在我当皇帝了,你们又让他回来,我不想让他回来。”
于谦淡淡的说:“我同意将朱祁镇接回来。”
朱祁钰看了于谦一眼,脸色大变,连声道:
“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顾”、“改容”、迭声……
于谦面色平静的说了一句话,又没发火,又没咆哮的。
描绘朱祁钰的时候,为何是这几个字眼?
朱祁钰的这个动作,说明他害怕于谦。
身为皇帝,竟然害怕连阁臣都不是的大臣,这说不过去啊!
于谦为什么能让朱祁钰害怕?
这是他必死的另一个原因——于谦掌权后,立刻开始改革,制定了以文官掌军的规矩。
并且,手握天下兵马大权,包括京营、皇城、皇宫戍卫。
朱祁镇出征以前,就知道要出事,于是,皇城、京师、宫城的统兵大将,都是自己人。
结果,于谦一上任,打死的打死,下狱的下狱,砍头的砍头……
景泰帝一朝,大权尽在于谦手中。
三杨都没于谦会玩……
上一个这么玩的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
朱祁镇刚揭开谜底,瞬间东南西北全是敌人!
说实话——这些消息一送来,朱祁镇必然就能知道怎么回事了!
朝臣要对他动手了!
他就算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人家一样不放过他……
……
实际上,这个秘密,当时北京城大部分官员都知道了!
消息流传的有多广——小小的翰林院侍讲徐有贞。
翰林院侍讲这么低的级别,都已经知道了!
《庚巳编·卷六》:己巳之祸前数月,荧惑入南斗,公私语于刘原博,……公曰:“祸不远矣。”
亟命妻孥南归,皆重迁,有难色。
公怒曰:“汝不急去,直欲作鞑人妇也。”
遂行。
……
徐有贞说自己夜观天象,看出了有大祸。
然而,他对妻子却说——“你还不赶紧朝南跑,难道要做鞑子的老婆吗?”
看看……
土木堡之变的几个月前,徐有贞就知道是蒙古要打到京师了。
还让一家人赶紧朝南方跑……
这观星术……
真的太牛了!
他这么牛,咋就没算到鞑子根本就破不了城——不用跑呢?
城没破,帝气就还在,他为何能算出是谁来,却算不出来这个呢?
所有,这里就是一个借口!
就连动手的人是谁,都传出来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土木堡之变,就是阴谋!
一个最低几个月之前,就开始布局的阴谋!
那么这个动手的鞑靼人,究竟是谁?
真的是也先吗?
我没找到具体是谁,但是有三个目标。
第一,脱脱不花。
朱祁钰时期,一改朱祁镇制定的对大明最有利的政策。
选择了公开打压也先,支持脱脱不花。
就好比两个公司是竞争对手,难道换了老板……
你就要打压你在对手公司里安插的商业间谍,又反过头来扶持跟你竞争的老板吗?
傻逼都不会这么干!
对不?
但是,于谦主政下的朱祁钰朝廷,还就是这么干了!
他不但这么干了,还再一次收缩边关。
朱祁镇打下来的天下,全送出去了!
对待草原,大明洪武皇帝、永乐皇帝是怎么做的?
派兵征伐!
打跑了之后,在地上立上界碑,然后放几个俘虏,让回去带信:
“这块地是咱老子的了,老子的这些界碑,就是一根线。
你要是敢过来,老子就要打你!
你过来一只羊,一匹马,就是寇边!
老子不打到你王庭,就算你瓜娃子跑得快。”
实际上,看前面正统六年,石亨北伐那一次的操作,就能看出来了。
打跑了之后,设立军屯点,一边开垦,一边戍边。
石亨都知道这么做——
而于谦呢?
大修边墙!
将原本屯扎士兵的长城(这时期只有土墙、土城),换成砖石城墙。
直接开启了明朝自此以后,修建边防大城的政治态势。
——从此,明朝开启了修长城模式。
试想一下,一方面文人集团拿掉了军户粮仓,一方面又将金钱丢在修建城池上……
嘿,我左手一个粮仓……能赚钱!
我右手握着城建……一样能赚钱!
……
——建城,那就代表着有钱……
在农业社会下,余钱本来就是有限的。
一个合理的二次分配,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
一个不合理地分配模式……
社会底层,还会勇于报国吗?
钱财如此高度集中,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躲在深关厚墙之后,大明初期那种汉儿睥睨四方的霸气,在于谦手上消失了……
这就算了,他还制定了一个什么政策——
在前线修建城池,敌人来了,就过去打架,敌人走了,就把军队召回京师。
我……
无力吐槽了……
……
人无完人。
在个人品行上,于谦是个无可挑剔的完人。
然而,在军国大事上……
于谦若是只为一省之长,那是完人,无可挑剔的完人。
然而……
他的政治眼光,军事眼光,战略眼光,的确不是世人记忆中的那么完美无瑕……
……
于谦和朱祁钰的搭配,政治眼光有多差——
也先和脱脱不花生死搏斗呢,两人打破了狗脑子。
正是大明的千载难逢之际。
妈的,抄刀子上去捅他啊!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你没听过?
你就算不懂,你看看朱祁镇行不?
朱祁镇哪次北伐,不是跟也先配合的死死的!
好行!
你俩的位置,是卖了朱祁镇才得到的,不能学朱祁镇。
那满朝大臣都看出来了啊!
人家下坡的梯子,摆的好好的!
当时——朝野上下群情激昂,纷纷嚷嚷要攻打瓦剌。
说这是报仇雪恨的时候!
结果呢?
主掌朝政的于谦,让朱祁钰出面拦了下来。
边将看不下去了,找了个借口,说瓦剌又来袭扰边关了,要出征教训瓦剌。
这一次,又被于谦拦了下来。
……
他的这些行为,让我无法不去怀疑,这里面有内幕……
就看他的执政方针,就知道配合动手的是谁!
事出反常就有因!
就是在朱祁钰手上,在于谦主政下,朝野坐看也先家族失败。
眼睁睁的看着黄金家族,失去了制约。
被朱元璋、朱棣父子打的四分五裂,年年给大明称臣纳贡的蒙古大小势力……
不但再次统一,并且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
从此,北边边防,变成大明剩余一百多年的头等威胁。
直到朱厚照打崩小王子,蒙古再次四分五裂;
嘉靖铲除沿海走私集团,蒙古才再次俯首称臣。
现在舆论一边倒的称赞于谦……
为什么……
大家就能想的到了!
就像我屡次三番提起的狼崽子故事。
他们没有下场鼓吹之前,谁也无法判断他的屁股坐在哪一边?
这个世上,没有公平的公平秤,之所以公平秤还能保持公平,只是因为筹码不够罢了!
正像那句台词——老爷,他们给的太多啊……
……
前面说了,跟于谦平级的张骥,无人知晓。
于谦,天下皆知。
为啥呢?
看看籍贯,看看他所属的团体,就能知道答案。
——这世上没有完人!
如果有,那一定是有目的的!
或者有目的之人有目的推出来的!
……
这世上谁都可以说谎,唯一能够鉴别的,就是他干了什么事!
就看景泰朝这些逻辑不通的执政方式,就已经出卖了那个“联合作战”弄朱祁镇的人!
这个“人”,虽然被隐藏,被不记于史书……
但是,却很好判断的。
国内的这帮,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与外贸有关的朝野集团”。
外部呢?
这嫌疑第一位的,就是瓦剌蒙古大汗——脱脱不花!
我前面说了,有三个怀疑对象。
那么第二个配合文臣集团的外部嫌疑势力是谁?
兀良哈,也就是朵颜三卫。
朱祁镇在位的时候,快把兀良哈三部打死了。
都特么赶到外东北去了……
洪武皇帝、永乐皇帝在北方的大好局面,朱祁镇几乎已经完全恢复。
除了没打到贝加尔湖外,朱祁镇几乎恢复了北边的所有疆域。
然而,于谦、朱祁钰这一对组合,竟然不但让兀良哈再次死灰复燃。
甚至,还多有扶持。
这就算了。
这俩人竟然将朵颜三卫放到了家门口!
史书上说的很清楚——15世纪中叶,三卫南迁,到了长城边外放牧。
土木堡之变的正统14年,就是1449年。
在此之前,朱祁镇将三卫打回了今日黑龙江的北方边境上。
那么,这个15世纪中叶到了山海关外,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书虽然没有记载,却很好判断了!
——土木堡之变后,景泰朝臣给出的“赏赐”:
具体的位置,按照《明史》328卷的记载——
朵颜在山海关以西、古北口以东蓟州边。
泰宁在广宁境外。
福余在开原境外辽河左右。
……
好不容易赶到北边的鞑子,你俩又给请到家门口了!
只要过了山海关,就是大明国都啊!
是兀良哈对大明很恭顺吗?
不是啊!
三杨放弃边关后,兀良哈三部,就屡屡不臣了。
朱祁镇之所以打兀良哈,就是因为这些人南下抢劫!
这就是明英宗第三次北伐的原因。
好家伙——五年前,人家抢劫你的子民,前一个皇帝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刚刚给贼子赶到千里之外……
转身,你特么给人请到自己家门口!
那么——兀良哈究竟帮助了景泰朝臣的什么大忙?
会被如此优待?
这是不是——就是朱祁镇收到辽东叛乱的——真实来源?
不得不说,江南那群人,修了一百多年的《明史》,还是没能把真相全部删除!
雁过留声,水过留痕。
这个世上,只要是集体行为,就必然藏不住!
没有绝对完美的犯罪!
西方远程放牧技术够牛掰吧?
他一样藏不住!
我说过,在金字塔“修建”的时候,全球海平面是刚好淹住西方所谓的文明来源、产粮区的。
下图就是大洪水时期,大禹治水大概距今4100年,看看是不是对上了?不显眼的轮廓,就是现今海岸线。
有广东的兄弟,我隐约记得是潮汕那一带的,在评论里回复过我——他家那边的山上,还有系船的石头。
看看小图的珠三角,就对得上了。
而我们神话中共工撞断不周山,导致洪水灭世……
恰恰7500年前,有一次堪称灭世规模的海水侵蚀。
原因不明,疑似陨石撞击大西洋引起的大海啸。
(陨石撞击说,是科学界对这次海水侵蚀的主流解释。)
这一次,海水上涨60米。
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几乎全部淹没在了海水里。
山东更是直接成了一座岛。
我们的上古文明,大部分都消失了。
《尚书》这样形容:"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现代用电脑模拟的那一次海水侵蚀海岸图
……
好吧,我们洪水灭世,他们不受影响……
继续饿着肚子,躲在几十米深的水下,搬石头盖金字塔。
哦~!
好机会,海水有浮力!
再加上潮汐,一个人就可以搬动几十、上百吨的石块了。
你看我这个解释,不比他们的靠谱多了!
……
一手捧圣经,一手握牧鞭的黄毛绿眼者,满脸不屑:
“不就是大海啸么!
多大点事!
你看我张嘴一吹,洪水退去,我们就不受影响了……
大不了,让我们的狗奴才,去使劲狗叫几句,混淆他们……
不!
他们自发就会这么做的。
我西方爸爸是他们的精神信仰,他们岂能看着我们坍塌了……”
……
我们的历史,和现代气象研究,是能够挂钩的。
而他们……
有句话,说出来就有些难听——
“老祖宗帮你进化了一个全球最高的脑容量,你非要拿来杂交,让子孙退化十万年。”
这倒是还算了,最起码精神愉悦了。
个人需求不同,无可厚非么。
关键是——最高的脑容量,你却要拿来装屎,人说啥你信啥……
这就不是傻逼可以形容得了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