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先驱者的集结1
书名:究极进化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4601字 发布时间:2025-07-15

第一百八十四章:先驱者的集结1

 

上海维度大学物理系的地下实验室,此刻成了“六维探索先驱者”团队的临时指挥中心。原本空旷的空间被重新规划,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台,台基是暗灰色的合金材质,边缘镶嵌着一圈冷光灯带,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同深海。四周环绕着数十个数据终端,银灰色的支架上,屏幕泛着幽蓝的光,跳动的数据流像一条条发光的河流,沿着虚拟线路汇聚向中央的三维模型——那是月球背面维度共振探测器的设计图,每个零件都标注着精确到纳米的参数,连最细微的能量传导线路都清晰可见,如同人体神经网络般密布。

 

姜晚站在投影台前,一身剪裁合体的浅灰色工装,袖口挽至手肘,露出纤细却有力的小臂。她的长发用一根银色的金属簪子束在脑后,几缕碎发随着俯身的动作垂落在脸颊旁,沾着些许演算纸的纸屑。她指尖划过探测器的核心部件——一个由反物质晶体和超导线圈组成的感应装置,设计图上用醒目的红色标注着“六维波接收中枢”。“这里的共振频率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二位,”她的声音透过降噪耳机传来,清晰地传到每个团队成员的终端里,眼神专注地盯着投影,“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我们错过六维结构的信号,就像在交响乐中漏掉一个关键音符,整首曲子的意境都会崩塌。”

 

站在她身边的肖薇正调试全息投影的分辨率,她穿着浅蓝色的防静电服,胸前挂着写有“观测组”字样的工牌,脸上带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机敏。闻言她抬头补充道:“月球基地的工程队已经完成了地基浇筑,昨天传来的全息影像显示,环形山底部的地质结构很稳定,岩层抗压强度达到了68MPa,完全适合安装超导冷却系统。”说着,她抬手在空中虚划,调出一组月球表面的实时数据,屏幕上立刻出现月球背面的立体地形图,预选的探测器安装点被一个绿色的方框标注出来,周围跳动着温度、辐射强度等关键参数,“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安装点东北侧300米处有个小型陨石坑,可能会产生微弱的引力扰动,我已经让工程队做了引力场模拟,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突然,实验室的气动门发出“嘶”的一声轻响,被从外面推开。赵鹏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他刚从撒哈拉反物质反应堆赶回,深蓝色的工作服上还沾着反应堆特有的银白色冷却液,在灯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身材高大,皮肤是长期在沙漠工作被晒出的健康古铜色,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饱满的额头上。“反物质能量模块测试成功!”他举起手中的加密终端,屏幕上显示着一条平滑的能量输出曲线,语气里难掩兴奋,“持续输出功率达到设计标准的112%,足够驱动探测器的所有系统运转十年以上,就算遇到空间风暴,也能保持稳定输出。”他快步走到中央控制台前,把终端连接到系统上,能量模块的三维模型立刻融入探测器的整体设计中,两个部件对接的位置发出柔和的绿光,像呼吸般轻轻闪烁,代表匹配成功。

 

实验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负责结构工程的周磊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上的雾气。他头发花白,脸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是团队里年纪最大的成员,据说参与过第一代月球基地的建设。“这下动力系统稳了。”他把眼镜重新戴上,镜片后的眼睛眯了眯,看向投影上的探测器外壳,“不过还有个问题,探测器的外壳需要承受月球昼夜300℃的温差,白天阳光直射时能达到127℃,夜晚又会骤降到-173℃,现有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在这种极端温差下,分子结构可能会出现疲劳裂纹。”他顿了顿,调出材料的分子结构模型,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原子排列成坚固的网格,“我联系了小行星采矿基地的老伙计王铁山,他们说可以提供从C型小行星提炼的超硬陶瓷,耐受温度范围能达到-270℃到400℃,抗冲击性也比钛合金好30%。”说到这里,他略带无奈地笑了笑,“就是开采周期有点长,需要六周时间,王铁山说他们的采矿机器人正在检修,得等两天才能开工。”

 

姜晚看着材料模型,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计算,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敲击键盘时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六周刚好,我们的超导线圈还需要时间校准,线圈的超导临界温度必须控制在-269℃,这期间正好可以同步进行。”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团队成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情——过去半个月,大家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和数据堆里度过的,终端旁的咖啡杯换了一波又一波,有的杯底还残留着深褐色的咖啡渍,墙角的垃圾桶里堆满了写满公式的演算纸,边缘卷翘,像一群被遗弃的蝴蝶。“这样,周工你负责跟进材料运输,和王铁山那边保持实时沟通,有任何问题随时反馈。”她看向周磊,得到对方点头回应后,又转向肖薇,“肖薇继续优化观测参数,尤其是M87星系的赤经赤纬定位,误差不能超过0.1角秒。”最后,她的目光落在赵鹏身上,“赵鹏和我去月球基地实地勘测,确认安装点的地质稳定性,顺便检查一下工程队的施工精度,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就在这时,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台突然亮起一阵白光,魏教授的全息投影缓缓显现。老教授穿着一件灰色的羊毛衫,领口有些松弛,头发和络腮胡都已花白,却梳理得整整齐齐。他坐在办公室里,背景是堆满书籍的书架,最上层摆着一个小小的月球模型,旁边还放着一个磨损严重的地球仪。“小姜,有个好消息。”他的声音带着笑意,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手里举着一份电子文件,文件封面上印着全球安全理事会的金色徽章,“全球安全理事会刚刚通过了你们的探测计划,批准调用国际空间站的‘天河三号’运输舱,下个月就能把设备运送到月球,运输舱的载重和容积都比我们预期的要好,还能多带两台备用超导线圈。”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郑重,手指在文件上轻轻点了点,“还有,郭守敬那边传来消息,他已经调整了M87星系观测站的轨道,将配合你们的探测器进行同步观测,两边的数据可以实时比对,他还特意嘱咐,让你们注意六维信号的偏振方向,这可能藏着我们没发现的规律。”

 

实验室里瞬间沸腾起来,负责生物维度研究的陈雪忍不住拍手。她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扎着高高的马尾,脸上带着两个浅浅的梨涡,是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同时获得黑洞附近和月球表面的六维信号,比对数据会更准确。”她兴奋地调出自己的研究界面,屏幕上的DNA双螺旋结构周围,正缓缓浮现出淡淡的六维场域模拟图,像一层流动的光晕,“你看,我刚模拟出六维场域对DNA的影响模型,现在有了同步观测数据,就能验证这个模型是否正确了!”

 

姜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关闭了魏教授的全息投影。她转身面对团队成员,声音清晰而有力:“各位,从今天起,我们就是真正的先驱者了。”她指向屏幕上的探测器模型,模型在灯光下泛着金属的冷光,“这个设备不仅是一台仪器,更是人类文明伸向更高维度的手指——我们不知道会触摸到什么,但每一次触碰,都可能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就像当年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对准月球,看到了环形山的那一刻。”

 

三天后,月球运输舱“开拓者号”从近地轨道出发,拖着长长的蓝色离子尾焰,像一颗流星划过地球的晨昏线。驾驶舱内,姜晚和赵鹏穿着银灰色的舱内航天服,坐在操控台前。透过舷窗,能看到逐渐缩小的蓝色星球,太平洋上的台风正形成巨大的漩涡,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一块被孩童搅动的蓝色玻璃糖。“还记得第一次进实验室时,你说想亲手触摸时间的形状吗?”赵鹏突然开口,他的手指在舷窗上画了一个超立方体的轮廓,指尖的温度在冰凉的玻璃上留下淡淡的雾气,“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只差38万公里了。”

 

姜晚笑了笑,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轻点,调出月球基地的实时画面:环形山底部已经搭建起临时穹顶,银白色的穹顶在月球表面格外显眼,工程机器人正像一群忙碌的蚂蚁,有条不紊地铺设超导电缆,电缆在月面上蜿蜒伸展,像一条银色的长蛇。“其实我昨晚做了个梦,”她望着窗外深邃的太空,星星的光芒在真空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伸手就能摘到,“梦见探测器接收到了第一条六维信号,波形像一朵旋转的花,每个花瓣都是一条时间线,有的花瓣鲜艳,有的花瓣枯萎,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生命。”

 

赵鹏刚想说什么,驾驶舱的通讯系统突然响起肖薇的声音,带着一丝电流的杂音:“姜姐,收到郭守敬老师的加密数据,他说M87星系的异常辐射出现了新的频率,和我们预测的六维结构旋转第三阶段完全吻合!数据我已经同步到你们的终端了。”

 

姜晚立刻调出数据,屏幕上的波形图果然呈现出全新的震荡模式,每个波峰都带着细微的锯齿状波动——那是六维空间与五维空间交叉时产生的特征信号,就像两个齿轮咬合时产生的微小震动。“看来宇宙已经在回应我们了。”她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指尖在通讯器上按下发送键,“通知基地,做好接收设备的准备,我们七个小时后抵达。”

 

运输舱穿过月球的阴影区时,姜晚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环形山的边缘,工程队用反光材料拼出了一个巨大的超立方体图案,在地球反射光的照射下,发出淡淡的银光,像一个等待被开启的密码,又像一个向宇宙发出的邀请函。

 

“开拓者号”平稳地降落在临时停机坪上,舱门打开的瞬间,月球特有的尘埃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混合着金属颗粒和硅酸盐的干燥气味,经过循环系统处理后,仍带着一丝宇宙的苍茫。姜晚第一个走下舷梯,穿着白色舱外航天服的工程师们立刻围了上来。为首的是月球基地总工程师刘洋,他的航天服上沾着不少月球尘埃,头盔的面罩上还留着几道细小的划痕,显然是长期在月面工作留下的痕迹。“姜研究员,所有设备都已就位,就等你们来启动校准程序了。”他摘下头盔,露出一张被头盔压出红痕的脸,笑容里带着疲惫却充满干劲。

 

姜晚点头,跟着刘洋走向探测器安装点。巨大的环形山底部,维度共振探测器的主体已经组装完成,像一朵银色的金属花,花瓣状的接收天线正微微转动,对准M87星系的方向,仿佛在虔诚地聆听宇宙的低语。最中央的反物质能量模块发出幽蓝的光芒,在月球的黑暗背景下,显得格外神秘,像花蕊中孕育的希望。

 

当姜晚的指尖按下启动按钮时,整个环形山突然安静下来,只有探测器内部的超导线圈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频率逐渐升高,像沉睡的巨兽缓缓苏醒,最终稳定在六维波的理论接收频率上。所有的终端屏幕同时亮起,显示出“待机中”的字样,像一群等待指令的士兵,整齐而肃穆。

 

姜晚摘下头盔,任由月球的微风拂过脸颊——虽然经过循环系统处理,但她仿佛仍能闻到宇宙尘埃的味道,带着一丝遥远星辰的气息。她抬头看向地球的方向,那颗蓝色的星球此刻正悬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像一颗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宝石,美丽得让人窒息。

 

“开始吧。”她轻声说,声音在通讯频道里清晰地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随着赵鹏启动能量模块,探测器的天线开始缓缓旋转,接收面反射着地球的光芒,像一只睁开的眼睛,第一次望向宇宙的更深处。终端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滚动,最初是杂乱的背景辐射,像电视没信号时的雪花点,突然,一条清晰的波形曲线跳了出来,频率稳定,振幅均匀,与六维模型预测的特征完全吻合,像一条优美的旋律线。

 

“信号锁定!”肖薇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从地球传来,背景里还能听到实验室里其他人的欢呼声,“我们接收到了!第一条来自六维空间的信号!”

 

姜晚看着屏幕上的波形,眼眶突然湿润。这条看似简单的曲线,此刻在她眼中,比任何星辰都要明亮——它不仅证明了六维空间的存在,更证明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永远比宇宙的维度更加辽阔。

 

环形山底部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工程师们互相击掌,航天服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通讯频道里传来地球实验室的欢呼声,像浪潮般一波接一波。姜晚知道,这只是开始。先驱者们已经集结,而更高维度的宇宙,正缓缓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露出冰山一角,等待着人类去探索那无尽的奥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究极进化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